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我国成立最早的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协作者"长达十年专业实践而开展的行动研究,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工作承担着推动农民工融入城乡社区生活的服务提供者、推动社会管理服务改革的服务创新者、推动农民工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建设者、推动农民工对社会重建信任的资源协调者、促进城乡群体互相接纳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者、促进社会群体相互支持的资源整合者、促进农民工社会工作发展的研究者、促进公民社会发展的组织建设者等多重角色;发挥着减少城乡差异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农民工融入城乡生活、建设城乡公益文化、推动城市化和谐发展等功能。从而使社会工作服务农民工具有其他专业无法替代的独特角色和功能。应该从怎样建设服务农民工的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如何有效服务农民工两个角度,充分发挥社会工作服务农民工的角色与功能。  相似文献   

2.
以18位短视频返乡创业青年为例,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和整体性赋权的解释框架,分析其乡村振兴主体建构中的赋权策略与赋权逻辑,并从主体建构、主体作用对乡村振兴主体角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青年返乡创业的赋权具有多层次性和整体性特征,具体包括个体赋权、组织赋权和制度赋权三种策略。其整体性赋权着眼于群体的长远发展,通过个体赋权激发返乡创业能力实现主体权能重建;通过组织赋权实现自助与互助推动群体间权力共享;通过制度赋权搭建支持网络形塑立体的赋权格局。遵循整体赋权逻辑,返乡创业青年可以实现其乡村振兴行动从个体主体到群体主体的身份转变。  相似文献   

3.
教师领办服务机构: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中,社会服务机构和专业教育机构是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的两类社会组织,高校教师在其中扮演联结者的角色。由于中外社会工作专业存在着发展路径和发展次序上的巨大差异,所以两类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无法完全建立,高校专业教师除了教学研究之外,还承担着提供专业示范和推动制度建设的使命。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师领办社会服务机构,是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一种理性选择。影响此种选择的因素包括:中央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涵义的再认识与再定位;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任务的提出;社会民间组织发展与改革大潮的推动;突破专业教育发展瓶颈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4.
浅议发展社会工作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欧美国家社会工作在社会管理方面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是把社会工作引入到社会管理创新的极好契机。应当通过传播社会工作理念、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育民间社工组织机构、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等途径推动社会工作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具有亲和力和实效性、整合社会资源、调整社会心理和社会关系、推动党的群众工作变革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为社会群体与居民提供专业化、个体化的优质社会服务,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5.
本土企业社会工作要想有效应对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挑战,必须跳出传统企业社会工作局限于企业内部工作关系与工作环境建设的思维模式,将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置于社会融入的视角和社区发展的框架下,创新服务理念与方式,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系统,既是本土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的需要,亦是对社会工作实务与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文章从实务工作的角度对"协作者"10年来的本土企业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探索进行了总结:创新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理念,还原增强农民工和企业的服务主体角色、创新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方式,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系统、创新企业社会工作教育倡导模式,促进社会各群体的融合与参与、创新企业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模式,推动社会管理与服务创新。并对企业社会工作的主要伦理困境——如何在商业利益下衡量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价值,处理多方利益冲突,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群体之一,广大妇女不仅分享发展成果,也扮演着重要的建设者角色。基于“个体-组织-环境”分析框架,通过对“留守妇女共富学堂”妇女发展项目的深度发掘,研究发现,整体性赋权强调以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求”为中心,将个体放置于社会生态环境中,着眼于群体的长远发展,关注个体赖以生存的家庭、社区和社会层面,通过提升经济地位来增强行动能力、培育自组织以强化伙伴互惠关系,并创建外部发展环境形塑赋权格局,明确赋权对象、赋权目标与赋权过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助人互助的赋权目标。在乡村振兴的整体推进过程中,通过赋权改变群体权能弱化、地位边缘化与心态惰性的局面,探索创新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广州社工在"5·12"灾后恢复重建中链接资源和组织"映秀母亲"刺绣小组的案例,试图说明在灾后重建的独特社会文化环境中.社工之所以同时扮演资源链接者和社区民众同行者的角色,这与社工"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价值观紧密相关.社工在面对灾区民众一无所有及救灾物资分配不公平的现状时,必须扮演资源链接者的角色,尽力将最宝贵的资源链接到最需要的人群中,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社工最基本的救济式助人行动(救助).但另一方面,从社工自助的理念出发,单纯从受助的角度从事社会工作,只会强化社区民众的依赖性,弱化受助者的能力,增强社工的无力感.而完整的社工助人自助更应该从自助能力建设的视角深刻地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文章先从理论上澄清助人自助与能力建设的关系,然后运用具体案例详细地阐述广州社工如何通过与社区民众同行逐步通向能力建设的助人自助.  相似文献   

8.
乡镇(街道)社工站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工作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组织承接服务供给是我国社工站建设的基本方向。政府购买服务使社工站兼具了政府、社会的不同属性,成为联结国家治理与社会建设的重要桥梁。在我国的治理情境中,社工站承担协同的角色,在党建引领下,通过专业能力的发挥起到跨界整合的作用,进而回应福利治理、社区治理、弱势群体服务供给等不同方面的需求。协同整合是社工站建设的统合概念,行政整合和专业整合是社工站建设的两个维度。社工站成为政府与社会的联结点,通过多重角色的构建,回应不同主体的要求,逐步发展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综合性服务单元。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疫情之下,政府相关部门、医护人员、慈善力量及时介入,专业社会工作也迅速参与到疫情防控行动中。由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体制机制和应急治理体系,使得传统社会工作的介入处于“失灵”的尴尬处境,导致出现专业孤立和行动边缘化。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组织中的重要主体,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过程中,可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赋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通过自媒体技术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资源链接、信息咨询和志愿者培训管理等服务,打破时空障碍,转变传统工作模式,提高服务成效。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方社会工作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汕头作为粤东区域中心城市,在推动社工机构发展上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和实践。但总体上,目前汕头社工机构的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因此,汕头地方政府和社会需要结合本土场域,从政府制度、社会环境和机构内部治理等方面加以完善,从而推动汕头社工机构的精细化、专业化和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环境影响着主体行为,不同的社会环境会产生不同的主体行为。但是,我们通过对上海市两个社工组织及其社工人员的调查发现,在不同的组织环境内,作为行动主体的社会工作者却有着极为相似的行为取向,社会环境之于社会主体的关系解释在这里遇到了困难。重新审视两位社会工作者的行为,我们发现,社会工作价值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正是两位社工将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内化为自己行动的本源,才使他们克服了组织环境的差异而表现出高度一致的助人行为。   相似文献   

