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杀三型     
引言 “自杀”,简单地说,就是自己主动地选择了死亡。我的一个朋友的小孩,17岁,去年的一天晚上,他妈妈跟他一起吃完晚饭,九点去睡觉,十一点,他从楼上跳下去了。直到邻居告诉她,她才从睡梦中骤然切入真实的噩梦,这之前她对孩子的“终极抉择”竟毫无觉察。她的孩子很有绘画天赋,想放弃学业搞绘画,又觉得绘画最终没有前途,于是就追随他的偶像凡·高去了。  相似文献   

2.
不满和不甘     
清总是向我抱怨她的婚姻,有一次,给她抱怨烦了,我忍不住说:“既然你对他那么不满,干脆分开算了!”        她一仰头,说:“你以为我没想过呀?告诉你,我想过100次了!就是现在没有合适的。如果有,我早就和他离了!”        我惊讶地看看她,像不认识似的。        她并没注意我,继续往下说:“以前,不忍心和他离,现在,又担心自己条件不好。你说,我现在的条件,能不能找到比他好的?”        我有些气恼地说:“你脑子进水了,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清反驳我说:“这想…  相似文献   

3.
1998年4月下旬,笔者走进重庆万县“倩达服装城”。老板一见我,就露出盈盈的笑意,说:“我早就想到报社去找你。”“找我?”我一脸茫然,怎么也想不起她是准。跟随她来到她豪华的办公室,玻璃板下的一张村姑打扮的照片令我猛然想了起来:田倩!两年前;她是川东地区为数很少的打工妹回乡办企业的典型。我曾采访过她。田倩热情地给我冲了一杯咖啡,开门见山地说:“我想了很久,打算曝光隐私!”曝光隐私?我有些惊疑。她淡淡一笑,说:“我生活得太累了……”伤心往事泪啼血1974年,田倩出生在川东某镇一个农村家庭。1990年,田倩没有考…  相似文献   

4.
情同手足     
《中国社会导刊》2008,(16):14-15
镜头一:没有他,我的命就没了 地震前,向孝廉是漩口中学初三5班的学生:现在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她说,地震发生时自己在3楼的教室上课。“当时化学课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突然整个教室晃动起来。老师慌忙喊我们跑,我们就争相往门外涌。”跑到走廊上时,她感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跑到一楼时,就有楼顶的水泥倒下来,“噗”的一下压在她身上。“我心想完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5.
徐曼和赵毅谈恋爱那会儿,一次,徐曼突然得了急性阑尾炎,徐曼的家人都在外地,赵毅接到电话后匆忙跑到医院,衣不解带地伺候她,给她炖奶白的鲫鱼汤,从容地给她排空导尿袋,徐曼满脸通红地躺在病床上制止他:“那活太脏,你让护士弄吧。”熬夜熬出厚厚眼袋,没来得及刮一脸青黑胡茬的赵毅很家常地说:“真的爱一个人,就应该是不仅能一起甜蜜,还要能守着你一块疼痛。”  相似文献   

6.
《老年世界》2008,(10):4-5
许鹿希.1928年8月出生在上海。1953年.她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讲解剖学.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1948年秋.他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学习。由于他的学习成绩非常突出,不足两年便修满了学分.并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此时的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相似文献   

7.
对于娄正纲来说,家的概念是刻骨铭心的。因为她12岁时就离开家了。当年,小小年纪、瘦瘦弱弱的她,随着父亲从黑龙江省鸡西市小恒山煤矿走出来,客居北京,一住就是7年。7年,娄正纲从12岁长到19岁,她多么想像别的北京孩子那样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啊!可是,她没有。她身边只有父亲在不停地催促她读书、写字、作画。父亲非常威严,威严到近乎刻板。她必须每天唱着《读书郎》去上学,严格地按照父亲规定的时间表生活。她想母亲,可母亲远在鸡西,一年也难得回去见上一面。和她朝夕相伴的只有父亲。父亲是爱她的,可这爱却表现得粗砺、…  相似文献   

