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尾叶桉39个子代生长性状、形质性状进行差异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历年观测数据在家系子代间差异均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生长性状间表型、遗传和环境相关紧密,分枝与各生长性状呈紧密的正相关.4.5年生时生长最好的No.33号家系子代的单株材积达0.048 17 m3,是最差子代No.36号的179.53%,是群体均值的127.40%.共有31个家系子代生长表现优于两个对照.运用指数选择法对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选出4个优良家系和6个生长慢、形质差的家系.  相似文献   

2.
对21个南洋楹种源/家系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种源/家系4.5年生的保存率、生长性状以及形质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选择出具有较高生长量、较优形质性状和较强适应性的优良种源/家系7个,分别是C9、M15、P10、P6、P2、C1和C6,其中C9、M15表现最佳,4.5年生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13.03 m、13.05 cm和0.090 79 m3,分别比对照高出13.90%、9.02%和12.80%,比对照树种马占相思高出26.63%、10.41%和74.92%.  相似文献   

3.
对3块7~10年生杉木无性系测定林的木材密度遗传变异情况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木材密度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为无性系木材密度做出贡献的各因素中,有50%~60%来自于遗传因素;无性系木材密度的重复力介于0.829~0.911之间,遗传变异系数介于4.86%~6.98%之间,木材密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介于1.25~1.47之间,无性系重复力较高,相对生长性状而言遗传变异及无性系间的差异较小;木材密度与树高、胸径、材积的表型、遗传和环境的相关性均呈现负相关,有近80%的木材其密度与生长性状的表型、遗传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水平,这表明选择生长性状与材质兼优的无性系相当困难.讨论提出了杉木优良无性系选择分两步进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6个尾叶桉和巨桉的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进行种子离子注入后,观察萌发和苗期生长,结果表明:(1)离子注入对种子发芽有刺激作用,既促进也抑制;(2)离子注入促进树高和侧根数生长,而抑制地径、叶长、叶宽和根生长,表明通过注入有可能获得生产中所需要的目的性状或品种;(3)离子注入的各家系平均生物量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离子注入的家系平均叶比重、叶体积、叶肉体积和叶含水量均低于对照;(4)按突变临界值筛选,离子注入苗中共33株入选,突变率为5.323%;按各家系分别筛选,突变率在7.50%~30.00%.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采用方差——协方差分析法,研究了豇豆的12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进度,并对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及遗传相关作了分析,以及作了产量构成的通径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35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单株籽粒产量的遗传参数及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单株籽粒产量的遗传力、遗传进度均较低,直接选择效果较差。通过各独立性状进行间接选择,效果亦不理想。将各性状分别与单株产量建立指数方程进行综合选择,则以穗粒数、剑叶面积、单株穗数为好,相对效率分别为112.47%、107.92%、103.20%。在所有三个以上性状所组成的选择指数方程中,凡包含了单株产量的构成因素: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穗数的指数方程,其遗传进度最大,相对效率最高。由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穗数、单株生物产量、剑叶面积所组成的选择指数方程:y=0.2127x_1+0.1932x_2+3.8454x-3-0.3406x_4+0.0598x_7,相对效率达173.13%,超过了大部分由6个以上性状所组成的选择指数方程的遗传进度。在育种工作中,对这些性状综合筛选,将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7.
桉树种类繁多,不同树种的生态特性不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各异。根据树木的生长表现是树种特性、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的综合反映的原理,对川西平原及盆地西北部平坝、丘陵地区生产性栽培的六种桉树进行适应性观察、设置样地进行生长测定。在分析比较各树种的适应性及抗性,生长进程及生长速率、树高、胸径、冠幅等生长量的基础上,选择二叶桉为该地区城乡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赤桉、蓝桉等作为营造速生用材林、薪炭林等的一般绿化树种;柠檬桉则为适宜小气候条件下的环保及风景林树种。