12.
在河南省Y市X区的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中,社工机构能够有效分解政府负担,合作治理效果显著;社工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展,有效缓解社会问题.与此同时,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社工机构不断探索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有效链接社会资源,推动社会资源的整合.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不够、社工机构规范性不够、岗位社工管理漏洞和专业化倾向等问题.为此,要加强社工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对社工机构的监管,完善社工服务评价体系,促进岗位社工的行政化和专业化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系统理论为指导,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大学新生适应的服务模式,在具体介入过程中,把优势视角、社会支持理论及赋权视角纳入服务理念,对社会工作介入的过程、方法、技巧及成效进行了分析,并对服务过程中的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反思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的现实问题,迫切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从组织管理层面去寻找纾困之道,所以本研究假设和验证社会工作组织主管的赋权领导是社会工作者心理资本的影响源泉。验证假设的研究工作邀请16家社会工作机构110名社会工作者参加,回收104份问卷,其中92份有效。调查数据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赋权领导对心理资本的因果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支持研究假设。研究发现在丰富相关理论的同时,也从微观层面为社会工作组织及有关行政部门有效解决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进程中困境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符合福利多元主义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要求和发展理念。在我国购买社工服务的进程中,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是推动购买社工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践中,政府的应然角色出现了偏离。应以新《预算法》与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关系为切入点,建立制度化的财政支持体系、重构政府与社工组织的伙伴关系、大力培育社工组织、加强社工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完善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作为“先行者”却走到十字路口。在回应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特质,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显得苍白无力。本文认为只有反思当前中国社会工作脱离现实的“教育先行”话语,从“凉爽高地”跳入实践的“低洼沼泽地”俯身与社会工作实务者携手共进,在伙伴关系相互融入或者镶嵌基础上,以发展性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为基础,通过行动研究以及服务—学习所要求的反身性和行动性进行的高度协同,以后现代主义对不确定和多元包容的知识重新建构社会工作教育。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协同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建立“大连心”团队,以立足西部十余年的社会工作实践教育为基础,发展出一套以社会创新、融合和整合为核心概念的发展性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模式。该模式认为社会工作教育必须将传统的研究、教育与社会服务三位一体扩展为直接社工服务开发、行动研究、服务—学习、政策倡导、行业推动以及社会创新六位一体。  相似文献   

17.
孙秀萍 《社区》2012,(4):61-61
在英国,社工的工作通常需要与一些特殊群体打交道,向儿童、老年人以及心理、精神病患者提供服务。英国社工类型很多,除长期职业化的社工,不少社区非营利性组织也会定期雇佣短期社工以及志愿者。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鼓励学生加入社会工作的行列,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在政府的推动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已成为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有力举措,作为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关键人群——农民工也成为社会工作者开拓服务的重要服务人群。如何在体制框架内针对农民工群体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并取得最佳的效果,如何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开展过程中确定自身的专业位置和发展方向,是任何开展农民工服务的社会工作者都需要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但是,目前社会工作者所运用的传统的、静态直接服务——个案、小组和社区,却无法在制度内的服务中给出满意的答案。文章跟进某市的一家民营企业农民工社会工作的开拓过程,探索社会工作者如何在具体的实务场景中转变传统的静态直接服务方式,从动态视角出发,把社会工作视为建基于服务人群社会支持之上并且带动社会支持关系改善的专业服务。这样的动态关系服务借助的是一种崭新的、以挖掘和运用农民工服务人群的社会支持为核心的项目技术,以保证最充分运用服务群体的资源,并取得最佳效果;同时,社会工作者也由此确定自身的专业位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个体赋权构成了中国劳工权益保护的主要路径。个体赋权建立在短缺经济和生存劳权的基础之上。随着中国商品市场从短缺到充裕、劳动市场由充裕到短缺的转型,劳工权益诉求也从"生存"转向"发展",个体赋权面临诸多局限,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劳工结构和权益诉求变化的需要。因此,本文提出,中国劳工权益保护应当进行路径转变,从保障基本生存权调整为保障发展权,使劳工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这需要同时提高工人结社能力与结构能力。为此,本文在综合以往理论以及结合劳工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了劳工权益保护的"权-能"模型,并指出未来中国劳工权益保护的路径,应该从个体赋权迈向集体赋权与个体赋能。农民工的个体赋能应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此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与社会行为相互参照。通过我国社会工作者的流失性行动.可反映出已有社会工作文化的境遇与悖论。既有的社会工作文化承诺,完美而理想,崇高而正道,但定位却过于人文化和优雅化,宏大却难以实现,必定遭到宏观社会境遇和微观个人境遇的挑战,也会出现理想与现实、付出与收益、专业与职业、帮助与受助以及社会工作服务目标选择的悖论。对社会工作文化再造需要扣紧本土现实和主体需求,聚焦合理性与合情性,依托政策化和组织建设,这是解决我国社工人员流失问题的有效途径。文化解释学提供了深描社会工作文化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