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反垄断立法的若干问题研讨邓启惠市场经济的发展反复证明,竞争作为最理想的配置社会资源和最大可能地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的手段已被公认。然而,不可避免的是,竞争必然导致垄断。垄断排斥竞争、限制竞争,使竞争机制的有效功能难以发挥。如果说不正当竞争是竞争过滥...  相似文献   

2.
中国反垄断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反垄断立法问题研究王玄玮所谓垄断,是指排斥、限制和妨碍竞争的一系列行为的总称。作为“市场失灵”中一种危害较大的表现形式①,垄断破坏了公平自由的有效竞争,阻滞了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同时构成了对消费者权益的极大侵害,②从根本上动摇着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  相似文献   

3.
中国竞争思想的演变及其当代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燕 《文史哲》2002,1(3):60-66
为维持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竞争多采取排斥的态度。但许多思想家和开明的统治者为了经邦济世、富国强兵,在其社会实践活动中采取了一些鼓励竞争的政策,这主要表现于科举选才和奖励耕战两个方面。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推动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代,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竞争观念被人们公开接纳。生存竞争一时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思想旗帜。许多思想家对竞争进行了多方位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宝贵的启示。为了应对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各种复杂情况,立足现实、借鉴前贤,树立正确的竞争现念、制定严密的竞争规则以解决竞争中出现的偏差,已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周慧琴 《理论界》2003,(6):96-96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从来都是在相互排斥、相竞相争中存在和发展的。世界各国电信市场的发展和繁荣从来就没有离开竞争,即使在垄断经营的体制下也存在着不同的竞争方式和规模。中国通信行业需要引入竞争促进发展。但是,通信行业的特殊性又不允许过度竞争,中国通信行业需要在竞争与垄断之间寻找平衡。 一、竞争机制的引入 加入WTO后,要求实现政企分开,减少国家在电信企业的股权,改变国家控股状况,准许各种成分的经济融入电  相似文献   

5.
竞争与谦让——中国古代“争”“让”范畴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争与谦让是一对对立的范畴。中国古代通常称为“争”、“让”。我们的先哲通过对“争”的考察 ,达成了“争则乱、乱则穷”的共识。他们的学说在制度和思想两个方面排斥“争”。同时 ,他们又提倡“让”德 ,力图实现社会的和谐。考察古代先哲关于“争”、“让”范畴的论争 ,分析其利弊得失 ,对于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当代中国社会 ,如何处理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垄断状态与竞争关系的重新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怀安 《学术论坛》2004,1(6):99-103
文章在系统考察和梳理竞争内涵的基础上指出,竞争之精要在于:它是一种逐利争胜的活动或过程;从动态的视角看,垄断状态并非天然排斥、限制和妨碍竞争,相反,它提升竞争的层次和效率,在一定条件下,垄断状态是竞争的必然产物。因此,垄断状态不应遭到反垄断政策的规制,反而理应得到政策和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有商品(或市场)经济就有竞争,这一点已经没有什么争议,关键是对垄断的认识。长期以来,人们从传统观念出发,简单地把垄断视为资本主义的特殊经济现象而加以排斥、否定,以致使得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对垄断及反垄断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而现实的市场经济运动又刻不容缓地把垄断与反垄断问题推到经济学家面前,要求基于实践进行研究并予以回答。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市场经济中垄断的态势、特征及其成因,以及治理非法垄断的措施等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一、我国当前是两种垄断形态并存的局面当前,…  相似文献   

8.
垄断行为认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垄断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垄断行为是一个法学概念,两者的逻辑有差别,但都与竞争有关联.按照一般逻辑,垄断行为就是垄断者的行为,然而法学上的垄断行为是指排斥、限制竞争的行为,也称为反竞争行为.不能简单地将具有垄断地位的经营者实施的行为视为垄断行为,而不具有垄断地位的经营者实施的反竞争行为却不视为垄断行为.垄断行为认定是一个运用经济学、法学知识判断的过程.垄断行为的法定类型有三类,每类垄断行为有可识别的基本特征和可判断的构成要件.合理分析规则的运用对垄断行为认定是必要的.例外与豁免除外规则对于垄断行为认定具有界限作用.  相似文献   

