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格是人性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道德人格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自我具有复杂的内在结构,自我同一性则是依赖于我们经历过的所有不同的自己的综合,可感受为对自身发展的一种强烈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自我在同一性危机时期的不同表现,会映射出最常见的几种道德人格取向。  相似文献   

2.
洛克被尊为"现代人格同一性思想之父".他从人与人格的区分出发,将"意识"而非"灵魂"作为人格同一的根据,详细论证了"意识构成人格的同一性",开启了近代关于人格同一性的研究.同时,他将意识与记忆混用,招致批评.  相似文献   

3.
万增奎 《理论界》2006,51(10):125-126
本文主要分析了哈特的道德同一性及其模型,认为道德同一性是一种把同一性加入道德领域的建构过程,哈特道德同一性模型认为,道德同一性的形成发展被人格、家庭、道德认知、自我概念与实践机会影响。研究表明,青少年建构的道德社会同一性和道德自我同一性二者共同影响了道德同一性。研究对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郭洪雷 《河北学刊》2002,22(5):111-113
琴作为悲剧人格的象征,有一个历史的生成过程。本文从历史、现实、和宙美风尚这三个方面论述了琴成为魏晋士人悲剧人格象征的必然性,以及人格唯美主义的危机和历史对新的知识分子人格范式的呼唤。  相似文献   

5.
6.
实在问题在现象学形而上学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该问题或是作为现象学开端就需要克服的障碍,或是作为现象学追求的最终目的,但无论如何该问题都在规定着现象学的方向。胡塞尔的先验还原从一开始就要悬隔实在,而后在纯粹意识基础上重新将之构造起来。海德格尔则将提出实在问题看作哲学的耻辱,根本上将之消解为存在者的一种存在方式。只有在舍勒的哲学中,实在问题从一开始就是其哲学中的积极问题。在其进入现象学之后,更是尝试在现象学上用抗阻来阐释实在。在最后舍勒还基于对实在问题的探究,确立了意欲与冲动的基础地位,在现象学上恢复了一系列形而上学的论题,并批判了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开创出现象学形而上学的另一种新形态。舍勒后期的实在思想成为当下讨论现象学形而上学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7.
论"同一性"哲学诸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重要的西方哲学思想是透过对巴门尼德的“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的了解开展出来的。在与黑格尔坚执表象性思维对立的解释中 ,海德格尔一方面试图把传统立场引回到巴门尼德的思想道路得以源起的原初经验那里 ,克服理智主义 (主体性思维 )之差异被遗忘状态 ;另一方面他也以自己的方式站在马克思所提供的伟大成果的轨道上 ,从一种“运作”(“聚集”)的思境上谈“物如何成其本质” ,以及对“作为”差异的差异的关注等等 ,与马克思从感性活动上理解“物质” ,藉感性活动对旧唯物主义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命题的超越等等诸多方面 ,隐含着结构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理想人格形象突出地体现着该时代人们的文化理想、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今天,我们应该拥有的是道德与智慧、情感与理智、利与欲相统一的理想人格模式。当代中国人要达到这种理想人格的标准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也绝非可望不可及,只要我们自觉自愿地朝着理想人格方面不懈地努力,不远的将来每个人都会拥有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9.
在矛盾同一性问题上,学术界一直意见相异。究其原因在于:以静态的方法,即脱离矛盾运动以及认识矛盾的过程来研究矛盾同一性。本文试从动态上谈谈矛盾同一性的三种形态。  相似文献   

10.
张雨  韩飞 《理论界》2007,(12):122-123
当代人的市场人格是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存在的资格和品格,属于客观自发型的、实然人格;当代人的道德人格是一个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资格和品格,属于自觉型、应然人格。"市场人格"和"道德人格"的完善对于当代人是不可分离的,应把完善其市场人格与完善其道德人格紧密结合起来,使其相得益彰、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11.
魏屹东 《文史哲》2003,3(4):86-91
科学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是指“超经验的本体论”。即超越以经验为基础的实证科学范围 ,研究关于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知识和学说。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就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的特点而言 ,经历了一个“拒斥形而上学→肯定形而上学→内化形而上学→回归形而上学”的发展过程。其具体表现是 :逻辑经验主义拒斥形而上学 ;证伪主义肯定形而上学 ;历史主义内化形而上学 ;科学实在论回归形而上学。这一过程表明 ,形而上学在科学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 ,只要还有哲学 ,就少不了形而上学 ;只要还有科学 ,就摆脱不了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究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3.
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三大转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吾金 《河北学刊》2004,24(3):53-57
哲学研究的对象由三个不同的侧面构成,即外部世界、自我、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间与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媒介物。从这一见解出发来看西方哲学史,之中存在着三个大的转向。第一个大转向是从独断论哲学到批判哲学;第二个大转向是从批判哲学到生存论哲学;第三个大转向是从生存论哲学到当代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14.
人格是十分稳定的个性特征的组合,具有可塑性.它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事业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教育对于青年学生人格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20余年,社会处于转型期,一些大学生远没有树立健康的道德人格意识,发生了的触目惊心的事件,引起了家庭、学校、社会的重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而,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加以重视,必须通过大学生自身的道德自律和外部社会环境的整治和优化,加强对社会转型期中的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  相似文献   

16.
道德人格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 ,在明确人的全面发展、人格、道德人格涵义的基础上 ,着力从重视道德需要、道德认知的养成、道德选择和自由的实现、加强自我修养等方面对道德人格的培养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7.
孟子承袭孔子所开示的人格意识与士节基础,将社会知识分子的自觉推向新的高度。他以“义”为支点,建立了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理论,再通过“居仁由义”的道德实践,达到理想人格的最高典范:大丈夫。同时,孟子倾力批判了各种寡廉鲜耻的奴性人格,从而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人格意识与士节体系。这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后世知识分子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慎独”是儒家传统思想中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一个重要过程,它要求人们做到克己复礼、反求诸己,最后追求成为彬彬有礼的君子的境界.“慎独”在当今社会,对于指导当代大学生在面临各种利益诱惑,以及辨别各种信息行为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主体形而上学解体的三个维度——从20世纪法国哲学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大春 《文史哲》2002,(6):79-86
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再到后现代哲学的过渡 ,就身体问题而言 ,存在着由机械的身体到身心统一的灵化身体再到物质性欲望身体的演化 ;就语言而言 ,存在着由透明的理想语言向半透明的生活语言再向完全不透明的自足语言的变迁 ;而就他者而言 ,存在的是从否定他性到相对他性再到绝对他性的过渡。这些或者渐进或者突变的趋势在扩大“主体”外延和广度的同时 ,逐步掏空了近代“主体”的内涵和深度 ,导致了主体形而上学的最终解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