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别人会怎么看我。"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假想的观众",会假定自己受到别人的关注。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度在意他人的想法,甚至忽略了自己的感受,那就得不偿失了。"别人怎么看"只是自我评价的一个参考,不要看得太重,要理性认识自己,坚定地按自己的意愿和目标走。"反正都会失败的。"很多人还没开始,就已经输了,说的就是抱有"必败"心态的人。其实有这种心态的人都特别渴望成功,只是经历过失败后不愿再面对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情商,无非是对界限的把握。这个界限,包括时间的界限、亲疏的界限,也包括场合的界限。情商高的人,往往是能对这种界限的微妙之处准确拿捏、充分考虑对方感受、让彼此舒服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边界。所谓自我边界,是指个人所创造的准则、规定或限度,并以此来明确什么是合理的、安全的,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是可以被允许的,以及当别人越过这些边界时自己应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3.
今天的中国社会,已进入一个人们越来越难以坚守自我、良知、人性的时代。几乎每一件在道德上、法律上按常理来说是错的事情,一些人总能找出为之辩护的理由,强迫自己相信,希望别人理解:自己这样干是没有办法的。相应地,"理性化"的心理保护机制,也被放大成了一种在道德上错误的行为的社会选择,一种"集体无意识"。当一个人用"权利"这一具有道德号召力的话语来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护时,就可以让自己成功地从"道德"的语境中逃离,从而借助于"权利"话语本身的合理性,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  相似文献   

4.
<正>年轻干部在成长的道路上,由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面临机遇、个人努力等因素,有的人走得"快"一些,有的人走得"慢"一些,有的人名气响一些、荣誉多一些,有的人沉闷一些、平淡一些。这本是人之常理,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一些年轻干部热衷于搞"自我设计","镀金"思想较为严重,一心想着"到点就提拔",急功近利,静不下心、沉不住气。有的眼高手低,乐于对别人评头论足,片面地认为别人提拔是有门路、有关系,不是凭真本事、真学  相似文献   

5.
宋文君 《经营管理者》2013,(14):111-111
萨特是法国上世纪非常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他的存在主义哲学与其生平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存在主义强调的是以自我的个体意识出发来表达个体自我对世界、对他人的认识,主张一切思维判断都是从"我"这个角度来认识的,因此不需要轻易去附和别人、认同别人甚至整个世界。本文主要对萨特存在主义思想和哲学原则进行了诠释,并基于影片《蓝色情挑》中反映的思想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们一些官员在谈论改革的时候,很多时候都预设了一个前提,意指的都是"改别人"、"革别人的命"、"动别人的利益",而很少有指向自己利益的。改别人时,很多人都异常积极,雷厉风行说改就改,可一旦涉及自身利益,就会裹足不前,成为改革的阻挠者。这也正是为什么人人都在喊改革,可"深化改革"却  相似文献   

7.
李京蓉 《经营管理者》2013,(14):109-109
核心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自身的价值、能力、成功的可能性和自身情绪判断持有的基本的、最深层次的评价。自从Judge等人(1997)提出此概念后,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一些相关研究。本文对核心自我评价的内涵、测量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后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通常是有两套标准的。杰克·伦敦在《海狼》中说:"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当作钻石,而在别人眼中,却只不过是钻石的同素异形体:碳。"人不自知,最可悲的并非自己骗自己,若知道是自己骗自己,那倒容易办,只要中止欺骗就可以了。实际情形是,人真的是不知自己,而又以为已经很知道自己,于是只好一直不自知下去,永无再知自己的时候。所以,在分析研究自己性格的同时,如果能把自己当作别人来评估,也是很有趣的事。  相似文献   

9.
<正>俗话说,"脸上的表情,天上的云彩。"这指的是通过观察人的脸色,获悉对方的情绪。但凡人生经验丰富的人,往往都具有察言观色的本领,他能够根据对方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等来分析自己的言行是否合理。这样的人往往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至少他不会在别人高兴时,泼一盆冷水,弄得大家不欢而散;更不会在领导愤怒时,出言不逊,惹祸上身。秘书是个特殊群体,工作在领导身边,必须重视和学会察言观色,在察言观色中提升和展示个人能力,获得领导肯定。  相似文献   

