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吴晗是响应号召而突出宣传海瑞和海瑞精神。据有关文章记述,1959年初,毛泽东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尽管海瑞攻击皇帝很厉害,但对皇帝还是忠心耿耿的,应该提倡他那种刚直不阿的精神。会后胡乔木找到吴晗,请他为《人民日报》撰写一篇有关海瑞的文章。庐山会议前发表的《海瑞骂皇帝》,就是这样问世的。《论海瑞》后面那段批判"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文字,同样与胡乔木有关。文章写出后,交给了胡乔木。胡乔木忙于去参加庐山会议,回京后,才看文章。他向吴晗提出一些意见,并告诉说,在庐山会议上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提倡"左派"海瑞,不是"右派"海瑞,是真海瑞,不是假海瑞。吴晗所写的那些话,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临时加上的。  相似文献   

2.
正"只唱一出《香山记》"在毛泽东看来,众多矛盾之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繁杂工作之中,必有一个是中心。因此,开展工作首先要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或关键,以带动其他。在阐释这一方法时,他多次引用过两句戏文。1958年6月21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他说:打了抗美援朝战争以后,我就把军队工作推给彭德怀同志了。我做工作就是单打一,搞那么一件事就钻进去了。我也提倡这个方法。有本  相似文献   

3.
1951年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取得第三次战役的胜利,朝鲜战局大体上稳定下来,毛泽东松了一口气,想离开北京,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集中一段时间来编辑《毛泽东选集》. "搞《毛选》,在北京事情太多,要找个地方,集中精力搞出来." 1951年3月初,毛泽东把负责警卫工作的汪东兴叫来,交待他说:"搞《毛选》,在北京事情...  相似文献   

4.
“文革”后的复出 胡乔木得到邓小平重新起用之后,成为邓小平身边的“笔杆子”。往日,胡乔木为毛泽东起草文件,如今胡乔木为邓小平起草文件。  相似文献   

5.
褚双林 《领导文萃》2006,(7):122-124
欣赏有思想、有学问的人毛泽东本人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于一身,好学勤思、博古通今,作为他的秘书也必须是高水平的,他的几个主要秘书都是经他本人发现和挑选的。毛泽东认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因此,毛泽东选秘书一个重要标准须是“有学问”的。毛泽东习惯于以文识才,以才举人,他的三位秘书都因各自的文才而引起毛泽东的注意和任用,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胡乔木的选用,起因于毛泽东看了胡乔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的…  相似文献   

6.
小卫 《领导文萃》2006,(7):68-73
享有中共党内一支笔盛名的胡乔木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对阐述和宣传毛泽东思想,做出了突出贡献。“文革”后,胡乔木又负责中国共产党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起草工作,其中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做了客观的评价。那么,在胡乔木眼里,毛泽东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笔者根据《胡乔木传》编写整理出一篇文章,以飨读者。初到延安胡乔木1930年秋进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参加抗日运动,被国民党列入缉捕的黑名单。胡乔木被迫于1932年5月回老家盐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此后不久,由于当地党的负责人叛变投敌,胡乔木逃到上海,后转入浙江大学外…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几位秘书,都有过做报刊工作的实践经历。如胡乔木,20岁在家乡盐城先后主编文艺刊物《海霞》和《文艺青年》报;25岁以后在延安主编中央青委机关刊物《中国青年》;36岁起先后任新华社总编辑兼社长、《人民日报》社长;新中国诞生以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署长等职。田家英也是这样,15岁就做了《金箭》杂志的编委;  相似文献   

8.
新书推荐     
《决策探索》2014,(1):49-49
《光荣梦想:毛泽东人生七日谈》是知名历史传记作家丁晓平历时十年研究毛泽东的沥血之作,也是他继《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胡乔木传)》《王明中毒事件调查》等深受读者好评的作品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历史传记力作,向伟人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献礼。  相似文献   

9.
孙言诚 《领导文萃》2011,(Z1):45-47
1972年12月22日,八大军区司令对调。会上,毛泽东把许世友从后排招呼到前排,说:"汉朝有个周勃,是苏北沛县人,他厚重少文。《汉书》有《周勃传》,你们看看嘛!"又说:"你也是少文吧?你就做周勃吗?"(李文卿《近看许世友》)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文选》(一卷至三卷)的出版,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陈雪薇告诉记者,对领袖人物的研究一般有三种成果:一是选集(文选、文集),主要精选他们的著述;二是年谱,主要反映他们的思想和实践活动;三是传记,侧重记叙他们的生平、思想和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出版选集(文选、文集)的党的领导人近30人,其中以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名义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选集(文选、文集)为最高规格。享受这一规格待遇的,此前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任弼时、叶剑英、彭真等同志。继毛泽东、邓…  相似文献   

