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编读往来     
《老年人》2004,(9)
多关注农村老人的生活我是山村农民,家住山旯旮里,但爱好阅读,《老年人》杂志是我的最爱读的一本杂志。这份杂志栏目多,内容丰富,而且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很适合我们农村老人。我常把喜欢的文章抄录下来,经常翻阅,还把一些有趣的文章读给那些不识字的老人听,大家都受益匪浅。我愿做《老年人》杂志的忠实读者,也希望刊物多关注农村老人的生活,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隆回县荷香桥镇横冲村农民向雨贵)《“屈贾之乡”长沙》一文在今年第7期刊登后,有读者打来电话,对文中“屈原作《怀沙》,投汨罗江而死,《怀沙》即怀念长沙”一句提出质疑,认为“怀…  相似文献   

2.
发行窗     
《老年人》2002,(10)
把宣传发动工作做细做实我在一个企业从事宣传工作,是《老年人》杂志的热心读者。记得第一次见到这本刊物,是去年年初去一位笔友家玩,他家订有《老年人》杂志。他说这份刊物办得好,有看头,对年轻一代孝敬长辈是很好的学习资料。我一看便爱不释手,后来索性到邮局订了一份。订这份杂志,我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给我的母亲看。父亲过世早,母亲晚年生活寂寞,有了《老年人》杂志,她老人家每期必看,精神生活充实,视野逐渐开阔,心情也好多了。我决定多订几份《老年人》杂志,送给其他长辈看。耒阳市245信箱运输大队唐艾军2002年,…  相似文献   

3.
编读桥     
《老年人》1995,(10)
编读桥“老人言”字字如珠我离休后,一直把《湖南老年》杂志当作晚年生活的伙伴,每期收到,一字一句精读。对“老人言”专栏,我特别感兴趣,总是读了写,写了又读。它是老年人生的总结,字字如珠。我把创刊以来刊载的“老人言”,一字不漏地用毛笔端端正正抄了两份,一...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老年人》2000,(9)
夕阳好伙伴——《老年人》靖州县公安交警队冯兴诗(苗族)我阅读《老年人》杂志已有二三年,前两年是单位订赠,今年是自费订阅。这份杂志是我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我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刚退休时颇感寂寞,尽管满堂儿孙孝顺,仍然烦恼丛生。后来,有《老年人》杂志作伴,填补了我精神上的空虚。这份刊物内容贴近老年人生活,符合老年人口味,能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实现心灵的交流。揭开扉页,是充满人生智慧的“老人言”,再看目录,有“时事纵横”、“历史回眸”、“专访写真”、“晚霞风采”、“人物春秋”、“难忘当年”、“百…  相似文献   

5.
《老人天地》2013,(10):55-55
河北读者夏玥: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我很想抽一点时间陪老人爬爬山、登高远眺,但是父母年纪大了,身体又都不是特别好,我父亲还有骨质增生。请问专家,老年人登高可行吗?另外,现在有人选择半夜爬山,是否科学,是否适合老年人?  相似文献   

6.
我去年开始订阅《老年人》杂志。通过一年多的阅读,我觉得这是一份很有看头的老年期刊。每月收到《老年人》杂志,我仔细阅读后,便推荐给院内其他老年朋友看,经常找我借阅的有6人。据大家说,他们很喜欢阅读《养生保健》版块的“医疗卫生”、“养生之道”、“康寿文摘”、“保健信箱”和《家庭风景》版块中的“敬老家谱”、“百姓人家”、“老两口”、“代际之间”、“生活顾问”等栏目。今年又有两位老年朋友订了《老年人》杂志。这样,我们巴蜀古城这个18户人家的小院,就订了3份《老年人》,经常看这份期刊的读者越来越多了。阅读…  相似文献   

7.
近5年来,常德市鼎城区石门桥镇订阅《老年人》杂志的数量每年以35%的速度递增,今年发行132份,而且都是私费订阅。该镇所以出现这一可喜的现象,主要是镇老干党支部把发行《老年人》杂志当作是关心离退休老人晚年生活,促进老人身心健康的政治任务来抓。他们的发动宣传工作,做到了“三个到位”:一、宣传到位。老同志离退休以后,普遍存在着渴求知识、了解形势、捕捉信息的欲望。该镇老干党支部抓住老同志的这一心理做工作,鼓动老有所学。一是利用老干党支部活动的机会,进行口头宣传。把《老年人》杂志里面的一些好文章、好典型…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老年人》2004,(10):44-44
《老年人》促成美好姻缘 我们单位连续8年为老同志订阅《老年人》杂志,也算是有缘。我喜欢这份刊物,还借助它促成了一段美好姻缘。 我一位朋友的母亲,中年时丧夫,去年结识了一位比她小1岁的单身老人。两人相知相爱,准备再婚,却遭到双方子女的反对。我的朋友平时孝敬母亲,却也  相似文献   

9.
佳作选登     
胡静怡 《老年人》2006,(8):49-49
《老年人》(原名《湖南老年》)杂志于1986年10月创刊,至今已整整20个春秋。尽管20年艰难跋涉,风雨沧桑,但它始终坚守着一种信念,秉承着一个宗旨:“反映老人心声,促进敬老养老。”值此《老年人》杂志创刊20周年之际,广大读者纷纷赋诗撰联,表达他们对刊物的挚爱深情,其情之真,其意之笃,令我这新受聘的特约编辑也十分感动。80多岁高龄的益阳读者胡坚先生一联,用“党心民心老人心心心相印”,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办刊的宗旨,足见刊物实践了这一诺言。下联则简洁明快地概括了刊物诸多栏目所涵盖的内容,用“事事关情”作结,既赞扬了编辑们呕心沥血、戮…  相似文献   