按照树种的生态特性、生长发育规律、胸径与冠幅的相关关系、为确定推广发展的桉树树种选择相应的立地条件,在四旁绿化中实行科学合理的树种配置、栽植和养护管理,以发挥其快速生长的优势及其生产、防护和美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已选出的优良家系和无性系,根据其树体结构、结果枝比例、丛生果比例、产量性状、经济性状等指标,进行双亲优势互补配置,人工授粉236个组合,应用综合评判方法评选出20个优良组合,再运用MINQUE法对20个组合进行分析讨论,无偏估计了产量的遗传方差和效应值,并且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小麦剑叶节上部六个面积性状(剑叶鞘、剑叶、穗颈、穗部、芒和总体)的面积与穗粒数、干粒重和单穗重的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还研究了剑叶鞘面积、剑叶面积和穗部面积对这三个产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力和相关选择响应。结果表明:(1)剑叶鞘面积、剑叶节上部总面积与单穗重,剑叶面积与穗粒数和单穗重,穗部面积与千粒重、单穗重都呈显著的正相关。芒面积、穗颈面积与三个产量性状没有显著的关系。(2)剑叶鞘面积、剑叶面积和穗部面积对单穗重的相关遗传力和相关选择响应,比单穗重的遗传力和选择响应大。小麦剑叶节上部面积是小麦生长后期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有人估算,剑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为37%,麦芒和颍壳等穗部绿色器官占30%,穗颈占20%。据 S·H·Moh—iuddin 等报道,冬小麦的剑叶和穗部面积的持续期与产量成正相关。但是,对剑叶节上部各性状面积大小对产量作用的看法还不一致。C·S·Saha 等研究表明,小麦剑叶鞘面积、剑叶面积,穗部面积与单穗重有显著的表型相关。杜荣骞等研究了小麦叶片对穗重的关系,发现组合不同,后代剑叶面积对穗重的影响也不一样。本文旨在进一步对小麦剑叶节上部各性状的光合面积与穗粒数、干粒重和单穗重的内外在关系,相关遗传力以及在育种上的相关选择效果问题,作些初步的研究和讨论,为育种上性状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绵油8号采用优势互补的优良亲本杂交,通过基因重组、分离和连续定向选择培育而成。其主要优点是产籽量高、含油量高、种子和荚果等农艺性状的商品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两年省区试平均比对照增产10.7%,其中增产点增产16.22%;种子含油量比对照高4.4个百分点。适宜在川西、川北等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 5个矮秆小麦品种 (系 )为母本 ,8个主要农艺性状较好的品种 (系 )为父本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研究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结实小穗、千粒重、单株穗数、单株粒重 7个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 :同一性状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和不同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存在较大差异 ,7个性状由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 ,其中 6个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 ,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对单株粒重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5个秋地黄瓜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分析与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东地区栽培的秋地黄瓜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各主要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侧枝个数>第一雌花节位>瓜条粗度>节间数目>最大叶叶柄长>最大叶叶宽>瓜条长>最大叶叶长>株高;产量最高的是本地王中王黄瓜,比对照增产9.36%;新唐山秋地黄瓜产量居第二位,比对照增产8.14%;最大叶叶面积居第四位,株高居第二位,节间数居第二位,雌花节位相对较低;瓜条大小和其他品种没有明显差异;果实氨基酸总量居第一位;果实维生素C含量居第二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居第一位,综合性状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3.
糯杂种高粱的9个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绝大多数大于表型相关系数。茎粗与千粒重相关的环境效应大,而基因型效应小,提高茎粗对增加千粒重主要靠环境效应。穗粒数与穗粒重的基因型相关和环境相关系数均大,故穗粒重的提高是基因和环境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穗长和穗粒数与穗粒重呈正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一级分枝数和千粒重与穗粒重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对穗粒重的直接效应最大,而穗长主要是起间接作用。从分析的4个性状来讲,对穗粒重的直接效应分别是穗粒数>株高>茎粗>穗长。  相似文献   

14.
将20个杉木无性系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地位指数为18、16、14的立地条件下进行造林试验,经过14 a的观测,结果表明:20个杉木无性系在地位指数为18的立地条件下交互作用比16、14地位指数条件下变化丰富,大多数杉木无性系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生长较好,但也有少数无性系在较差立地上生长较好;20个杉木无性系中有11个在不同立地上差异显著,另9个无性系在不同立地上差异不显著;20个杉木无性系材积生长量的前10名中,7个无性系与立地交互作用显著;无性系营养性状的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077~0.706,平均为0.465,杉木无性系吸收营养受中等遗传控制;16号无性系适应地位指数为14的立地条件,属速生、耐瘠薄营养高效型无性系;13号无性系适应地位指数为16的立地条件,属速生、中等营养高效型无性系;12号无性系适应地位指数为18的立地条件,属速生、高营养高效型无性系.  相似文献   