11.
胡乔木认为,做好秘书工作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善于领会服务对象的意图。田家英刚做毛泽东的秘书时曾向胡乔木请教,胡乔木告诉他:“要做好毛泽东的秘书,最根本的一条,是学好毛泽东著作,领会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2.
人民出版社原社长曾彦修先生最近撰文谈胡乔木说:“我记得1940年前后,延安《中国青年》杂志上登过他一首诗,中有‘雨后的繁花,笑满了春山’这么明丽生动的句子,一吟及此,就会令人感到绚烂美丽,生意盎然。”这说明不到而立之年的胡乔木已经具备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1942年毛泽东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13.
<正>马周的《陈时政疏》不仅得到唐太宗"称善久之"(《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三·马周》)的激赏。一代伟人毛泽东对这篇《陈时政疏》也有极高的评价,他说这篇文章是"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35页)。一篇奏疏,何以跨越将近1400年的时空,引起中国两位杰出的政治家的共鸣?  相似文献   

14.
李同成 《领导科学》2003,(14):40-42
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亲率代表团参加莫斯科会议。中苏双方在准备《莫斯科宣言》等重大问题上进行争论。毛泽东深知《莫斯科宣言》的核心问题是战争与和平、和平过渡问题。这也是中苏双方争论的焦点。赫鲁晓夫到克里姆林宫看望毛泽东时,毛泽东主动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对现代的战争是一反对,二不怕。”毛泽东看了赫鲁晓夫一眼,继续说:“现在有人很害怕战争,这一点不奇怪。打仗这东西实在是把人害苦了。战争还要带来饥荒、瘟疫、抢掠……为什么要打仗哟。应该防止它,打不起来再好不过。可是光顾怕,这不行。你越怕,它就越要落到你的头上。…  相似文献   

15.
"追悼会,我想去参加" 1976年9月9 日,毛泽东逝世,沉重的哀乐以及连接在哀乐中的那个悲痛而又浑厚的嗓音,一遍遍掠过邓小平的心田.邓小平对夫人卓琳说了一句话:追悼会,我想去参加.没过几天,邓小平请求参加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的报告就被转递了上去. 只过了两天,答复的口信便传下来了,传达中央口信的是副主席汪东兴.汪东兴带...  相似文献   

16.
<正>总结经验,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任何一项工作要想不断提高,就必须坚持及时总结,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深化认识,不断地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地使认识升华和发展。《学习时报》曾刊登过一篇张珊珍写的《"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学习毛泽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文章(2017年2月27日党史党建版)。文中说,1965年7月2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刚从海外归来的李宗仁和夫人时,突然  相似文献   

17.
(一)毛泽东对胡乔木做过多次评价,既有表扬肯定,也有批评规劝。其中最严厉的一次批评,据说是在1959年4月初召开的“上海会议”期间。毛泽东得知胡乔木未将陈云关于公布粮食高产的不同意见向他报告以后,在中央全会这样的庄重场合指责他:“你只不过是一个秘书,副主席的意见敢不报告?”毛泽东的批评一针见血,既准确概括了胡乔木的角色特征,又指出了他这个“一介书生”与政治家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正>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要求共产党员一定要有"认真实干"的精神,强调"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则必做到底,做到最后胜利""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邓小平同志强调"少说空话、多干实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晚年对邓小平说过一句沉甸甸的话:"人才难得!"充分体现出毛泽东对人才的渴求与尊重。回顾历史,毛泽东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领袖生涯中,几乎聚集了天下所有的英才,尤其是毛泽东挑选秘书的方式,留给我们的一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挑选秘书,集中体现了秘书工作要始终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现以他的几位主要秘书为例,看毛泽东如何慧眼识人才,为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提供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邓选》第一卷注释由原来的195条增补为212条.《邓选》第H卷注释由原来的126条增补为171条。(邓选》第二卷注释发表了邓小平同志的一些重要观点.在第31条注释中提到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7月29日对教育工作的一次谈话中说:“重点大学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同年9月14日,他在审定《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时,加写了一段话:刘、学、中学、大专学校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基础,而大专学校又是科学研究一个重要的方面军。”在第33条注释中发表了邓小平同志1978年2月5日在教育部党组关于报请抽调编辑教材干部的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