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时,自告奋勇为大会服务的、年仅23岁的女孩王会悟,虽然不是"一大"代表,但中共"一大"几个重要关头她都在场。安排中共"一大"代表住宿王会悟,1898年7月8日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乌镇。她  相似文献   

2.
高汉武 《老年人》2003,(3):26-27
2003年元旦初始,98岁高龄的汪剑云老人又将一批亲手制作的书签,从台湾寄到了湖南桃江兰秀图书馆。丈夫去世5年来,她一直惦记着家乡的这座图书馆。她深知,这座图书馆凝聚着丈夫一生的心血。汪剑云老人现居台北市,她的丈夫是国民党台湾“立法院”前秘书长萧先荫。孤儿寡母求读书这个凄美的亲情故事发生在湖南桃江县一个叫游家冲的小山村。萧先荫是个遗腹子,父亲在他出生的前3个月撒手人寰。他出世后,养老扶幼的重担全落在了他母亲薛兰秀的肩上。一个裹着三寸金莲的农家妇女,既要赡养婆母又要抚养幼儿,其中的艰辛难以言喻。所幸的是,…  相似文献   

3.
1970年出生的吴旭,是个土生土长的“川妹子”,她对家乡以及这片土地上的妇女姐妹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她看来,四川是中国国情的一个缩影,多民族、地域辽阔、地理复杂,且全省4500多万妇女60%左右在农村,造成妇女需求多元化、妇女工作点多面广,挑战极大。她希望可以借鉴各国在管理和服务妇女方面的工作经验,努力建设服务型、学习型的妇联组织,为发展当地妇女事业争取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苦难的童年,读书是她的奢望1937年,7岁的孔英和大人们一起挣扎在饥饿与贫困之中。她每天拾柴、捡粪、打猪草,起早贪黑地干着活。这时候,孔英最羡慕的人,莫过于村头小破庙里读书上学的那些孩子。别人能读书,孔英却不能,每当她躲在枣树底下远远地看着那群孩子读书认字时,她的心里就直想哭,她对着高天飘飞的白云说:“啥时我也能成为一名小学生?”奶奶疼爱孔英这个小孙女,可一提到读书时,奶奶就直摇头:“你大伯、二伯的几个男娃将就着能识几个字就不错了,女娃家,读书识字有啥用?”能给孔英以希望的,只有那位身材瘦高的老师了…  相似文献   

5.
十年前,她嫁给了英雄!十年后,她提出了离婚!有人说:“嫁给英雄,她获得过荣誉和待遇,应该为此付出代价; 也有人说,这是用鲜花编织的锁链,是一桩刚结婚就注定不幸福的婚姻。因为崇拜英雄她嫁给了一个几乎丧失生活能力的伤残军人今 年29岁的刘玉洁是山东栖 霞市一名普普通通的妇女。她自幼就特别崇拜英雄,梦想着自己长大以后,一定要找一名英雄为夫。刘玉洁上学时,学校曾组织过一次“老山前线英雄报告会”,前方战士舍生忘死英勇奋战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她的心。 1989年,还在中学读书的刘玉洁,在课余时间听同学们讲,郊区…  相似文献   

6.
刘新 《老人天地》2013,(7):18-19
一群陌生来客 1921年7月中旬,上海法租界蒲柏路的私立博文女子学校,陆续迎来了9位男客。此前,上海《妇女之声》杂志编辑王会悟女士已与女校校长黄绍兰打过招呼,说北京大学有一个暑期旅行团要来上海,想借住在女校。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见到小丽是在一个餐馆。当时,餐馆老板指着端菜的小丽对我说:“这女孩刚辍学不久,小学6年级了还不认识菜单。之前她妈来餐馆劝她回去读书,她就是不肯。我真的不想要她在这里打工,觉得她可怜才收她的。”小丽上菜的时候,我主动和她打招呼,但她态度很冷漠,上了菜转身就走了.  相似文献   

8.
年过八十的资中筠,是许多人口中德高望重的“资先生”,也是作家刘瑜眼里“优雅老太太的典范”。刘瑜说,在她看来,这不仅是因为老太太漂亮,还因为她在这个年龄依然坚持思考、读书、写作,而且更重要的是,她还很勇敢,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在反思历史。?  相似文献   

9.
母亲离开人世已经3年多了。可是我老伴卿粉花却常常梦见和婆母在一起,依然天天为她洗脸、梳头、修指甲,和她谈笑风生。老伴与人说梦,总讲婆媳梦里相处的情景历历在目,难以忘记。别人说她,是因为你们婆媳的感情太深太好了。提起老伴,家乡的人没有不夸领的。我父母说她是块“贴心肉”,邻居称她为贤孝忠厚的“敬老第一媳”。在我的家乡,方圆好几里,都说她是最孝顺的好媳妇。说起老伴与我母亲的婆媳情份,还真有天赐之缘。那是1954年的夏天,妈跌断的腿还未好利索,她从大姑母家一被一破地往家里走,背上还背着个几公斤重的袋子。路过…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妇联主席王雪莲同时获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个人标兵”和“全国三八红旗手”两项殊荣,荣誉背后,是她扎根基层妇联工作二十余载的积累,是她为广大农村妇女维护合法权益的艰辛。她说:“妇联就是妇女的‘娘家’,作为‘娘家人’,保护妇女,为妇女维护权益是理所应当的。”  相似文献   