15.
潘墨兰 《小康生活》2002,(11):41-42
吉亚1号是吉林省甜菜糖业研究所经多年努力选育出的优良新品种,2001年通过了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特征特性吉亚1号幼苗呈深绿色,生长繁茂,叶片长尖,蹲苗期长;中、后期生长旺盛,植株偏高,一般在1.2米以上,花为深蓝色,工艺长度比对照长3—14厘米;出麻率比对照提高17.17%;从出苗到始收的生育期为80~83天,属中晚熟品种。该品种喜肥水,适应性广,具有抗旱、耐盐碱的特点,并有  相似文献   

16.
用徐著18X绵粉一号的F1代实生苗植株对甘薯的七个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薯干产量与鲜苕产量关系最密切(r=0.9332**),与烘干率相关不显著(r=0.1894),分枝数与鲜苕产量极显著相关(r=0.5078**),对鲜苕产量的贡献最大(直接贡献量0.8599)。分枝数可作为甘薯育种中著干产量选择的参考指标,以提高选择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1983~1987年期间研究了甘蔗生长后期叶面喷施草甘膦、乙烯利等10种药剂对甘蔗生长、糖份积累等工农艺性状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草甘膦、乙烯利后蔗茎伸长速度比对照少0.17~0.84厘米/月,收获时单株绿叶数少1~2片。+3~+6叶鞘鲜重、含水率降低,此四项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但它们对+1叶胞质酸、中性转化酶的相对活性和原料蔗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在工艺性状方面。草甘膦、乙烯利明显加快了甘蔗糖积份累速度,极显著地提高了甘蔗上半株的锤度和原料蔗品质(蔗糖份、纯度提高,还原糖降低),亩含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6.2~52.1公斤和34.0~35.5公斤。草甘膦对蔗尖做种和宿根发株有一定不良影响,而乙烯利则明显改善了这两种性能。此外,硅酸钠也极显著地提高了甘蔗亩含糖量。其他药剂对甘蔗的上述性状无显著影响,本文未作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安徽省级医保信息平台获取36个县域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患者基础信息,统计描述住院患者的住院流向、住院费用及医保补偿基金分布等。2016—2019年,县域外住院人次占比为28.38%~30.79%;住院总费用、医保补偿基金和住院次均费用的年均增速分别为6.76%、11.34%和4.79%;县域外住院总费用、医保补偿基金占比最大且逐年增加;住院补偿比为53.78%~61.42%,县域外住院补偿比逐年增加。从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患者就诊流向来看,分级诊疗效果尚未显现,医保补偿基金流向县域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应通过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高基层服务能力等方面采取措施,支撑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白蜡品种在盐渍生境中的生长响应,以6个优良白蜡无性系新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其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抗逆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提取出的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0.85%,表明5个观测指标的全部信息可由这2个公因子反映90%以上.通过权重值计算得出,6个白蜡优良无性系品种的综合得分均大于‘绒1号’,表现出较好的抗逆能力.其中,以‘鲁蜡2号’的分值最高,其次为‘鲁蜡3号’.总之,6个白蜡新品种的抗逆能力均高于对照‘绒1号’白蜡,其中以‘鲁蜡2号’表现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学者对收入差距与碳排放的相关性做了一些研究,但并未得出一致结论。为探究在中国国情下收入及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碳排放间的相关性,核算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并采用差异性测度方法(基尼系数、拟基尼系数、Kakwani指数、Theil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002—2012年,中国处于收入提高、收入差距缩小而居民消费碳排放量扩大的阶段;(2)收入与居民消费碳排放量非线性正相关,处于不同收入组的省份,在发生收入组变化时,碳排放不平等程度会呈不同的变化趋势;(3)从全国来看,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碳排放间负相关,但是从各收入组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4)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从而促进人均间接碳排放量降低的共赢局面很难达成。政府应根据收入差异化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提倡低碳生活主动减排,并推动供给侧改革及促进科技创新以减少间接碳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