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周礼》及周初制度 ,本文观点与结论是 :《周礼》编纂始于始皇焚书前 ,未及完成即遭焚书变故 ,其作者非诸子流裔而是西周中晚期某个宰官或膳夫的后裔 ,其书编纂具有创构、追忆、体认的性质 ;周初旧制新制交叉重叠 ,尚未形成与“卿事寮”平行的“太史僚” ,其僚职司应属天官系统 ,“周公为冢宰摄政” ;《周礼》的创构性质意味着《周礼》的编纂 ,在对“周官”追忆体认的肯定中暗含了对其精神的部分否定 ,因为它突出了制度本身的意义 ,这正是今天的《周礼》研究者应该特别留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陈琳《应讥》写作年代辨疑顾农关于陈琳《应讥》(《艺文类聚》卷二五、《全后汉文》卷九二)一文的写作时间,今人罗宗强先生以为在作者归顺曹操之后(《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第32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张连科先生《陈琳集校注》更具体地系于“建安九年至...  相似文献   

3.
在《周礼》研究中,刘歆、王莽与《周礼》的关系问题无疑有着重要地位。从现存史料来看,《周礼》显然并非刘歆为了王莽篡权而伪造的著作。但刘歆、王莽对于《周礼》的态度并不相同。刘歆开始对于《周礼》并不重视,因此,在其争立古文经学的时候并未提及《周礼》。到了王莽居摄以后,受到王莽的影响,刘歆才开始重视《周礼》。也就是说,《周礼》虽然由刘歆重新发现,但其真正对历史发生影响却在于王莽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4.
《周礼》是一部关于国家官制设置的专书,虽为战国作品,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西周奴隶时代的各种规章制度。《周礼》关于国家赋税有许多具体规定。《周礼》的赋税思想,主要体现在它有关赋役的各种规定中,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 一、重视赋役的征发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吴晗史学论著选集》第一卷,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一卷收录吴晗先生1931—1936年的论著二十九篇,五十余万字。卷首刊有彭真委员长的题词,黎澍同志的序言。一第一卷内容较多,兼及文史,又可分为论文、考证、读史札记和古籍研究四类。关于考证,《金瓶梅》、胡惟庸党案、明成祖生母考等,是其代表作。《金瓶梅》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古典小说。但是,关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写作动机、社会意义等,却一直众说纷纭。吴晗先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在谈到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时,多次指出要想求得正确的结论,除了要有科学的历史观外,还须把史料的时代性划分清楚。同样,研究郭沫若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也必须弄清他的诗文的准确写作时间。在作者亲自编定的《沫若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963年出版。以下简称《文集》)中,几乎每篇诗文的末尾都有他自注的写作时间。可是这些写作时间并不完全准确。考其原因,除少数因误植造成的外,多数是由于当初发表时没有注明写作时间,或者仅注有月日,未注明年代,这些作品的写作时间或年代是作者在事隔  相似文献   

7.
王学军 《船山学刊》2013,(1):104-109
《诗经》是周代礼乐制度的产物,先秦两汉时期《诗》义阐释体系的建立和解体均与礼制兴衰密切相关。《诗经》文本的形成源于周礼之兴,在编辑、结集的过程中,周王室大师等乐官对《诗》义加以系统整合和重新解释,于作者意义之外首次重建《诗》义阐释体系。春秋末至秦末,周礼衰败,乐官流散,《诗经》入乐传唱和《诗》义传播工作停滞,周王室大师等乐官建立的《诗》义阐释体系解体。伴随汉礼之兴,汉儒重建《诗》义阐释体系,在儒家义理框架下,《毛序》视《诗经》为历史文献,常在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解读主旨、训释字词,以从整体上把握诗旨,使超越个别篇章的系统化解读成为可能、由于《诗》义阐释体系的两次重建,先秦两汉时期出现了层垒形成的《诗》的三重释义:先秦作者之义、周王室大师之义与汉儒诠释之义。周王室大师之义与汉儒诠释之义形成对先秦作者之义的双重遮蔽:  相似文献   

8.
考察90年代中国文学的发展状况及未来走向,不能不注意到80年代中后期小说创作体现出的文化对抗现象,以及由此而来的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又一次分化。这种对抗和分化体现得最明显的是张承志、张伟和史铁生在90年代推出的具有强烈终极关怀取向的作品。它们是:《心灵史》、《九月寓言》、《家族》、《柏慧》以及《务虚笔记》。本文从90年代现实语境与中国新文学历史流变,对这一类写作形式的原因试作分析。我们不妨先看一下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心灵史》对皙合忍耶不畏困苦坚守信仰的赞美与对世俗化现实中人的堕落与历史的虚伪的批判充溢于…  相似文献   

