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在转型期背景下,网络媒体的推动使我国现阶段社会状况显得危机与生机并存,网络空间的治理已然成为现实社会的重要延伸。促进网络空间的天朗气清,创造和谐的网络社会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打造人民满意的网络空间的重要环节。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强调要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它既突出了治理网络空间,打造风清气正时网络空间环境的重要性,也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正>网络社会是一个涵盖技术、经济、文化、政治在内的复杂多面体,其治理也相应地要遵循四方面逻辑。网络技术是把"双刃剑",要把握善恶博弈的尺度;数字经济聚焦于利益,要管住资本,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主体作用;网络空间内文化融合冲突,要积极做好网民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并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我国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在社会化网络时代,网络空间治理既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网络谣言这一为害甚广的社会毒瘤,以其极强的隐蔽性、炒作性、攻击性等特点,成为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从贵州瓮安事件到湖北石首事件,再到浙江"钱云会"事件,都离不开网络谣言的鼓动和伴随。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4.
<正>屈站在《国家、市场与社会三重视角下公共治理机制的生成逻辑——基于长三角经济区公共治理实践的分析》一文中指出,国家、市场与社会是人类处理公共事务的三种力量来源,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三种力量的分布和配置关系却大相径庭,各种力量间或相互冲突或彼此补充。在当今世界各国谋求公共事务协同治理的时代,国家、市场与社会已然成为公共治理凭借的力量、工具或手段。文章从国家、市场与社会三者间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5.
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论及的基本内容是国家与社会、公民各个治理主体作用的发挥及其之间的良性互动,此过程是寻求应对冲突、平衡交换以促进互动的过程。依存领域与主体范围受到框定的冲突可能带来公共治理中的整合失败,不平等交换会带来公共治理主体的非良性互动,持续的治理与有效的权威可以从中国人行动的逻辑中获得印证。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依托现代国家构建、社会的成长与成熟,在中国人行动的当下与未来策略中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6.
<正>领导者身兼公共服务者、普通公民、家庭成员等多种社会角色,各种角色之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冲突,这种冲突会给领导者个人和社会造成危害。当前,领导者角色冲突所导致的危害已经成为困扰国家治理的一个瓶颈,传统干部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有效解决领导者角色冲突问题,现代法治理论则为治理领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的农村社会,多元治理规则并存,民间法在整个乡土社会根深蒂固。国家法介入农村治理必然会引发民间法的抵触,两者之间既有治理规则的冲突,也有治理理念的冲突。在实际的农村治理中,民间法的治理功能不会消弭,主要有沿袭传统、确认规则的功能,调处矛盾、化解纠纷的功能,诠释国家法理念的功能。推动民间法的现代转型,一要坚持国家制定法的普适性并维护其实施中的权威性,二要在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认可民间法对农村事务处理的结果,三要加强基层执法、司法部门对民间法的引导和改造。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国式现代化的总目标之一,就是要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2],基层治理的水平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治理的成效。所以,要将基层治理放在社会治理、国家治理体系中更为重要的位置,用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从而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理念之后,全国各地掀起新一轮旨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社区建设与体制改革浪潮。但边缘与主流、个体与群体、异质与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和意识冲突,增加了政府推进基层治理的难度。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平台,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基层政府要着力加强社区认同建设,通过文化认同,在基层多元治理网络中发挥其价值引导、规范约束、组织动员等功能,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10.
有效化解乡村社会冲突是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构建乡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社会冲突从阶段特征上看,分为现实性冲突和非现实性冲突。现实性冲突以目标结果为导向,其解决存在替代途径;非现实性冲突由现实性冲突发展而来,并在过程中掺杂着冲突主体的紧张情绪,非现实性冲突的发生会增加乡村治理成本,对乡村治理具有消极影响。两者的起因和对乡村社会的影响不同,只有剖析乡村社会冲突,了解内部运行规律,才能找到有效化解路径。由赋权、参与、协作和网络四个核心要素构成的参与式治理更加注重治理主体间沟通、彼此尊重、互相合作,是一条化解乡村社会冲突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面对日益复杂化和极端化的内部社会冲突,中国选择了不同于法律吸纳和刚性压制的方式,而是通过柔性的调解机制来主动疏导社会矛盾。这种社会治理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置领域中展现出其创新性和有效性。尤其是2006年以来国家推动的大调解模式,通过工会内部的上下联动、法律援助促成和解、劳动仲裁加强庭外调解以及法院鼓励诉前联调等调解机制创新与整合,显著地提升了国家对劳动争议的调解能力。大调解的模式创新与有效运作反映出中国国家面对内部冲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制度弹性。中国的调解机制也正在成为比较治理研究谱系的一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在根本上要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要求相适应,构建一个由"理念—体系—机制—能力"构成的整体性理论与政策框架。理念决定高度,理念决定先进性,理念决定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因此,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  相似文献   

13.
<正>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但在社会转型期,在和谐的理想价值取向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面临着矛盾与冲突不断升级的问题。在和谐的理想诉求中,现实的企业管理实践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诸如无情与有情并存、差异与均衡共生、和谐与冲突交替等。如何解决组织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冲突,平衡两者之间的利益,实现人与组织的协同成长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政党是现代化的产物,更是和社会法治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执政、从革命到建设,都与中国的现代化分不开,它既是现代化的产物,也塑造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现代化,就是要符合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与规律,使自身结构、功能和运作方式不断法治化、科学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的转型过程中,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公共冲突,对社会的稳定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基层公务员直接和广大群众接触,在治理公共冲突中处在第一线,他们治理公共冲突的能力高低将直接决定冲突事件解决的效果。所以,本文认为目前公共冲突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增加了解决难度,其次基层公务员在治理公共冲突中的能力还有很多缺陷,因此,提高基层公务员治理公共冲突的能力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变革中,治理理论的兴起提出了全球性的国家治理问题。当前中国的国家治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隐含着难以忽视的危机。国家治理问题关涉国家合法性问题。应对因国家治理问题引发的国家合法性危机,强化当前中国的国家合法性,有必要回到马克思的国家社会性思想。当前中国的国家合法性构建,必须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上,应当转变国家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国家治理活动应从治理趋向善治,并培育社会力量、扩大社会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进入了转型期,基层社会管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复杂,社会矛盾趋于频繁,对抗冲突增强,处理难度加大,直接考验着政府的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如何适应新  相似文献   

18.
<正>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纵向发展上联系着国家和基层,在横向发展上联系着社会治理的各个主体,是国家治理的中枢纽带。十九届四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社会治理共同体”,并将其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话语体系中。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经由多次发展和完善,大致历经初步探索、高速发展、逐步形成三个阶段。为总结基层社会治理上一阶段的发展成效以及探寻下一阶段的发展方略,深入分析其理论、实践两个维度的价值意蕴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高层言论     
正习近平国家主席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网络建设,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深化国际合作,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安全,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传统的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面临挑战,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必须善于用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切实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法治建设主题经由"法治国家"(1997年)、"法治政府"(2003年)的经年深化后,亟须落脚于法治社会建设,以扭转法治单极治理所面临的困境,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协同推进。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