10.
周姝 《经营管理者》2006,(11):43-43
<正>在职场中,你不能只是将工作做好,还应该让人知道你做得很好,好到让人觉得不能将你手上的工作随便交给别人去做,好到应该属于你的称赞、甚至是工作不让别人抢跑。如果想保住自己的工作,必须更多地证明给别人看。天天加班也许是个好办法?但比自我剥削更好的方法是自我展示。在不同的职场环境中,如何能够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给别人留下好感?  相似文献   

11.
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是互为前提、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把二者割裂开来是错误的。我们既要重视人的社会价值,又要重视人的自我价值,二者统一的基础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我的世界观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多么奇特!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从知道,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我们的幸福全部依赖于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其次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是以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为基础的,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  相似文献   

13.
不迁就     
正有一类人,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极度以自我为中心。只有他,没有别人,他一定是主角,不论在什么场合之中,若发现自己的主角地位有动摇,就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补救,其中颇多卑劣的手法。在这类人心目中,绝没有"互相迁就"这回事,有的只是你要迁就他,他不必迁就人。遇到这种人,除非愿意不断地、永远地去迁就他,不  相似文献   

14.
既要活出自我也要为别人着想 我们从事的工作不是教师、工人、商人、推销员或领导什么的,我们从事的是PeopleBusiness—人际生意。身为社会的人,不可能  相似文献   

15.
改革的年代是一个成就人生的年代,只要立志,就能发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或成功,或失败,只要付出了都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因为在这种努力中,我们可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在不断挖掘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只是在我们评价一个成功人士的时候,更应当看重他创业过程的艰辛,就像40年前位于罗杰斯小镇上的沃尔玛,那才是它真实的起步;150年前奥的斯在一家床垫厂制造的那台再简陋不过的电梯,才是奥的斯真正创业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症状表现:失眠多梦、疲劳抑郁、无法迫使自己停下手头工作等。诊断:依赖工作的女性,只有在工作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很充实,她需要靠别人对其工作的评价来肯定自己,并且逐步会转变成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归根到底,这是对周围环境缺乏安全感和不自信的表现,患上工作依赖症的人往往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只有在工作上得到承认,才有存在的价值。处方:学会寻找工作之外的其他乐趣,工作可以摆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但绝不能是个人生活的全部。自检清单(三个以上即有工作依赖症倾向,要注意):□看到那些家庭主妇,觉得她们局限在家庭里,很可怜。□…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一生,以注重自我改造、严于律己而著称于世。周恩来有句名言:“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是因为“天下没有完人,觉悟程度是逐步提高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只有能自我改造的人,才能改造别人”。他早就提出“批评自己──批评别人──接受批评”的公式,把批评自己放在第一位。在他看来,只有进行自我批评,才能做到严于律己;不能批评自己的人,是没有资格批评别人的。周恩来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总要进行反思,自我总结,自我考察和评价,其目的是为了完善自己,并对不正确的东西加以约束、克…  相似文献   

18.
一块冰在撒哈拉沙漠,被太阳融化得只剩小小一块。冰感叹着说:"沙漠是冰的地狱,北极才是冰的天堂。"沙对冰块说:"冰在沙漠时才最珍贵,冰在北极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如果我们处于苦难绝境,正是彰显最高自我价值的时候,处于太  相似文献   

19.
匡济 《领导文萃》2015,(8):73-76
<正>在古代社会,皇帝能否采纳臣子的意见是决定国运盛衰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对皇帝提意见,也有专用的术语,即"谏";对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皇帝,则有"从谏如流"这一成语加以褒美。此语出自东汉史学家班彪所著的《王命论》一书,评价刘邦"从谏如顺流"。意思是刘邦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像流水一样自然。刘邦到底是否如此,恐怕不能仅凭班彪一面之词来断定。皇  相似文献   

20.
正这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理论:我们生活在一个个社会角色中,而常常会失掉"真我"。我们每个人真的有"真我"吗?这似乎是个问题。其实,我们找不回"真我",因为它不存在。以孔子的方法论来推论,人的本性,在没有和他人产生联系之前,其本质是"空空如也"。一旦进入社会,我们就成为"社会人"——君子或小人——更好或更坏的"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