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哲 《老年人》2013,(3):40-41
新中国成立之初,同为社会主义阵营大家庭中成员的中苏两国,关系十分友好。遗憾的是,1956年苏共召开20大时赫鲁晓夫在大会上作了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两党发生分歧,从1959年起,中苏两国开始了长达30年的"冷战"。其间,苏联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和中苏边境线上陈兵百万,至20世纪70年代末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其后出兵入侵阿富汗,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由此,两国处  相似文献   

2.
石海 《老年人》2011,(12):40-42
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分别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首脑,但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个人性格却大相径庭: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敢于挑战权威且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赫鲁晓夫则从斯大林那里继承了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意识,做事莽撞,喜欢表演,更擅长政治"变脸术"。这使得两人在交流时常常误解对方发出的信息,直接影响到两人的交往。  相似文献   

3.
陈春梅 《中外书摘》2008,(11):32-35
全国农业学大寨之始 1964年,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丁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农业主要靠大寨精神,要自力更生。”据有关资料记载,毛主席的这一思路,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就《美国和中国的关系》白皮书给美国总统杜鲁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霞飞 《老年世界》2011,(20):12-13
乌兰牧骑发展史上光彩的一页,是到全国进行巡回演出。而这是周恩来提出并且在他的关心下进行的。20纪60年代,周恩来多次在中央向其他领导人介绍乌兰牧骑,还向毛泽东专门介绍了乌兰牧骑为广大牧民服务的事迹。毛泽东听后十分高兴。1964年,乌兰牧骑到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会演,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毛泽东亲切接见了到北京参加会演的乌兰牧骑队员。  相似文献   

5.
贺吉元 《老年人》2003,(2):38-40
1964年10月1日,在举国上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的热烈气氛中,中共湖南省委在韶山隆重举行了“毛泽东旧居陈列馆”落成庆典和开馆仪式。 此前,只是在毛泽东旧居附近的“南岸私塾”里开辟了一个临时陈列室,专门陈列毛泽东早年生平事迹,在一定范围内开放。随着毛主席威望的提高,全国人民和国际友人参观韶山的日渐增多,简易陈列室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担任湘潭地委书记达6年之久,已出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被毛泽东称为“父母官”的华国锋看到这个情况,十分愧疚,感到再这样下去对不起毛主席。一次,他私下里跟人说:“韶山是  相似文献   

6.
外交总括 (一)从"两大阵营"到"三个世界"再到邓的"东西南北"矛盾论 中国共产党自立国以来,用于分析世界形势的概念框架先后有三个:毛泽东在50~60年代用的是"两大阵营".随着中苏分裂,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70年代过渡到"三个世界".  相似文献   

7.
出生在台湾的林丽韫,曾七次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六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从20世纪50年代起,她担任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日文翻译,参加了1972年中日建交谈判,见证了那一段充满传奇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起,她亲历了海峡两岸往来的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8.
我的良师益友邹键东在获得2004年“造型艺术成就奖”后,一直盘算着想为后人留下点什么珍贵的东西。这位功成名就的军旅摄影家,在90初渡之际不顾年迈力衰,花了不少精力,翻箱倒柜找出了一组十分珍贵的历史照片。说是要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和毛泽东同志诞辰112周年尽点力。因为他自己实在力不从心,便嘱咐我为此写篇推荐文字。邹老所摄的这组照片的时代背景是: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发  相似文献   

9.
过去60年的发展证明中国崛起已经是客观的事实。因而,我们在下一个60年中关注的不是中国如何崛起的问题,而是中国崛起之后如何避免陷入新的陷阱的问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黄炎培在延安考察时对一国政权更替的问题提出了“兴勃亡忽”的历史“周期律”。  相似文献   

10.
王奇 《中外书摘》2009,(6):64-67
出发前毛泽东同刘少奇彻夜长谈 1949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派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秘密访苏,为此,从东北调回王稼祥,并由邓力群、戈宝权协助刘少奇准备材料。出发头一天晚上,毛泽东同刘少奇彻夜长谈。谈话的内容,迄今没有任何的材料透露,世人也不得而知。但不外是自1948年9月会议以来中共对新中国一系列问题的规划和构想,加之如何处理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这一切,都需要向斯大林及联共(布)中央汇报并取得意见和建议,甚至“指示”。  相似文献   

11.
石海 《老年人》2013,(12):34-35
毛泽东一生艰苦朴素,处处严以律已,清正廉洁,堪为共产党人的典范。 “共产党人就要做难做到的事” 毛泽东生活十分俭朴,他总说:“惟安贫者能成事,故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战争年代,毛泽东吃过南瓜红米饭,睡过稻草堆,和许多普通战士一样穿着缝满补丁的衣服。延安时期,毛泽东仅有三件衬衣,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破得实在不能穿了,就让人把三件衣服补成两件继续穿。在杨家岭毛泽东旧居前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大照片,拍的是毛泽东身穿打了大块补丁棉衣棉裤作报告的情景,这也是当时毛泽东艰苦朴素生活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2.
何立波 《老年人》2008,(2):36-37
谈到20世纪的中国,有4位人物不能不提,他们是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和邓小平。而在20世纪,有一位特殊人物,与这4个人都有过奇妙的因缘际会。他护卫过孙中山,也颇受蒋介石的器重,在关键时刻,他挽救了党中央和毛泽东,更把邓小平推上了大时代的舞台。他,就是共和国元帅叶剑英。  相似文献   

13.
《中外书摘》2014,(3):42-46
1964年12月26日,在毛泽东的生日宴会上,毛泽东一边喝酒,一边谈话,很多话是“话中有话”。据曾志回忆,那晚丝毫没有寿宴的气氛,个个都紧张而困惑,只听主席一个人在那里嬉笑斥责。  相似文献   

14.
提起王杰这个名字,成长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们妇孺皆知。可以说,他是中国的第二个雷锋。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这样一个大名鼎鼎的英模,曾险些背上“给党和人民抹黑”的罪名的背后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学家发现,现在男人们死得越来越快了,原因在于男人是世界上最脆弱的群体。据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统计,男人比女人平均多活3年;到60年代,二者拉平了;70年代,女的反而比男的多活1  相似文献   

16.
1970年埃德加·斯诺曾问毛泽东“什么时候明显地感觉到必须把刘少奇这个人从政治上搞掉”时,毛泽东毫不讳言地答道:“那就早啰,1965年1月,《二十三条》的发表。”从下文所涉及的1964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以及其间毛泽东在他的寿宴上的谈话内容中是否即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以来,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重大问题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增产粮食、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合理开发资源等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国于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郑重宣布“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足见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先渠 《当代老年》2010,(4):18-19
1949年1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揭开了中苏同盟的起点。毛泽东亲自为斯大林选好了足有两车皮的寿礼——车江西蜜橘和一车山东大葱,这也是中外外交史上少有的“国礼”。  相似文献   

19.
大上海因何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4年,上海开始拥有高82米、号称“远东第一高楼”的国际饭店。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高层建筑增至40幢;20世纪80年代,增建高楼650幢;20世纪90年代,2000多幢高楼崛起;2003年统计显示,上海市8层以上高楼已达4916幢。  相似文献   

20.
正毛泽东家曾经发行股票,这是韶山毛氏家族历史上的一段传奇。毛顺生经商融资发行股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40岁左右的毛顺生在使家庭走上富裕之路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丝遗憾:长子毛泽东并不愿意跟随他经商,而是义无反顾地离开韶山外出求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