8.
给成功留白     
王国军 《职业》2010,(3):36-36
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名门家庭,父亲是经济学家,母亲是外交家和作家,她的出生自然被很多人关注着。但她却生来一副叛逆的性格。两岁时,她会把母亲送她的电子琴,摔个粉碎。四岁时,她仍然会把父亲朋友送的书法帖扔进垃圾桶里。五岁,她会振振有词地在聚会上说:“蓝色就是代表爱情”,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9.
阿丽 《老年世界》2007,(8):14-15
2003年8月23日,唐培宇搀扶着父亲唐建民走进北京朝阳医院的外科病房。一进病房,他就看到2号病床前,一个清秀的女孩正在给病床上一位50岁左右的男子擦身子。看到唐培宇父子进来,女孩抬起头,礼貌地打着招呼,又一一告诉他们怎么订饭、什么时间探视,还说:“我叫姚飞音,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尽管说话。”  相似文献   

10.
刚刚结婚时,他没有钱,带着她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她从北方城市来,习惯了北方冬天房子里的暖气,随他过渡到这里,房间冰冷,四处漏风,没几日,便病了一场。他守在她的病床前,心疼得说不出话来。她病好后,他就习惯了每天晚上睡觉前,为她端来洗脚水,热腾腾地冒着水气,然后拉着她的脚  相似文献   

11.
就哭一分钟     
雨凝 《女性天地》2013,(6):52-52
早晨起床时,她蹙着眉头,若有所思地说:“老公,我想跟你商量件事,我有一个月的假期,想趁此机会出去周游世界,你不会不同意吧,〉”他想都没想就说:“我当然不同意,你一个人出去跑,我不放心再说,我老婆这么漂亮,被人拐跑了怎么办?”她说:“我答应你,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给寄明信片,让你明确地知道我的行踪,让你随时知道我在哪里,好不好?”她摇着他的胳膊说:“让我出去散散心,寄情山水,才能写出更好的文字、才能拍出更美的照片,一个月很快就会过去,而且这也是一个考验我们的机会,看看我们对彼此的感情有没有想象的那么坚固。”  相似文献   

12.
他们认识时,介绍人对她说:“他比你大11岁,离过一次婚。要是不愿意,咱就不见了……”那年她23岁,是水灵鲜嫩的一朵花。只恨生错了地方,出门就是连绵的大山,把她所有的梦想都隔断了。她想,只要能出去,无论什么样的代价她都肯付。所以,当媒人把他的情况介绍给她时,她只听到他有个城市户口,还有正式的工作,没有迟疑,就答应了。  相似文献   

13.
父亲将她制造成“天才少女”1981年12月18日凌晨,徐露露降生在江苏省铜山县一个偏僻的小镇上。父亲徐开林是镇中心小学校长,母亲是一名幼儿教师。徐开林年轻时曾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他痛失了去北京深造的机会,这成了他一块永远不能释怀的伤疤。怀才不遇的他,将自己毕生的理想全都寄托在自己的女儿身上。徐露露才刚刚学着说话,徐开林就煞费苦心地教她背古诗,记英语单词。等到她两岁的生日一过完,徐开林更是郑重其事地在自家客厅里挂上了一块小黑板,像模像样地给女儿开始了正规教育。他常常对别人说:“我要在我…  相似文献   

14.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等,你还在吗?他在屏幕上打上这行字,点燃一支烟,在黑暗的夜色中静默下来。 ——我想,也许,我们应该见面。 没有答复。 已经两天了,他突然害怕她就这样从他面前消失掉。 他还记得第一次和她见面的时候他的惊诧,惊诧于她的美。他没有想到网上那个寂寞的女孩子会有这样一双美丽忧郁的眼,他被她孤独而优雅的身影感动。 他骑着他的野狼125带着她在这个城市的郊区兜风,“喜欢我开车吗?”他回头看她。他看到她眼睛里一刹那的迷茫,听到她轻轻说:“齐曾经这样带我兜过风。”他知道那个叫齐的男孩子,她在网上经常对他谈起他,似…  相似文献   

