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在国际劳工组织专家的指导下,国家统计局与劳动部修订了对失业人口的界定,与1979年制定的失业定义相比较有了较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失业的界定由原来的在劳动部门登记改为以"工作时间"(具体指季末的两个完整周内工作时间不足一小时)为准;第二,失业人口统计的范围由原来的城镇登记人口扩大到包括城镇人口和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非城镇人口,寻找工作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在职业介绍机构登记,而是采取任何一种明确的方式即可,这样就将部分长期脱离农业生产的农村人口纳入城镇失业统计的范畴,当然,在城镇居住时间少于半年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口依然没有统计在内;第三,将失业人员的年龄上限由原来的男50岁和女45岁提高到"按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的退休年龄".  相似文献   

2.
数字快报     
全国:十年来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调查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数字快报     
《四川统计》2011,(7):34-35
全国:十年来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调查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城乡分布及流动情况公布如下: 一、城乡[2]人口 全国人口[3]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1162人,占63.89%(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87562人,...  相似文献   

5.
一、通辽市城镇化现有发展状况及制约因素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通辽市总人口为308.35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87.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8.5%。 纵向观察,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数据相比,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增加33.26万人,增长幅度达61%,年均增长率在5%左右,城镇化率提升8.7个百分点。客观地讲,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撤盟建市之后,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和行政区域的变更,加速了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城镇化综合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五普”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城镇化水平修补的建议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问题的提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 2 0 0 0年 11月 1日不计军人在内的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 4 5 5 94万人 ,占总人口的36 0 9%。笔者认为这一结果基本符合我国城镇化的实际水平 ,是可以接受的。由于我国市镇设置标准和行政管辖范围的多变 ,我国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也频繁变化。 195 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采用市镇行政辖区的总人口。 196 4年二普时改用市镇行政辖区的非农业人口 ,走入了偏小统计。1982年三普时又改用市镇行政辖区的总人口 ,应该说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但是由于随后 1984年和 1986年我国市镇设置标准下降 ,新设市镇数…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持续快速发展。2000年城镇化率36.2%,2008年提高到45.7%,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3.55%,是全国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的6倍。照此发展速度,2035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超过75%,接近经合发展组织(OECD)高收入国家目前的平  相似文献   

8.
加快城镇化进程 提高经济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志澄 《统计研究》2001,18(5):43-46
一、城镇化与经济竞争力1 城镇化的本质。城镇即城市和集镇 ,城镇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而衡量城镇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准是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是以区域内城镇人口占全区城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的。城镇人口指居住在城镇建成区范围内的常住人口 ,包括城镇非农业人口和常住的农村户籍人口。城镇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活动的中心 ,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的利用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它是受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地域综合体。从本质上来看 ,城镇化不只是形式上将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发展速度主要表现在城镇人口占城乡总人口比例(城镇化率)的提高、城镇地域空间规模的扩大和城镇数量的增加等方面.2013年,西安城镇化率已达72.05%,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末期阶段.文章通过对西安1985-2013年间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城镇化率与GDP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得出西安城镇化超前发展的结论.城镇化超前发展带来了—系列社会问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西安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先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与联合国法为基础,采用多种修正模型得到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人口城镇化率增长曲线;再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来修正全国及各省份的人口城镇化率,并通过夜间灯光数据对修正结果进行佐证。结果表明:首先,不同修正方法的行政统计值偏差率差异较小,受到人口普查统计“一次性修正”的影响,距离普查统计年份越远的年份偏差率越大;其次,采用基于普查修正值的普查数据修正法得到的人口城镇化率修正结果弥补了统计年鉴直接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为2020年年末人口城镇化率的缺陷,相较于仅使用联合国法的人口城镇化率理论值、基于行政统计值的行政数据修正法得到的人口城镇化率修正结果,更贴近理论与实际;再次,修正后的全国人口城镇化率与夜间灯光数据的相关系数均在0.90以上,修正后的省份人口城镇化率变化与夜间灯光数据的变化基本吻合;最后,由于上海进入人口城镇化“趋零阶段”,黑龙江、内蒙古出现人口大量流失与城市收缩现象,因此影响了夜间灯光数据对人口城镇化率的佐证结果。  相似文献   

11.
《青海统计》2008,(5):42-42
据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我省城镇人口达221.02万人,城镇化率为40.07%,比2006年提高了0.81个百分点,其中,由于行政区划变动提高0.03个百分点,人口流动提高0.52个百分点,自然增长提高0.2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接近6.66亿人,城镇化率达到49.68%(2011年已达到51.27%)。相关专家指出,50%为城镇化率的临界点,城镇化发展模式应由"增长型"向"民生型"转变,民生型城镇化将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的战略选择。本文以城镇化发展水平较发达地区—石狮市为视角,就当前城镇化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解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走的是一条以农民工大量进城、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化道路,这是一种典型的"增长型"城镇化模式,它  相似文献   

13.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对于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江县是百万人口大县,对德阳市城镇化进程推进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城镇化处于较快发展期 2013年,中江县城镇人口近40万人,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19.09%提升到34.19%,每年平均提高1.16个百分点,高于德阳市总体水平,目前已处于较快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瞭望     
中科院报告称我国城镇人口首超农村人口8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5》。蓝皮书介绍,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城镇常住人口首超农村常住人口,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表明中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  相似文献   

15.
一、赤峰市城镇化 历程回顾 建国初期1949年, 全市共有城镇人口9.9 万人,城镇化率为(城镇 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6%。到2000年第五次 人口普查时,全市城镇 人口增至121.3万人, 城镇化率达26.85%。 五十多年的赤峰市城镇 化历程,大至可划分为 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 至1952年为城镇化缓 慢推进阶段。这一阶段, 由于当时的工业基础十 分薄弱,虽然这一阶段 农业发展很快,五年间 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 但当时赤峰市的可垦地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商品粮人口和非商品粮人口这三组指标从划分标准到涵义和用途都是不同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是反映人口职业类型的两个指标;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是反映人口所住地域类型的两个指标;商品粮人口与非商品粮人口是反映人口口粮供应类型的两个指标.它们都有各自的划分标准和用途,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17.
<正>1900年,全球只有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目前,这个比例已经超过50%。在中国,居住在城镇的常住人口也已经超过50%,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快速向前挺进。随着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被赋予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权利,城市的发展也关系到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大局。由此,建设智慧城市,实现城市各个领域的智慧化,既是世界范围的探索与追求,也是中国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按照原有的城市统计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口径,进行城市统计已不能确切反映我国城镇发展的实际水平。应借鉴国外的做法,先确定城市统计的层次,再确定指标体系。我国城市统计可分为五个层次:(1)大城市地区,指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2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包括城市建成区和近郊区两部分,(2)区域中心城市,包括50-100万人口的较大城市;20-50万口的中等城市和20万人口以下的  相似文献   

19.
在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我国城乡人口划分和城乡人口统计方面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城乡人口划分标准变动频繁;城乡人口统计对象(分类)缺乏统一的科学标准;城镇中非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度下降,削弱了城镇特性;反映国情失真。因此,制订科学的适合当前形势和国情的城乡划分标准,科学确定城乡人口概念和统计口径,以保证不同时期数字的统计可比往,是解决问题、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的主要方法。下面就几个基本概念提出理解和看法。 1.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是相对应的人口地理概念,是按地域划分人口群  相似文献   

20.
叶青 《四川统计》2014,(3):48-48
我国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于2013年12月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这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个贡献。城镇越来越成为吸纳人口的重要平台。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会议要求,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