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作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在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多个方面规范了穆斯林个人生活和整体社会生活的主要准则,其阐述的社会福利思想为伊斯兰特色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及实践奠定了基础。在此以《古兰经》文本为基础,对《古兰经》降世时,阿拉伯社会经济变革背景、经文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基本特点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古兰经》作为经典,不仅是伊斯兰社会的宗教指导,也在伊斯兰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指导作用。其财产观念直接影响了伊斯兰教徒的商业活动、生活行为。具体地分析研究《古兰经》中有关财产观念的叙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一宗教经典中的经济思想对穆斯林社会发挥的影响,对于了解现代伊斯兰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古兰经》:伊斯兰的精神世界与行为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的宗教经典文献,是宗教创始时期民族集体生活经验的投射,它以善、恶的方式规定了亲和、攻击、禁忌的行为与对象,限制了社会行为的广度和深度,以演变成恒定的群体心理模式来适应社会生存,并作为社会契约代际传递。文章通过对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经典文献《古兰经》作文本投射分析,以期找寻出文本如何建构信仰及它所投射出的伊斯兰精神世界如何影响伊斯兰的社会结构与行为导向。  相似文献   

4.
《古兰经》美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兰经》及其伊斯兰美学思想的研究 ,在中国美学研究界、伊斯兰文化研究界一直比较薄弱 ,因此 ,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开拓中国学术界新领域的积极作用。从宗教哲学、美学的视角来观照《古兰经》所蕴含的伊斯兰美学思想 ,从多方面来加以审视和探析 ,可以提高并加深伊斯兰文化研究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深度  相似文献   

5.
《古兰经》作为伊斯兰教精神、道德、伦理的根本准则,蕴含着对待自然生命、亲缘生命、道德生命和精神生命独特的生命观。文章认为对《古兰经》生命观的解读必将对新疆广大穆斯林群众重新审视生命,正确看待自身、他人和社会,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积极的社会心态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薄伽梵歌》是印度最著名的经典,它不但是宗教文献,也是印度人从古至今的精神依靠和生活指南,被现代印度人尊为他们的"圣经",几千年以来一直流传不断。《薄伽梵歌》包含着复杂的印度古代正统派的哲学思想,它还具有丰富的伦理道德的说教,是人们社会生活的规范,也是宗教修行的典范。本文根据《薄伽梵歌》一书,将其伦理道德思想理论做出了整理和归纳,充分挖掘其合理的成分,分析它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作用。由此使我们了解到同属东方文明古国的印度其伦理道德观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是怎样影响其社会发展进程的。  相似文献   

