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康寿文摘     
《老年人》2003,(10):57-57
鸡内金治疗结石鸡内金的功能主要有三:消食积、止遗尿、化结石。不论是胆结石还是膀胱结石,只要结石颗粒不是很大,都可以用温开水冲服生鸡内金粉(晒脆后研成粉末)化石,每次3克,每日3次,不到一月即可有显效。如果用金钱草煎汁冲服,则效果更好。(摘自《家庭医生报》)老年人不要穿平跟鞋人到老年,足底肌肉和韧带发生退行性衰老变化,足弓弹性减弱,负重能力下降。经常穿平底鞋,可能促使足弓弹性丧失。无跟鞋定向转动性最大,即稳定性最差,容易跌倒或引起足部肌肉、韧带损伤。平底鞋还使足底抗震能力下降,站立或行走时间过长时引起头晕头痛。故老年…  相似文献   

2.
正减震支撑功能下降,长时间穿会伤足弓。有人热爱运动,对穿鞋却不讲究,经常踢球、跑步、跳舞都穿同一双鞋。图省事、省钱的背后,其实有不少健康隐患。鞋子使用时间过长会变形,保护、支撑、减震、防滑等功能也会下降,还可能造成运动者扭脚、摔倒,甚至骨折。当然,做每种运动都购买相应的鞋子既不经济,也没必要。一般来说,健身至少要准备两双多功能或慢跑  相似文献   

3.
本病的病因较复杂,大多为诸多因素综合作用而致病。足部负重过大、慢性劳损,骨间肌或蚓状肌萎缩或失去弹性,引起足部韧带软骨松弛,是最常见的致病原因。尤其是足横弓韧带软弱,承重时横弓塌陷,站立时或行走时导致足部负重点的改变而引起疼痛,尤以内侧一个或多个跖骨头底部疼痛明显。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体弱的妇女和非体力劳动者的男性。起病初期患者在负重活动后出现足部疼痛乏力,足部针刺样痛或烧灼感,足底或足背可轻度肿胀。发病后期疼痛可向上累及小腿、膝关节甚至髋关节,伴足背肿胀、行走及跑步困难。体查时可在足横弓部位,尤…  相似文献   

4.
对于那些下肢有一定支撑能力和迈步能力,但肌力很弱,平衡和协调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助行器无疑是辅助行走与站立的最佳选择器具.助行器一般为框架结构,支撑点多、支撑面积大,能够提供较高的支撑力和稳定性.因此能够更好地支撑体重,减轻使用者下肢的负重,保持身体的平衡,辅助使用者的站立和行走能力.缺点是行进速度慢,上下楼梯较困难.  相似文献   

5.
人越老,脚就越挑鞋年轻人走路,脚跟先着地,然后脚前掌着地,靠登力向前。而中老年人则完全不同,他们是脚的前后掌同时着地。另外,中老年人的脚关节松弛,足弓下塌,脚底肌肉弹性萎缩。随着年龄增大和体重增加,老年人平衡能力差,这就决定了中老年人一定要穿为他们专门特制的鞋。老年专用鞋,一双顶三双鞋底防滑减震,保护足弓,前仓宽,适应前脚掌变宽、膨胀,不挤脚;粘扣设计,一次穿脱,还能自由调节脚背宽瘦;柔软透气,抗菌排汗,保持鞋内干爽、不捂脚,不臭脚;牛皮"四超"鞋——专为中老年人设计,室内外皆宜,四季都能穿,真的很超值。  相似文献   

6.
保健信箱     
《老年人》2002,(6)
足跟痛的治疗问:我右脚后跟疼痛好久了,行走艰难,望示医药之方。麻阳县向斌答:足跟痛的原因很多,老年人足跟在负重时痛,多见于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由于跟骨跖腱处骨质增生而引起的,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骨病。临床表现为,行走或站立,以至足跟着力时,出现足跟疼痛,而休息时缓解。足跟骨刺的治疗可用以下办法:①平时鞋内垫放较厚的弹性鞋垫,缓解足跟受力。②用中药阳离子透入等方法进行理疗。③外贴骨质增生膏或外用药水。这些药物都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④中医认为肾主骨,足跟痛是肾虚的一种表现,服用补肾药物如六味…  相似文献   

7.
康寿文摘     
《老年人》2011,(11):58-58
老年人仰躺洗发易致大脑缺氧 老年人仰躺着洗头,容易导致晕眩、脑部短暂缺氧,甚至中风。头部后仰这种姿势,会直接影响到供应脑部的血液流量。时间稍久会导致脑干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恶心、站立不稳等症状的发生。严重者会当场昏厥,或形成脑血栓引发中风。  相似文献   

8.
钱伟 《老年世界》2014,(3):37-37
跌倒是一种很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常伴有尿失禁、压疮和心肺功能下降、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跌倒既能直接损害老年人的机体,又能间接阻碍老年人的活动,降低生活质量。跌倒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等伤害。跌倒还可使一些老年人丧失自信心,有些跌倒者因害怕再次跌倒而限制自己的日常生活活动,最终可能引起卧床不起。  相似文献   

