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曾倩  韩珣  方新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0):88-97
考虑企业及政府资源配置中效率与公平目标的不同内涵,采用"客户嫉妒"和"个体变权"刻画不同主体的决策行为,分别引入公平参数建立多目标决策模型,并提出基于客户和决策者偏好的公平参数选择方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权衡。将模型转化为变分不等式,设计修正投影算法求解。通过算例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主体的决策行为差异、公平参数的选择及影响。研究表明:企业与政府的效率最优决策相近,但公平最优决策差异明显;客户公平偏好越高,企业资源配置的分化特征反而越显著;政府决策者公平偏好越高,所有个体间资源配置趋于均等。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险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生存权。确认和保障我国公民的社会保险权是《社会保险法》的立法目的和核心价值。《社会保险法》在总则中强调形式公平,在分则中却依据身份、城乡和地域差别区别对待,其适用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实质上就是社会保险权的公平保障问题。我们有必要从公平原则出发,改革和创新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3.
<正>领导干部"打招呼"是人民群众反映非常强烈的一种现象,其实,要刹住"打招呼"歪风,除了需要用人部门和用人者自觉抵制、公道正派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消解"打招呼"者这个特定群体。显而易见,"招"也好,"呼"也罢,都绕不开一个"权"字。于打"招呼"者,无非是以权谋私、恃权乱政;于听"招呼"者,则有畏权、恐权之虞。破解"打招呼"难题,首先要向"权力"抡起"板斧",向有可能成为"打招呼"者的领导干部求解。  相似文献   

4.
"总体公正"与"个体公平"间不仅存在主次之分、先后顺序,还可能因为追求"总体公正"暂时牺牲"个体公平",即"个体公平"存在相对性,"总体公正"却属绝对要求。这就需要引导组织成员认识到"总体公正"先于"个体公平"是为了保障行为的正向性,"个体公平"服从"总体公正"是为了实现更持久的发展,"总体公正"理念下终会实现"个体公平"。因此,应坚守原则底线,意识到"总体公正"理念不可变;放眼长远利益,认识到"个体公平"诉求应暂缓;"总体公正"为先,然须服务于"个体公平";"个体公平"为果,然须立足于"总体公正";"总体""个体"灵活协调,营造公平公正的组织氛围。  相似文献   

5.
"弃权"型领导或是以投机"搭便车"而放弃决策权,或是以"但求无过"而放弃引导权,或是以转移责任而放弃监督权,抑或是以"和稀泥"而放弃惩戒权。这并非真正的淡泊名利,而是以"弃"为守,保全自我;以"弃"为由,遮掩不足;以"弃"为方,笼络人心;以"弃"为道,安逸享受。要促动"弃权"型领导由"弃"转"谋",需要加压明责,使之不进则退;唯才是举,使无为者让位;强化担当,破除畏难情绪;鼓励实干,使之精准定位。  相似文献   

6.
河之洲     
管仲的外交谋略管仲曰:"夫善用国者,因大国之重,以其势小之;因强国之权,以其势弱之;因重国之形,以其势轻之。强国众,合强以攻弱,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内江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的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内江市部分区县农民工随迁子女实现基础教育权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分层、对比分析,大致梳理出了内江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权实现的现状及内江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阶段面临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问题的剖析,借鉴国内外推进"教育公平"的先进经验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权保障机制提出了些许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单位权力核心层博弈的形态主要有:争夺话语权、进行心理战、打造小山头、互放烟幕弹、培养代理人、彼此告黑状、互相不买账、寻找硬后台、互相挖陷阱。权力博弈的规制之道在于:正视公权,防止权力失真;合理分权,防止权力集中;适时控权,防止权力失控;加强清权,防止权力过多;重视督权,防止权力滥用;公开"晒"权,防止权力"发霉";依法明权,防止权力偏向;严管束权,防止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9.
股份有限公司剩余索取权分配机制及其公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剩余索取权的分配问题,新古典产权学派和利益相关者学派均缺乏系统的研究。文中建立了股份有限公司剩余索取权分配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公司剩余索取权分配机制的不公平现状。基于公理化分配理论,对平均分配机制、基于合作对策的分配机制以及序列分配机制进行了公理化研究和比较,最后建立了两阶段剩余索取权分配模型,将Shapley Shubik公式和序列分配机制分别应用于第一和第二阶段剩余索取权的分配。分析表明,这种方式是公平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搞"逐名腐败""权学交易",假借学术、艺术之名以权换"学"、以"学"谋利,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一、"逐名腐败""权学交易"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一是热衷出书。一种情况是个人撰写书稿,个别领导干部把自己在平常工作中的讲话、调研文章和一些规章制度等简单汇总之后,编印成书,用职务便利向下级单位或管理对象推销。另一种情况是利用公共资源撰  相似文献   

