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     
中共严格考察官员抗震救灾表现四川省根据"5·12"地震后的救灾工作表现,对28名官员进行了惩罚,从抗震救灾一线提拔使用干部50人,破格提拔干部19人。受罚官员中有15人因为在灾害中"不作为"而被免职。这次的人事变动是对政府  相似文献   

2.
"发生初次腐败行为的平均年龄为47.48岁。带病提拔的省部级官员,其平均经济腐败时间在10年左右,绝大多数是5年到15年之间。"2012年12月中旬,一则题为《"带病提拔"官员初次腐败多在47岁》的新闻让舆论起了波澜。一位名为"元勋"的网民评论:"中国官员真幸福,贪了十年才落马,活够本了,人生可没有多少个十年呢。"新闻的源头始于香港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博士生刘九龙在  相似文献   

3.
<正>领导秘书是中国公务员队伍中非常特殊的群体。就秘书职业本身来说,它是掌管文书并协助部分负责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秘书应当是"职员"而非"官员"。但十八大以来,查办的30多名省部级高官中,有将近三分之一在职业生涯中有过秘书经历。这些曾经的秘书都是一路"火箭式"提拔,"空降"为要  相似文献   

4.
<正>中组部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中,首次提出要严把廉政关,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实际上,一些数据也反映了在干部选任中强化廉政把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比如《凤凰周刊》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自党的十八大至2015年7月底,被查处的76名(不包括部队)省部级以上官员中,约有半数案主在"带病"之后仍然屡获提拔。笔者认为,这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能够"边腐边升""带病上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廉政把关不严、不紧、不实。下面笔者就"廉政把关难"的表现、原因和对策探究如下。  相似文献   

5.
《办公室业务》2013,(5):40-40
那些提拔速度异于常规的干部.被网友戏称为“火箭干部”。在他们“连升”的背后,网友经常发现有不同寻常的爹妈。有媒体盘点称,近年来,经网友曝光、媒体报道并引发公众质疑的“火箭提拔”的年轻官员有18人,其中11人被指父母或者其他亲属有官职。  相似文献   

6.
<正>近来,中组部通报了抽查官员个人事项报告的工作进展。通报称,2014年以来,中组部已抽查核实中管干部、省部级后备干部等1550名,各地各单位已抽查核实厅局级、县处级领导干部60,170名。通报还透露,截至目前,因抽查核实发现存在问题,已有5名拟提拔的中管干部、数十名拟提拔厅局级和县处级考察对象被取消提拔资格。有专家指出,已经实行十多年的领导干部个人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涉嫌严重违纪被组织调查,云南省楚雄市市长赵万祥因涉嫌受贿被批捕……梳理近期接连"落马"的官员,一个尖锐的共性问题再次进入舆论视野———怎么又是一名"带病提拔"的官?据媒体报道,倪发科在担任六安市委书记的近十年里,就曾收受某矿业集团"超过了普通刑事的贿赂",但仍于2008年升任安徽省副省长;赵万祥在担任大姚县县长一职时,就出过一些  相似文献   

8.
<正>干部的选拔任用权是执政党的核心权力。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干部"带病提拔"成为巡视反馈意见和通报落马官员的高频词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各级党委尤其是组织人事部门,直接担负着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职责,如何选出好干部,甄别"带病"干部、防止"带病提拔",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一江苏省泰州市把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作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强化制度刚性约束,严把干部选任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3,(22):20-21
近期,一些地方出现年轻干部违反相关规定被破格提拔,被群众举报后,先是引起媒体关注,而后遭到调查,最终又被提拔他们的政府和部门"打回原形"的事件。然而,这些看似已经结束的"闹剧",不应该就这样仅以当事人被免职收场。干部任用事关重大,"破格"提拔更要经得起考验,尤其是涉及官员子女、亲属的一定要严格履行制度程序,严格遵守规范执行。在官员提拔过程中,保证程序正义尤其重要。一定意义上而言,在选人用人之前,  相似文献   

10.
又见换届病     
王春  衡洁 《领导文萃》2012,(2):74-76
焦虑心理:保位争位都折腾"肥缺。"正值换届期,川东某市的一名官员和记者谈到该市的财政局长位置正空缺时不由得脱口而出。财政局长素有"财神爷"的称谓。自从前任财政局长在今年换届时被提拔后,这个职位便被很多双眼睛盯上了。据称前几年该市下属某县有人愿出50万元买财政局长职位。  相似文献   

