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族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目标的确立与战略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目标的确立及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安排,必须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通过对民族地区的优势(S)、劣势(W)、机会(O)、挑战(T)进行SWOT分析,准确了解其经济发展状况,从依靠资源优势,强化产业关联;依托市场开发,组建跨区域的产业化集团;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化体系建设等方面来实现以资源为基础、产业为主体、集团化企业为龙头、市场化为导向、政策投入为动力,推动民族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2.
武陵民族地区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当今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武陵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从总体上看,整个武陵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大,整体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通过制订武陵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推动区域内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区域旅游规划、区域旅游资源配置、区域旅游服务设施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产生新的效应。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实现区域经济利益的优化与整合,而且有利于获得身份治理的管理效益。经由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溢出效应,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协同功能。  相似文献   

4.
丽江民族文化产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各民族以特色文化作为区域经济独特资源的文化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丽江也如此,并以其丰富民族风情、特殊的地区环境和悠久的历史传统,积淀蕴涵了丰厚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且以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在民族文化产业建设中牢固树立“文化就是财富”的全新理念,把民族文化由非物质文化转变为物质财富,有效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际论坛》2021,23(2)
区域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之一,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地区经济组织。本文选取20个地区经济组织为案例,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立足于经济相互依存、地区领导国、地区身份、国内政治和持续时间五个前因条件,探讨世界上不同地区经济组织制度能力差异,彰显出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程度。本文结论认为,形成较高程度区域一体化有四条路径,构成效率、信任和动力三种类型。该结论有别于现有理论,核心在于突出了社会世界的复杂性,指出任何单一理论都不构成解释区域一体化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具体来说,经济相互依存为区域一体化提供客观外在需求,地区领导国有助于提升区域一体化效率,地区身份和国内政治塑造成员国信任,促成地区国家合作与一体化。因此,为了提升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水平,应促进形成上述条件的环境,改善区域治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杂散居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落经济的"区域性"的特征是各民族在民族杂居区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相互学习、相互融合造成的,另一方面其民族文化及其伴随的民族意识却在区域或地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与汉族日益分离和加强,形成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社区""村落"为研究起点的"以小见大"和"以小到大"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落经济研究可以为民族经济研究开辟出独特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竞争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潮流,我国许多地理上相互邻近的地区也正在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健全的竞争规则以及有效的执法、司法体系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竞争机制的基本要求。我国的地方保护较为严重,地区壁垒林立,竞争规则尚不健全,竞争执法力度不足,这些已成为我国许多地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阻碍因素。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我国应当大力建设竞争文化,破除地方保护,开展执法合作,提高执法效率,从而为全国统一市场以及区域共同经济的发展确立良好的竞争规则和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出现的现象。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集中体现与必然结果,它正向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发展。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积极参与到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之中,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民族民间艺术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民族民间海洋文化艺术资源更是区域文化资源的特殊形式。发展区域经济与繁荣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相辅相成的,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需要大文化环境的普遍提高。当今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相互交融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优化的大文化环境已越来越成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以百福司镇为个案,全面分析民族地区小城镇的成长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者认为,小城镇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民族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的过程.要实现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必须用新的思路,加强小城镇建设,促进其结构功能的整体升级.  相似文献   

11.
金融是现代经济制度的核心,而我国民族自治地方金融发展较为落后,阻碍了其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以法律制度保障差别性支持民族地区金融的发展。现行法律政策等对民族地区金融发展支持力度较弱,应从普惠金融法的价值如“安全、效率、普惠、共享”等以及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发展入手,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创新、完善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法制,促进民族地区金融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云南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历来重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关心.云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促进民族团结、改善民生、民族繁荣的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在边境和人口较少地区总结推广"一族一策"、"一山一策"、"一族几策"的成功经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严格区分和较好处理了不同性质的矛盾,协调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坚持用制度和法律法规极大程度地保障各民族平等权益的实现;大力培养、选拔和任用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促进民族干部队伍素质的提升;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民族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文化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巩固和发展了民族团结,维护了边疆稳定,在云南形成了多民族和睦相处、"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大家庭.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改革深化,少数民族地区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日益增多,表现为包括民族分裂活动在内的多种形式,并呈现出诸多特点,破坏了民族团结,危及民族地区现行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表现形式和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方面探讨了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引起民族经济关系的新变化,表现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成员职业技能转变难,资源开发造成环境退化、民族传统特色经济萎缩,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不足等方面。这些变化要求协调民族经济利益关系,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利益协调机制、能力建设,使少数民族融入工业化进程中,共享工业化发展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多元文化主义价值观的传播和侵蚀、地域发展的差异性与固化文化的多元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阐释和教育引导之间联动不够等问题,一直阻碍着我们推动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和成效。我们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维度入手,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各族文化交流融合,加强理论供给、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人口安全是关系到人口自身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社会安全的重要基础。边境地区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民族结构、生育文化、教育水平、人口结构等因素,致使其人口安全和人口发展对于巩固边防、树立国门形象、维护和增进民族团结、发展边境贸易、促进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二十年来,中蒙边境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恶化的双重影响,已经严重影响了中蒙边境地区的人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由于货币政策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传递障碍远远大于一般欠发达地区,因而应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供给领先"的政策性金融扶植发展模式,通过改变民族地区经济金融环境、健全货币政策传导环节、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来提高货币政策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实施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地方国有企业在多民族地区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组织系统,可以很好地将经济增长嵌入社会发展。地方国有企业对于加强企业党的建设以凝聚民心,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以促进民族团结,扩大城乡尤其是少数民族就业以改善民生,加大财富分配向劳动者倾斜的力度以确保社会公平正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恢复发展一批地方国有企业可以做到统筹兼顾,不仅是新疆稳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策。  相似文献   

19.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社会流动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流动既包括向上流动,即改善其社会地位,从一个较低地位流动到一个较高地位,也包括向下流动,即从一个较高地位流向一个较低地位。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是多民族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新疆少数民族人口职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变迁速度慢、规模小、区域差异大等问题日益凸现。少数民族人口社会流动问题,制约着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着和谐民族关系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大力发展“双语”教育,落实和完善民族社会政策,促进民族人口的不断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20.
开展农村民族地区信息服务,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课题.我国农村民族地区的信息服务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农村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大力促进农村民族地区的信息服务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