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保障、公正司法是生命线,法治建设的成效如何则要看全民守法的情况如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同时强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保障、公正司法是生命线,法治建设的成效如何则要看全民守法的情况如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同时强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守法意识、法治精神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法治价值观,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方  相似文献   

4.
<正>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担负着代表人民对“一府两院”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得以贯彻执行,促进本地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的重任。为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效地依法履行职责,近两年来,我们着重发挥自身职能作用,抓住三个环节,切实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努力促进人大机关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题,狠抓思想建设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在河北、山东调研时指出,各地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在党委的领导下,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确保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切实做好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的准备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6月20日至21日在京联合举办了专项工作学习班。  相似文献   

6.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既是人大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发挥优势、有所作为的一条基本经验。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明显加强。实践证明,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不仅是人大的重要职责,也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7.
智库     
《决策》2013,(7):13
要建立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督的有效制衡机制,强化预算的约束,建立责任政府。预算是政府履行职责的保证,建立预算的制衡机制,目的是在保证政府履职基础之上,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认为,预算看起来是一个账务问题,但是实际上和经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和政治改革密切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王运宝  付倩倩 《决策》2014,(12):33-34
<正>地方上很多领导干部把法治喊在嘴上、贴在墙上,没有真正抓在手上。所以,今后一定要把指挥棒高高举起,如果不做一些改变,没有硬考核、硬指标,法治不可能真正抓起来。"顶层设计一定要落地生根"《决策》:法治政府建设,基层推动和落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基层的法治政府建设存在哪些制约和问题?焦凤君:县一级的法制机构还很薄弱,存在很多问题。基层法制机构往往财力不足、活力匮乏。供给和需求是相对应的,在一些地方,相关法制工作很少,行政复议案件也不多,这样一来,领导就没有法制工作的需求,所以不可能重视。需求不旺盛,供给肯定也会越来越弱,造成  相似文献   

9.
人大召开的会议政治性、法治性强,所以会议人员座位、座次的安排都应讲规矩,不然就会缺乏应有的会议秩序,直接影响到会议议程的正常进行。本文就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部分会议的人员座位如何安排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迫切要求领导工作向一种新型领导转变,即从人治领导转变为法治领导。这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如果口喊法治,而领导工作仍然摆脱不了人治那一套,建设民主法治国家、实现现代化就是一句空活。因此,从领导观念、领导素质、领导方式、领导手段,到领导体制和领导制度,都必须努力实现法治化。  相似文献   

11.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避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乡镇人大工作适应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加强乡镇人大制度建设,尤其是改善乡镇人大监督不力的状况,实现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是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完善乡镇人大监督权方面,应着力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乡镇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树立人民当家作主,严格依法办事的民主、法制观念,完成人大工作人员的行政工作方式向人大工作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集体行使职权是人大的重要组织原则,召开人代会、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的主要途径,服务“三会”则是人大机关办公室的头等大事。为确保会议正常召开,应在以下方面做好会务工作。  相似文献   

13.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年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举行的首次全国两会,如何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政府,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立规矩法无授权不可为"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话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以来,襄阳以被列为“法治湖北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统一部署,抓基础、抓项目、抓治理、强措施,全面推进法治城市建设,初步探索出了一套法治建设的“襄阳模式”,成为法治建设的典型,做法被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昌尔同志批示肯定,确立120项指标引领法治建设的工作经验被《法制日报》头版刊发,被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授予首批“全国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调运用“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换句话来讲,若把法治比作“剑”,这就是要求我们举起法治之“剑”击破障碍大胆前行.在当前新的形势下,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用好法治之“剑”攻克环境梗阻,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法治建设与环境问题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瞩目成就,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法治建设还相对滞后,导致当前新旧环境问题不断出现.概括起来,主要包括这么几个问题:一是地方政府过多干预经济,二是权力大于法,三是人情关系影响社会公正,四是少数部门和个人捞“偏门”,五是为经济利益不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16.
<正>策划人语"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这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法治政府概括的24字标准,也是对建设法治政府的顶层设计。但要让这个顶层设计能够转化成接地气的现实,则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法治,不只是一套纸面上的条文,而是嵌入政府、市场、社会各个细节中的生动实践。"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从浙江的法治创新,到合肥公共资源交易法治化,都在把静态的法规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表明,实行法治已在我们党达成高度共识,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自己手中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培养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执政目标。法治思维,就是让法律成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法治理念的背景下,按照法律的逻辑来  相似文献   

18.
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各项职权的内在要求,就是必须依照宪法及相关法律.即有法可依。切实加强人大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亟待健全、完善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19.
任立群 《经营管理者》2009,(21):350-350
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两者各有独特的地位和功能,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法治和德治虽然具有一致性,但两者始终是两种不同的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方式,二者不能混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加强法治建设又要坚持不懈地加强道德建设,把依法治国和以德国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使传统美德和新型规范相互渗透,法制和德治相辅相成,把依法治国不断完善,使以德治国深入人心,加快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步伐。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这是对五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历史性成就的精确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站在了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