11.
<正>干部考察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其结果对党委和组织部门能否选准用好干部有直接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贪腐官员陆续被查处,其中部分被查处的贪腐官员存在边腐边升、"带病提拔"等不正常现象,暴露出包括干部考察在内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还存在  相似文献   

12.
<正>干部有问题还被"带病提拔",而举荐者又不被追究责任,这表明干部提拔有健全完善倒查问责机制的必要。身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王国炎有着不少令人羡慕的"光环",直至被称"学术达人"。然而,一路腐败一路升迁,从一名学科带头人沦为腐败分子,最终王国炎栽倒在南昌航空大学党委书记的"宝座"上。最近,江西省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王国炎有期徒刑15年。  相似文献   

13.
<正>北宋末年,朝廷大量起用"带病官员",大批正直之士被赶出朝廷。"带病"之官为何屡获重用呢?一是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将"带病"官员提拔到高位。拿蔡京为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宰相韩忠彦与另一位宰相曾布闹得不可开交。韩忠彦想到了在定州当知州的蔡京"有手段",且和曾布有大仇,便把他调回翰林院担任承旨,希望他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此时的蔡京已多次受到大臣们的弹劾,恶行昭彰,韩忠彦这一招儿可谓引狼入室。结果没过几个月,韩忠彦和曾布两败俱伤,蔡京坐收渔翁之利,  相似文献   

14.
世相新语     
正提拔的奥秘●蔡中锋一天,张局长打电话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亲切地问我:"单位要提拔一名副局长,这事你知道不知道?"我说:"王副局长已经退了将近半年了,这个位子一直没配上人,对我们局各项工作的开展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也让您更加操心受累。所以,早就应该提拔一名副局长分  相似文献   

15.
<正>《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逐级提拔。特别优秀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干部,可以突破任职资格规定或者越级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破格提拔作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了论资排辈、台阶晋迁的用人限制,论德才、凭实绩,不拘一格选人才,让大批有能力的干部走上了更高的领导岗位,为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在选拔任用干部中,一门心思"走特殊""钻空子",借"破格"提拔之名,行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3,(29):20-21
半个月时间,郭永祥,王素毅,李达球三名副部级高官纷纷落马。时间之密集、官员级别之高,引起舆论高度关注。十八大结束后至 2013 年 1 月,据不完全统计,曝光"问题官员"有 25 名。而 2013 年 6 月,曝光"问  相似文献   

17.
行动时刻:低调保险提拔的消息一出,各种祝贺不光停留在口头上。在行动上,有时少不了贺宴的邀约。同时,对于即将离任的官员来说,会拜访老领导,联系同级、下属感情,有些带病提拔者更少不了与利益链条上的人达成更紧密的利益同盟。"这个时候,要巩固各种关系。"一名退休干部认为,过去领导干部离任前,尤其是升职前,工作范围内和私人圈子里,相互交叉宴请的情况比较多见,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公款请吃控制得严格,以至近年来不少地方明文规定,离任不准吃喝宴请。不过,"公款不让私人请客嘛。"个别人  相似文献   

18.
看官     
彭劲秀 《领导文萃》2014,(24):65-67
正如何看待一个官员?民间往往侧重于对官员的直观观感,从官员的言谈举止推断一个官员的贤与不肖,虽难凭一得之愚去盖棺论定某一官员,但直觉其是否一个好官,则往往八九不离十。看他的用人。先贤有言:"不知其君视其所使。"正如《吕氏春秋·求人》中所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所以,看一个官员用什么样的人,基本上可以断定其是个什么样的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家对官员任职的年龄要求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官员若错过这一轮竞争,未能得到提拔,就可能永远失去晋升机会,这势必影响到地方官员的晋升策略。观察者得出结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年轻的官员易升迁。《2009—201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对年龄作出进一步要求,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换届时,要保持以55岁左右官员为主体的梯次配备,其中48岁以  相似文献   

20.
《科学咨询》2003,(13):22
只问施政实效,不问施政成本,导致官员追求短期行为.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廖逊认为,当前在一些地方进行的干部政绩考核,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只问施政成效,不问施政成本.由此,我们提拔重用了一些"GDP干部",提拔了一些只会花钱、不会赚钱、更不会还债的干部.既然是"以GDP论英雄",大家就都只追求GDP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