9.
试论龚自珍《尊隐》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隐》是龚自珍的一篇重要政论文,表现了作者对清王朝统治形势的根本看法,对其前途作了虽然膝陇却很实际的推断,体现了作者所达到的时代思想高度,理所当然地受到研究界的关注,但由于本篇写作时间难以确考,又采用寓言的表现手法,无论是写作时间还是内容的真正寓意,都存在着不尽相同的看法。本文拟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就个人的认识与体会,发表一些浅见,就教于方家。关于《尊隐》篇的写作时间,大体认为是在嘉庆十九年(1814)前后。如孙钦善先生说:“写作的具体时间不详,作者《己亥杂诗》其二四一云:‘少年《尊隐》有高文,猿…  相似文献   

10.
作者因为有生活才写作,不是为写作而生活。《行者足音》涉猪的是作者“看到的、听到的、遇到的”觉得“有意思的人和事”。《行者足音》创造了从平凡的素材发现有意义的题材,为主题的表达寻找到恰当的结构,并且凸显出长于铺叙的艺术特色。《行者足音》形成了平和、从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一、《离骚》的写作年代关于屈原在楚怀王之世的被放年代,及为何事而被放,我在《屈原在楚怀王时被放逐的年代》一文里已经说过了,现在一概从略。我只谈谈《离骚》的写作年代,并由《离骚》的内证,以补证我在该文中所作的结论。很遗憾,从《离骚》的文字表面来看,绝找不到这种痕迹,因为屈原没有说:我作这篇文章,是反对黄棘(河南新野)之会呀,等等。然  相似文献   

12.
《周礼》中的农民土地分配问题李雪山《周礼》又名《周官》,是研究先秦史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它不仅信而有征,而且主要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制度,书中土地制度方面的史料较多,故本文以《周礼》中的材料为主,结合考古资料和其它文献资料,试对《周礼》中的土地...  相似文献   

13.
木斋先生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从诗本体的原生视角、诗客体的立体释读、诗主体的通盘考量等三个层面发覆正谬,又通过多学科之间的的嫁接、杂糅、融贯、跨界,扩展视域,形成了一种圆融的柔性机制,共同推进了《古诗十九首》的深入开掘,最后完成了学术积累的集成绽放,得出《古诗十九首》作者及写作年代的木斋"新说",其古诗解蔽路径具有方法论的学理意义、启发意义和指南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丁文 《云梦学刊》2015,(3):28-32
在三十年代的《湘行散记》和《湘西》中,沈从文因返乡机缘而集中思考其写作的文学源头,实现时空双重意义上的返乡之旅。进入四十年代,沈从文关注时局与历史的走势,在杂文中对楚人性格进行思考与总结,因此,有必要由长时段视角厘清沈从文独特的文学资源。  相似文献   

15.
“新历史小说”的当代嬗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历史小说”的当代嬗变王世城历史写作在中国文学史中源远流长。从《春秋》、《左传》到《史记》,再到《三国演义》、《水浒传》,历史作为一个清亮的文化源头,时时介入混浊不清的现实。只不过,历史写作从来不是为写史而写史,它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每次历史书写总...  相似文献   

16.
真正意义上的《春秋榖梁传》当始于榖梁子,榖梁子从传说的子夏所传之笼统的《春秋》阐释之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了《春秋榖梁传》。榖梁子对于《春秋榖梁传》的开创之功是不可抹杀的,可以说榖梁子是《春秋榖梁传》的第一作者,《春秋榖梁传》最初的古文文本的写作年代当在战国中期。  相似文献   

17.
《中文信息》2005,(1):17-23
古史关于古蜀历史的记载如凤毛麟角,杨雄《蜀王本纪》也只是搜罗了一些关于古蜀历史的传说,难以勾勒出古蜀历史的大体轮廓。对今天研究三星堆文化及巴蜀文化具有重要参照价值的《山海经》鲁迅先生都视之为“盖古之巫书也”。因而,前人治古蜀历,大都只能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就连年代较为久远的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只能发出“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喟叹。  相似文献   

18.
<正> 关于王粲《登楼赋》写作的背景和主题思想,目前学术界流行的观点,认为是作者流寓荆州后期所作,作品抒发的主要是因客居他乡、怀才不遇而引起的思乡之情。我们细读作品,发现颇有矛盾之处,感到有必要对这篇建安著名抒情小赋作进一步的探讨。一、关于《登楼赋》的写作背景列宁说:“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分析《登楼赋》,自然离不开产生这篇作品的具体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9.
读陈炎《反理性思潮的反思》姚新勇陈炎《反理性思潮的反思》(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以下简称《反思》)是一部描述历史并且试图解释历史的著作,作者在"后记"中明确阐述了它的写作目的:对于那些爱好美学或对西方人文思潮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或许能够帮助...  相似文献   

20.
关于《贰师泉赋》的作者及写本年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贰师泉赋》的作者及写本年代问题●颜廷亮《贰师泉赋》见伯二四八八、伯二六二一、伯二七一二,是敦煌文学中的名篇之一。然而,大约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敦煌文学研究界对敦煌俗文学特别重视有关吧,敦煌文赋中除个别几篇见于现存古诗文集者如《西京赋》等外,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