9.
竞争与垄断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的普遍经济规律。竞争与垄断的对立统一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竞争与垄断的辩证关系 竞争与垄断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竞争与垄断的对立是指两者不同的表现形式,发挥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不同;作为市场经济的两条规律,以不同的途径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竞争与垄断的统一是指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1.竞争与垄断的相互作用。竞争与垄断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学学科的理论和经验层面思考流动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关系网络建构过程中所遭受的社会排斥,思考社会关系网络排斥得以形成的内在动力和内在的运作逻辑,思考社会关系网络的封闭性、异质性和开放性,我们发现,流动农民工在城市中陷入了一种发展困境,这种发展困境源于流动农民工在城市中所遭受的社会关系网的排斥,这种排斥源于一种空间策略,一种"污名化"的叙事和话语系统,一种对社会资源垄断的偏好,一种社会距离的自觉生成,从社会关系网络的排斥性出发来研究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生活世界及其行动链是一个重要而且有效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垄断与传统工业经济中的垄断是不同的,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垄断结构更有利于技术进步,更能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当前中国反垄断的核心是保护竞争秩序、规制企业的垄断行为,激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际范围的垄断竞争。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6,(6):61-67
在中国,由于行政垄断挤占了民营资本的投资机会,使放松行政垄断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行政垄断所造成的市场整体竞争和投资机会的稀缺,导致那些行政垄断较弱的行业容易出现过度竞争。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处于过度竞争与行政垄断并立的扭曲状态,过度竞争与行政垄断对技术创新的双重阻碍,导致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率普遍偏低。从整体来看,工业行业行政垄断对其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分阶段来看,工业行业行政垄断与技术创新呈N型关系,随着行政垄断率的不断上升,技术创新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古代文艺肖像与美学宗教意蕴袁明光中国古代文艺是人类文艺史上最灿烂辉煌的一页,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政治、伦理、道德、宗教、哲学、美学等方面的映照和折射,是中华民族光辉历程的物化形态.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必然也是文艺的主体.肖像描绘,...  相似文献   

14.
反垄断:中国竞争法制建设的下一个课题邓启惠〔内容提要〕垄断概念有两种指向:经济学中的垄断和作为反垄断法规范的垄断,研究法律意义上的垄断不能离开经济学的垄断理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反垄断法》出台,实施反垄断法不仅不会损害规模经济,相反会促进规模...  相似文献   

15.
有商品(或市场)经济就有竞争,这一点已经没有什么争议,关键是对垄断的认识.长期以来,人们从传统观念出发,把垄断视为资本主义特有范畴,过分夸大垄断的消极作用,从而对垄断采取排斥、否定的态度,以致使得社会主义理论中对垄断的研究至今仍是一片空白.而现实的经济运动又刻不容缓地把垄断问题推到经济学家面前,要求基于实践进行研究,予以回答.本文拟对社会主义垄断的成因和作用发表管见.  相似文献   

16.
论商业资本在现代流通中的形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垄断阶段的商业资本与自由竞争阶段的商业资本相比,发生了本质变化。一是传统的批发商业资本被排斥,大型零售商业资本形成垄断,重新独立起来,不仅控制着系列外的中小商业,而且控制着非垄断生产企业。二是中小商业资本丧失了独立性,以从属于产业垄断资本的系列店、代理店的形式,生存手垄断竞争的缝隙之间。商业垄断资本与生产垄断资本相互渗透,形成对现代流通的控制与支配。  相似文献   

17.
垄断竞争理论与中国的反垄断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2 0世纪以来 ,有关垄断、竞争的理论一直在发展变化。通过对垄断、竞争理论的分析 ,结合现实因素 ,可以提出对中国反垄断管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制度的不同,从根本上决定了同属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社会主义非完全竞争市场与资本主义非完全竞争市场的不同形成机制。资本主义非完全竞争市场是在自由竞争市场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市场主体类型看是垄断竞争市场,同时不排斥自由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存在,国家对经济也具有干预能力。但私有制从根本上决定  相似文献   

19.
运用兵法中的人才思想为现代企业竞争服务王昭干,王忆平中国古代的兵法,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孕含着丰富的哲理和辩证法思想。随着现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兵法与经济竞争的法则,具有诸多的相通之处。这里就古代兵法中的人才思想...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社会.图书馆早已成为城市公众文化设施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城市拥有图书馆的个数、人均拥有藏书册数、年阅览人数,是世界公认的衡量城市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古代中国与欧洲各大国均有政府藏书机构,具有近代意义的图书馆,最早出现于欧洲,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是文化从被少数文化贵族垄断走向公众社会的产物。17、18世纪欧洲普遍建立国立及大学图书馆.面向所有学者开放。1850年,英国通过公共图书馆实施法案.1852年第一家近代公共图书馆曼彻斯特开放。近代以来的图书馆.与古代的藏书机构,在功能上确有一些相同之处,如搜集、保存、使用,但也有质的区别,即公有还是私有,面向公众还是面向私人,开放还是封闭。对中国来说,近代意义上的图书馆是1840年代以后才在我国城市出现的。上海由于开埠早,外侨较多,受西方文化影响较为广泛,图书馆出现较早,因此,意义重要。本文主要讨论图书馆在晚清上海产生的经过,演变脉络,及其与都市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