15.
老魏去美国已有一些年头了,千辛万苦,直到两年前才申请到绿卡。他大姐帮他在北京说了一门亲事。女孩是护士,比他小十多岁,挺漂亮。他高高兴兴地回国结了婚。结过婚回到美国,去移民局一问,他太太要排到4年以后才能来美国。他打越洋电话向太太解释,太太当场就在电话那头“哇”地哭起来。老魏向朋友们讨教良方,有位朋友眉头一皱,说:“魏老弟,你何不来一  相似文献   

16.
正"前女友""前男友",一直是不少恋爱男女的感情致命伤。尤其很多女孩,对爱有一种全然的占有欲,总是希望对方的心里"只有我、没有她",可越是如此想,便也越痛苦。我们看看这位女孩的遭遇:其实最近很幸福,我是一个85年出生的女孩。就在今年,我第一次恋爱了,他非常善良,对我也很好,很会为我着想,我们很多兴趣爱好都很相似,也谈得来,最重要的是他喜欢说,我喜欢听!我们之间唯一的障碍就是他的前女友,确切地说应该是他们之前的回忆。他告诉我他想忘记,再也不想见到她,他也是这样对她说  相似文献   

17.
避开没有胜负的争吵朱荔芳我带着五岁的儿子到一家冷饮店为他的生日晚会去买甜食。柜台前人围得水泄不通,唯一的一名女服务员忙得不可开交。最后,轮到我们了,我说要三夸脱碎巧克力冰淇淋。她一听就火了:“三夸脱?你知道三夸脱有多难舀吗?”我也想反唇相讥,不过,我...  相似文献   

18.
网上认识,网聊10天后,他从北京赶来成都与她相见;见面3天,他和她便许下终身;一个月后,他把北京的家“打包”到成都,并定居于此。 他叫吴介琴,今年81岁,是中央美院的退休教授;她叫蒋晓辉,今年57岁,是成都铁路系统的退休员工。3月18日是两人共同生活四个月的纪念日,他们打算去领结婚证,然后周游全国度蜜月。“我是80岁的年纪,30岁的灵敏,20岁的心态。”吴介琴老人笑呵呵地说。  相似文献   

19.
两个人争吵,告到法官朱哈那里。原告指着被告说:“他背着很重的东西,从肩上掉了下来,要我帮他扶上去。我说要付工钱的,他说‘没有什么’。我马上帮他把东西扶到肩上。现在,我要他付给我‘没有什么’!”朱哈想了想说:“你告得有道理。你来,帮我把这本书拿起来!”原告走过来帮朱哈拿书。待他拿起书,朱哈突然问道:“书下面有什么?”原告说:“没有什么。”朱哈一本正经地说:“好,你就把‘没有什么’拿去吧!”  相似文献   

20.
彭燕郊淘书     
彭国梁 《老年人》2006,(1):24-25
彭燕郊先生,今年应该是八十有六了。在中国的诗坛,说到他恐怕没有谁不知道的。如果说有谁不知道,那我就想说,此人和诗还有着相当的距离,或者风马牛不相及。人过八十还能写诗,而且还能写得那么好那么“年轻”,我估计当今诗坛再也找不出第二个,用古话说就是“无出其右”了。我这里不想说彭老在诗坛上的影响和成就,而是想说说他的淘书。在说淘书之前,又想学学前人写文章,先来个“破题”。所称“彭老”,不是说他的年纪老,而是对他的一种由衷的尊敬。虽然86岁算不得年轻了,但与彭老接触,怎么看他都显得年轻。初次跟他通电话,我就以为他是一个年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