9.
正人越老,脚就越挑鞋年轻人走路,脚跟先着地,然后脚前掌着地,靠蹬力向前。而中老年人则完全不同,他们是脚的前后掌同时着地。另外,中老年人的脚关节松弛,足弓下塌,脚底肌肉弹性萎缩。随着年龄增大和体重变化,老人的平衡能力变差,这就决定了中老年人一定要穿为他们专门特制的鞋。老年专用鞋,一双顶三双!鞋底防滑减震,保护足弓,前仓宽,适应前脚掌变宽、膨胀,不挤脚;粘扣设计,一次穿  相似文献   

10.
老人足跟痛的防治足跟痛是老年人中较常见的症状,多在负重站立、行走时疼痛加重,重者在休息时也会感到疼痛。足跟痛的原因较复杂,多数是因年龄增长,足跟部的肌腱、韧带、关节和骨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而致。这种退行性改变与慢性劳损有关,有的在跟骨下方形成骨刺;也有...  相似文献   

11.
保健信箱     
《老年人》2002,(10)
问:有的老年朋友在坐长途车、船旅行后,出现下肢浮肿、呼吸急促、胸痛、咳嗽等症状,为什么?长沙市卢汉民答:这是因为长途旅行时,长时间坐车、乘船使下半身血流缓慢,骨盆腔和双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导致下肢浮肿和静脉血栓形成。下身的静脉血栓脱落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肺动脉,堵塞肺动脉的分支血管,造成肺栓塞。老年人血管功能退化,心肺功能降低,更易发生旅途肺栓塞。为了防止发生肺栓塞,老年朋友在旅行时,尤其在长途旅行时,不要长时间站立或坐卧,要穿长统弹力袜,或者用绷带打上绑腿,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长途旅行不宜…  相似文献   

12.
人到老年,脾气会变得古怪,下面六种不良心理会加速老年人的衰老:一、抑郁有一些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面对衰老的客观事实既无奈又惧怕,这种心态假如不及时调整,很容易引起抑郁。这种抑郁比较顽固,极容易使人丧失对生活的兴趣,令人感到疲乏。因此这种人极容易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火,经常自卑自责、自怨自叹,严重者可能有自杀的倾向和行为。  相似文献   

13.
保健信箱     
《老年人》1999,(12)
足跟痛的自我调治问:我右足后跟疼痛,不能触地。请问有何防治之法?长沙市熊再均答:这种跟痛症好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多由外伤、劳损等引起,表现为跟骨下疼痛,站立或行走时加重,尤以晨起下床时疼痛为甚,活动一段时间后疼痛反而减轻。在跟骨负重点的稍前方有压痛点。跟痛症可以自我调治,常用方法有:1、避免负重。疼痛明显或较重时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多地负重行走。最好改穿软底鞋,或在鞋内加衬空心垫,使足跟悬空。2、服药止痛。疼痛较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止痛药,例如芬必得,每次2粒,每日两次。或服用氯唑沙宗,每次2粒,每…  相似文献   

14.
在动物界,大象从不倒下,几乎都是以站立、行走或奔跑的姿态示人。即使生病,也是保持站立的姿态——因为大象体型庞大,一旦倒下。它的内脏就会互相挤压,再加上本身的重量,将会使自身受到更大的伤害。所以,除非到生命的终结,大象是不会倒下的。  相似文献   

15.
经常见到一些老年人走路时背着手。专家们发现,老年人背手走路,会增加不安全因素。老年人背转双手时,身体重心前移,使本已佝偻的上身更加向前倾斜。以这样的姿势走路,由于重心不稳,稍有不慎就容易摔倒,易导致肱骨颈骨折或肘部受伤,若俯冲向前,磕破嘴唇或磕掉牙齿都有可能。老人行走莫背手@彭植  相似文献   

16.
退休后的老人,常常会去公园或在小区里锻炼身体,爬楼梯、踢毽子、打太极拳、跳舞等。然而,时间久了膝盖就会痛。骨科专家称,因为老年人膝关节软骨逐渐老化,不注意保护膝关节,长期让其负重,就会加重膝关节软骨磨损。  相似文献   

17.
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老年人腹壁肌肉及软组织萎缩,腹股沟管松弛,加上老年人常患一些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咳嗽)、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便秘等,易使腹内压增高。这些因素导致老年人的腹腔内脏器官如小肠、大网膜等,容易经腹壁的薄弱处向腹腔外突出。例如,老年男性的腹腔脏器可疝入阴囊内,临床上称为腹股沟斜病;老年女性的腹腔脏器经典国孔病人服部称为胜病。发病早期,当病人久立或行走时,腹股沟部出现一膨出的软性肿块,轻度胀痛。平卧后用手轻轻按压,肿物可还纳至腹腔,但如不及时治疗,病程拖长了,突出的…  相似文献   

18.
小丰 《当代老年》2014,(5):45-45
许多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越来越喜欢打盹了。有的老年人看着电视就会睡着,这些症状都是大脑衰老、耐氧能力下降、新陈代谢减退、身体调解能力差引起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年纪大了容易犯困,但也要注意以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很多老年朋友都把锻炼时间安排在早晨。然而,从保健角度上讲,老年人晨练时还必须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保健问题。1、不宜起得太早。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差,难以适应清晨室内外的温差变化,在寒冷的季节尤显突出,稍有不慎,就容易感冒和诱发慢支炎、哮喘甚至心脑血管疾...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中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或者是老年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这表明对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纳入到了国家发展战略之中。可以预想,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和社会各界对老龄问题的日益关注,必将加快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