10.
我是《老年世界》的忠实读者.最近看到《老年世界》又增加了《草原知青》栏目,十分高兴,因为我也是上百万草原知青中的一分子。现在我想把自己在农场、兵团16年的经历和思念之情告诉《老年世界》的读者朋友们,因为当年的兵团战士如今大都跨入了老年人的行列,让我们共同在老年世界怀想知青岁月,重温知青精神。  相似文献   

11.
沈瑞庭 《老年人》2006,(10):5-5
《老年人》杂志创刊20年了,在这个喜庆的时刻,作为一个老同志,我诚挚地表达祝贺之意和感谢之情。祝贺《老年人》杂志不断发展壮大,刊物质量不断提高,发行量年年增加。感谢《老年人》杂志二十年如一日,关爱老年人、宣传老年人,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老年人》杂志作为湖南省惟一的老年期刊,始终坚持“服务老年,面向生活”的办刊宗旨,在宣传党的大政方针,贯彻落实有关老干部工作和老龄工作的政策,促进老干部事业和老龄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宣传老年人的高尚品德和精神风貌,反映老年人心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  相似文献   

12.
我与《老年人》不解之缘1986年,侄儿给我邮来了一份《湖南老年》(现改名《老年人》)杂志,我读完就被它吸引住了。从此,我年年订阅,至今已整整12个年头。我与《老年人》为何有这样的不解之缘?道理很简单:它能给我们许许多多有益的东西,譬如我有严重的脑外伤...  相似文献   

13.
我退休5年,年年自费订阅《老年人》杂志,从中获益匪浅。《老年人》栏目众多,内容丰富,很多文章耐人寻味。它教给我知识,指导我的生活。我患慢性肠炎多年,打针吃药久不见效,后在《老年人》杂志上看到用醋泡大蒜头加冰糖治疗的方法,试了试,很有效果。《老年人》杂志启迪人们做人做事,能使读者更深切地领悟到人生的意义。我在刊物上经常看到离退休老同志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很受启发,也想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前年,村里一条机耕道坑坑洼洼,给村民出行带来不便。我把修路的想法告诉在外地工作的3个儿女,他们表示赞同,一起凑了5000多块钱,帮着…  相似文献   

14.
舒健 《老年世界》2006,(11):26-26
从本期开始,《老友话吧》与您见面了。顾名思义,这是个谈话聊天的栏目,旨在围绕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交流生活心得,互通人生感悟,同时为读者朋友提供言老人事,抒老人情的交心平台,宣扬健康乐观、豁达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点。欢迎来稿,欢迎新老读者参加《老友话吧》,聊聊身边事,说说心里话。  相似文献   

15.
我今年28岁,却和《老年人》杂志相伴近10年了。父亲1996年退休以后,订了一份《老年人》杂志,每期都是我代他从镇里领回来的。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刊物经过我的手,自然少不得先睹为快。《老年人》杂志的读者对象是老年人,但内容却很丰富,我和妻子都非常爱读。我喜欢刊载的诗  相似文献   

16.
刘伟辉 《老年人》2006,(10):8-8
今年是《老年人》杂志创刊20周年。8月23日,纪念《老年人》杂志创刊20周年暨全省老干部宣传工作座谈会在长沙召开。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映华,代表省委组织部到会祝贺,并作重要讲话。她高度评价了《老年人》杂志创刊20年来所取得的发展和进步,称赞《老年人》杂志读者多了、名气大了、观念新了、质量提高了,已成为广大老干部和老年人安度晚年的良师益友,成为湖南老干部工作的形象和窗口。她说,《老年人》杂志是我省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载体,地位重要、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办出特色,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对于《老年人…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1997,(10)
对《老年人》杂志,我年年订购,期期必读。它不仅成了我的知心朋友,同时也使我们全家受益。我老伴患糖尿病10多年,久治不愈,痛苦不堪,全家人都为她着急。一次,《老年人》杂志上刊载了一篇专家谈诊治糖尿病的文章,我看了,马上写信向他请教。这位专家很快复函,还寄来了他自己研制的药。老伴服用一个疗程后,效果很好,如今病情稳定了。老伴深有感触地说:“《老年人》杂志通信息、传经验,为我解除了多年病痛,给全家带来了欢乐。”常宁县读者袁诗谱订“老年人”杂志 全家人受益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重庆市忠县工商局 严廷河: 忠县有老年人18多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8%以上。其中部分老年人常年订了《中国社会工作·老龄》,使老年人有了“良师益友”,。《中国社会工作·老龄》面向离退休干部,也是离退休干部主要的读者对象。在尊重老前辈、老领导、老商志的敬老高潮中,迎来了“雪里送炭”和“及时雨”,老同志都高兴不已。在这里,望《中国社会工作·老龄》与老人联系更加紧密。坚信“人走茶不凉”、“人走情依在”的好传统,好经验,好作风,开展传、帮、带,去教育下一代。  相似文献   

19.
与诗同行的老人于爱珍李永军诗啊你使走向死亡线的我又昂起头颅生命很美,又很短只要这口气在我就要诗这首诗出自山东临朐老人于爱珍的《晚霞》诗集,它可是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初冬,我去采访,见到老人的那一刻,眼睛不由得湿润了。我知道她是位残疾人,可没想到她...  相似文献   

20.
阳新  汪少东 《当代老年》2010,(12):59-59
看了《当代老年》连续几期征集“当代银星”的活动,我很有感受。我个人很赞成编辑部的这个活动,如果《当代老年》杂志的封面以后用我们这些普通的老年人的照片,不仅能充分展示当代老年人积极向上、乐观睿智的精神风貌,而且能使杂志更加贴近老年人的生活,走进读者,这是杂志的一个创举,也是杂志越办越成熟的表现。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杂志就是老年读者的贴心朋友,感情驿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