11.
少年时家贫,我只断断续续读了6年书,便跟随父亲种地糊口了。成年劳累,忍饥挨饿,苦难不堪,但却泯灭不了我对读书的向往和憧憬。父亲见我整天念叨着要读书,无奈地半是劝告半是斥责:“不是不想供你读书,而是没有钱,你就死了这份心。等来世转生到有钱人家,你再读书吧。”他说得悲凉,我听着伤心。贫苦人家,万事艰难。妈妈不无爱怜地说我:“你生在穷人家,就是穷苦的命。”但我不认命,总想着有一天要改变它。1949年,家乡解放了,我一家脱离了苦海。这年,我满怀翻身解放的喜悦,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后,我受到党的教育,立志为解放全中国而…  相似文献   

12.
“我多想回到家乡……”两个歌手在歌曲的一开头这么大声地呼喊着,颇有点破釜沉舟的豪气。可如果你真这么以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吼了这些年,也没见他们回去。明显的,他们不愿回去。可苏黎杰回去了,这位北大的硕士“才女”,回老家南阳,当了个油漆工。当然,和那两位歌手一样,从心底里她其实是不愿意的,没办法,生活所逼,“首先要生存”。  相似文献   

13.
欧歌 《现代妇女》2008,(7):33-33
男人说,他一生最难忘的眼神是数年前他和女朋友一起在三藩市读书,毕业了,她首先离开。他送她到机场,她进入禁区前叫他不要再望着她,他没听她话,一直透过通道的玻璃目送她离开。走到尽头,她忽然回头望他,眼睛里载满了泪水。那回望的眼神,教他心痛极了,那一刻,他不禁问自己:“人为什么要离别?”  相似文献   

14.
一场邂逅     
宋慈是和老公吵了架出来的,当时想也没想,背着包就上了火车站。火车站上正好有乌镇的宣传画,她当下就买了一张到苏州的票。到了苏州再换乘汽车,两个多小时后,乌镇到了。  相似文献   

15.
那年,卢艳的父母离她而去。后来,她的弟弟被送进SOS儿童村,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心有余力不足的姑姑叔叔劝她退学,但她不甘心。如今她也走了,离开了老师和同学,离开了家乡。她要去找回“爸爸”和“妈妈”,找回一个温暖的家……  相似文献   

16.
刘美芳被拐卖后,日夜思念着家乡的亲人们。可等她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丈夫身边,却不得不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人贩子用她的钱当路费把她“卖”了陕西关中西部,座落着一个幽静的小村庄,叫郑家崖。刘美芳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她才26岁,同所有年轻妇女一样,她也爱美。这天,她和丈夫郑金锁商量:“金锁,今年小麦收成还不错,给我买一身新衣服吧!”丈夫郑金锁眉头一皱:“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刘美芳顿时心中不快:“辛辛苦苦干了一年,连身新衣服也不让买,你也太抠门儿了。”郑金锁门声闷气地说:“你看谁大方跟谁过去。”刘美芳一听…  相似文献   

17.
“做妇女工作,尤其需要爱心、责任心、平常心。”西藏妇联主席江措拉姆说。她做过畜牧专业的技术人员,又在县和工、县委书记等基层职位上接受过历练,2013年进入妇联工作,丰富的履历让她对妇女工作有着深刻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睿雪 《女性天地》2010,(12):19-19
她出生在美国,7岁时回到家乡台湾;侣岁时,她又到美国一流学府沃顿商学院攻读经济管理;2003年,还在读书的她到秘鲁实习,那里的贫困触动了她。她时常思考: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好的机会,而那些贫穷的人没有?在一个贫穷的地方,我很容易就可以搭车、搭飞机,但那里的人也许一辈子都没有这样的机会。女孩从此下定决心将来要自己创业,给贫困的人提供更多的机会,以此改变一些落后地区的经济面貌。  相似文献   

19.
凤儿 《伴侣(A版)》2014,(12):24-26
这是一个典型的女强男弱家庭:结婚时,他是中学老师,她是家庭妇女。每天,她在家里洗衣做饭,然后就是盼着丈夫回家。若干年后,她嫌一个人待在家里太闷,跑出去学提银手艺,开首饰店,然后用自己的名字注册成立珠宝公司。再后来,她成了当地有名的珠宝大亨、受人尊敬的企业家。渐渐地,他的身份由“吴老师”变成了“胡总的爱人”,他的心理开始失衡。为了宣示作为男人、作为一家之主的权威,他将崇拜他的保姆扶为“家庭主管”,要求妻子配合保姆的“工作”,并最终向不愿“配合”的妻子举起杀人利器……  相似文献   

20.
刘晓斌 《老年人》2011,(4):12-12
小时候,父母对我们说:“不要说谎,做人要老实。”读书了,老师教育我们:“要言行一致,不要口是心非。”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真话却是不能随便说的。比如第一次和陌生女人见面,一般是不能随便问人家年龄的,即使看上去她的面相很“困难”,也一定要说她年轻、漂亮,这样才显得有礼貌;否则,准遭人白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