11.
改革看点     
《领导决策信息》2014,(25):12-12
正3徐守盛:放掉该放的权,管好该管的事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近日强调,用好政府"有形之手",放活市场"无形之手",完善社会"自治之手",积极主动放掉该放的权,认真负责管好该管的事,从"越位点"退出,把"缺位点"补上,在"错位点"纠正,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放活不放任、放权不放责,争取改革的最大红利。1郭庚茂:尽快完善改革工作各项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曾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尊称。他官居内阁13年,"掌仪天下之政",但是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时候,却因为贪污受贿的罪名被弹劾下狱。如何才能脱身  相似文献   

13.
"庸人"能够担任领导的关键就在于其能够任用能力出众的人才并善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领导者要甘愿成为"庸人",积极任用明星员工,加强对明星员工的激励,满足其多元需求、提升其公平感知。具体而言,"庸人领导"要通过坚持厚赏与惜赏、授权与控权、高屋与低屋有机结合,实现对明星员工的激励。  相似文献   

14.
受遗赠权是遗赠人通过遗嘱之形式,赋予法定继承人以外之人无偿取得遗赠财产之权利。遗赠生效前,该权利尚不具有法律之执行效力,为遗赠之期待权;自遗赠生效时起,受遗赠人始得主张。遗赠财产为物权时,受遗赠权之不同效力,必然引起物权变动之差异。  相似文献   

15.
正《尔雅·释器》中说:"锤谓之权。"这里的权指的是一种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现代意义上的权,从衡量器具引申为"在审度之后做出决定",即一种平衡的力量、平衡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中,将严以用权直指领导干部作风的核心。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对严以用权的理解,谈谈权力之"力"。一、增强心力,珍视权之赋予心力,是对于权力赋予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营销渠道中的不公平对渠道关系极具破坏性。长期以来,文献多限于间接分析公平对渠道关系的影响,缺乏直接从不公平角度展开研究。对此,本文重点探讨渠道关系中的感知不公平。本文在显性契约、关系契约的基础上,引入了心理契约维度,重构了渠道关系及分析框架;指明心理契约与感知不公平存在相关性,前者可对后者进行衡量;界定并刻画了不公平容忍区域,讨论了不公平类型、角色定位对不公平容忍区域范围的影响。本文构建的分析框架提出了一个新视角,有助于打开"渠道成员行为发生"的"黑箱",对营销渠道不公平的深入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现代领导活动同时具有价值目标和技术目标,前者把人看成是目的,后者追求某种技术层面上的进步。然而,中和思想通过道德性、创新性和权变性促成两种目标对立的和解,使两者同时得以实现。现代领导活动的价值目标为领导艺术设定了道德性,中和思想中的包容、平等和自由观念使这种道德性得以实现;现代领导活动追求技术创新,中和思想的"适中""有无之中道"观念则能促进技术可持续创新;中和思想通过权变性为道德与技术扬弃对立、实现和解提供了契机,其"中庸"观念主张不把事情做到极端,为事情的回旋预留了空间,其"有无之中道"观念通过"守柔""守中"使道德性和创新性同时得以实现,其"无为而无不为"观念要求以"无为"来掌握"上无为"与"下有为"的道德平衡、以"无不为"来达到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减持,就是非流通股股东转化为流通股之后股东对股票进行抛售的行为,限售股减持是我国证券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中的必经过程,也是股权分置改革中的一大重要举措。股权分置改革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上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改革。在中国内地的证券市场上,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间存在着"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的巨大差异,这严重妨碍了市场的公正公平,也影响到市场上基本的估值体系的准确  相似文献   

19.
忧资源之不足,更患分布分配之不均.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表述,传递的正是无数百姓的深刻关切.在不断推进的教育、医疗卫生领域改革中,"公平"成为热切期盼和重要"考量".  相似文献   

20.
正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五马镇党委以群众需求为基点,以公开促公平,以公正聚人心,晒"两权"(印发权力清单、推进惠农资金一卡通),推"两公"(推进镇务公开、村务公开),清"两违"(清理党员干部违法生育、违章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收到了初步成效,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教育实践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也得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