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睿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3):33-35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人类中心论”、恩格斯的“报复论”进行理论分析,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依据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朱浩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6):89-92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是关系到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文章从树立可持续的系统发展观、生态伦理观、环境道德观,加强立法、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积极发展与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就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王金娟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6):23-25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与自然既相互依存又彼此对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自然的这种辩证关系不但产生了人化自然,同时也导致了自然对人的异化.自然对人异化的最集中表现就是生态危机,生态危机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要消除生态危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5.
王志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6):38-40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把握,体现着中国传统哲学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是中国国情和国际发展趋势的现实选择。它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最新成果,是一种适度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主体自觉与客体约束、能动和受动的统一过程。 相似文献
6.
李瑞记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1):61-64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贯彻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人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辩证发展历程,认为现阶段人类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仍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是缺乏理性思考,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正视当今时代全球生态环境的新特点和新变化,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李斌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16-18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充分认识到坚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运用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资源的高级利用;坚持发挥政策杠杆的作用,加强对重要资源供求的宏观调控;坚持依法办事,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9.
刘胜康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1(6):48-53
自然界是人类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必备条件,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拟从哲学的角度,中、西方及人类认识发展演进的层面,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哲理思考,旨在吸收先哲的合理思想,以启迪后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0.
古代都城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其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亦有诸多值得当代人研究、借鉴之处。通过对我国古都建设问题的论述,回顾了古都与自然的历史变迁,探讨了古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建议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古都与自然的关系,批判地继承古代城市建设传统,主张当今古都城市的建设应在全社会提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建设中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完善的制度为保证。当前,人与自然协诃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人口压力大、技术水平低以及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故此,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创新发展思路,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生林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4):76-78
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是人类留给自己除南、北极之外的最后一片净土。长期以来 ,由于地处高寒、动植物生长极为缓慢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加之全球“暖室效应” ,致使高原生物多样性生存形势严峻。为此 ,本文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了相应保护的对策措施 ,旨在引起全社会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颜毓洁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1):37-41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陕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陕西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面临着经济发展任重道远、人口增长仍将持续、资源保护力度不大等突出矛盾。当前,陕西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梅显志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69-272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简要回顾人类从“敬畏自然”到“征服自然”的历史,以及“征服自然”的惨痛教训,分析和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了必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郝建玲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20-22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存在三种理论,即“极端的人类中心论”、“极端的自然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法的正义价值、传统自然法三大理论都要求和支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论”,同时强调这种和谐共处是在以人为本前提下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6.
安会茹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72-75
一直以来,哲学的本性就呈现出异常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但是哲学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即人的问题。同样,人的存在也呼唤着哲学。今天哲学发展越来越远离人的现实世界,相应的人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要促进入的和谐发展,首先就是要回归哲学的人性化的本性,其次,要拿起哲学的武器,对人的发展问题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进而找出切实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和谐:和谐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这是由生态规律与生态经济规律所决定的。人类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但可以通过制度创新,约束人类经济行为选择方式,使经济增长的规模与速度同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相适应。通过技术创新,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人类合理经济行为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