7.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同时也是伊斯兰哲学的源泉和伊斯兰哲学产生的重要标志.<古兰经>中包含着大量的哲学思想,涉及<古兰经>的超越性追求、<古兰经>的当下追求和<古兰经>的自由现等各个方面.<古兰经>对自由的独特理解和认识,对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古兰经》是伊斯兰的最基本经典,也是穆斯林信仰与生活的根本指南。便于信仰者加强自身的修养,《古兰经》经文中以常见的动植物或容易理解的事情晓谕世人,涉及信仰、生活、交往等方面,旨在教诲人们理智、健康、科学地与生存环境和谐共存,共谋社会进步。细品这些训诫,寓意深刻,哲理深奥,是获取增强信仰的最好佐证。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经济伦理原则及其特点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世群 《青海社会科学》2005,(5):149-151,123
伊斯兰教对穆斯林现世生活的观照使其教义教法中洋溢着积极入世、奋发自强的精神气质,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其内在的经济与伦理的联系极大地刺激并丰富和规范了穆斯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活动。本文分析了伊斯兰教经济伦理四个原则和三个特点,试图以传统理论伦理学为基点,为当前大量存在的、急剧变化的穆斯林经济思想与活动,提供调整和补充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0.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是穆斯林信仰、社会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准则,是伊斯兰教教法的渊源和立法制宪的首要依据.我国有回、维吾尔、东乡、撒拉、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兹别克、保安等十个基本上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还有汉族、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中有极少数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群体,<古兰经>在我国的穆斯林中流传广泛,并先后被翻译为撒拉语、汉文、维文、哈文和柯尔克孜文等文字,同时我国学者也从多方面对<古兰经>作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1.
对于人性善恶问题,世界各大宗教都有自己的看法,伊斯兰教也不例外。可人们对伊斯兰教人性善恶观的关注很少,这主要体现在对其原典《古兰经》人性思想善恶观的关注不足上面。本文将对《古兰经》人性思想的善恶观进行研究,并指出在它那里人性既具有善的一面,也具有恶的一面,人性是善恶两重的,并认为这种人性善恶观有利于穆斯林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古兰经》为伊斯兰教制定的天课制度,是平衡穆斯林社会经济的有效举措。该项制度以宗教义务的形式确立,首先在于最大限度地缩小了穆斯林社会的贫富差距,致力于减少并解决因贫富的两极分化而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其次在于尽可能公平合理地分配和分享社会财富,以体现社会经济的平衡,从而有力保障和促进穆斯林社会各阶层的和谐共荣,同生共富。基于此,《古兰经》的天课制度既具有宗教功能,也具有社会功能。天课对我国穆斯林构建和谐社会亦不例外地发挥积极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世明 《西域研究》2004,(3):112-115
本文从个人修养、待人接物和社会公德三个方面对维吾尔谚语所反映的维吾尔族的伦理道德观进行系统的论述 ,以便使人们对维吾尔族的传统美德有个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伊斯兰教最为年轻,但它走向世界的历程却最短。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伊斯兰教的教义。该教义简单明了,重视两世生活,具有理性主义和平等精神,并冲破了民族的局限,把伊斯兰教所信奉的安拉看作是“全世界的主”。这种关注全人类的教义使其具备了冲出半岛,走向世界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古兰经》和“圣训”作为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不仅确定了基本教义和教法,而且规范了穆斯林的伦理道德,是穆斯林处理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本准绳.其蕴含了丰富的慈善思想与观念,扬善惩恶观、疏捐散财观和扶弱济贫观是其精粹的要旨.因后世清算而散财避祸,进而扶助贫弱,三者互为依倚,紧密相扣,由此构成了伊斯兰教一个完整的慈善思想体系.另外,“六信”、“五功”也包含着慈善之意蕴,并对施舍的行为有多方面的阐述,这成为顺从真主、敬畏真主的穆斯林开展慈善活动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来,由于各种以“圣战”名义的恐怖活动频发,在世界非穆斯林民众的印象中,“圣战”似乎成为暴力和恐怖的代名词。事实上,“圣战”一词源于阿拉伯语“吉哈德”一词,而当代大众对伊斯兰“吉哈德”和“圣战”其实是存在认识误区的,这种误解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有权威、影响深远的一部经典,是穆斯林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准则。由于它指导着全世界八亿穆斯林的一种自成体系、相沿成风的特殊文化方式和生活习惯,所以历来为全世界学者所重视。 自1143年《古兰经》在西班牙被译成拉丁文以后,意大利文、德文、荷兰文、英文等欧洲文字的版本也相继出版。西方国家从过去对伊斯兰怀有偏见,逐步客观地对之进行了研究。到二十世纪初,研究成果已颇为可观。荷兰出版的《伊斯兰教大百科全书》是由各国知名学者共同编纂的一部巨著。费时二十五年始臻出齐。从五十年代修订的新版本(第二版)看,仪前两卷参加的学者达四百多名。成为伊斯兰研究史上的创举。当然这部巨著里《古兰经》的研究占有相当大的篇幅。  相似文献   

18.
以道教理念为核心,《太上感应篇》融汇了佛教和儒学的若干内容,大约成于北宋仁、徽二宗之际。其形成当与中国宗教思想的运动和平民的社会化密切相关。《太上感应篇》既是一套伦理系统,也是一套解释系统,还是一套仪式系统,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过程中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从一个纯粹的道教修仙文本转写成为一部化俗济世的善书,再演变成为一本全面的道德和社会手册,《太上感应篇》为我们揭示了宗教文本与社会的复杂的纠结关系──宗教文本的转写来自于社会的吁求,而一经转写,它又反而成为了社会再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留给世人最惨痛的记忆莫过于"9·11"事件及其后续的影响,从惨痛中醒悟过来的人们开始寻找各种渠道,为人类多元文化谋求新的出路,探索一条和平共处的路子.结果,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集到了人类最原始的沟通方式--"对话"上.如果"对话"的形式能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一道桥梁,打开一条通往和平的道路的话,伊斯兰和儒家文明之间通过对话铺设的和平之路将是最通畅、最具魅力的道路.尽管二者有诸多的不同,但在伦理方面它们有许多共同的语言.以"仁"为例,它是伊、儒两家共同推崇的道德原则,能成为二者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伊儒两大文明是历经千年而不衰的人类精神资源,两大文明之间展开的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对话将会加深彼此的了解,拉近相互的距离.这对稳定国家,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本着对现代穆斯林命运的关怀 ,从伊斯兰教对回族的纽带作用、清真寺建筑、《古兰经》等几个方面 ,探讨了伊斯兰教的美学品格 ,旨在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以探寻穆斯林的最佳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