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杨君在《从问责官员的复出困局审视官员问责的制度重构》一文中,对问责官员的复出困局进行了制度反思。作者指出,近年来出现的问责官员"迅速复出"、"神  相似文献   

2.
<正>问责官员复出是近来公众热议的一个话题,公众在对于符合条件的问责官员复出表示认可的同时,也对那些"闪电复出"、"悄悄复出"的问责官员表示了很大的怀疑和担心。如何使问责官员复出这项工作既有利于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出现的问责官员"迅速复出"、"神秘复出"和"无痛复出"等现象,反映出当前的官员问责实践存在复出设计缺陷和功能定位误区,同时也折射出当前领导体制中的权责失衡和干部管理体制中的终身制残余等难题,因此需要从上述视角对官员问责的方向、对象、路径、程序等进行系统审视,从而推动其转型与重构。  相似文献   

4.
"问责官员"频繁复出凸显制度设计缺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03年非典时期开始,我国行政问责事件接连不断,各地纷纷出台问责办法,使行政问责制从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开始,逐步走向制度化.从近年来实施情况看,问责制确实达到了推进责任政府建设、促使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忠实履行职责的目的.但人们在肯定问责制的同时,对官员被问责后复出的程序也比较关心.一个时期以来,各地"问责官员"频频复出,而复出的程序又不公开透明,使人们对问责制的公正性、合理性及合法性产生怀疑.尽快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问责制特别是"问责官员"复出机制,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种所谓的"公众焦虑"开始在"被问责官员复出"问题上形成定式,就如同近几年来"被问责官员复出甚至擢升"几成官场定式一般。从"跨省追捕"的当事人重新上岗,到重大矿难责任人低调履新等"悄然复出"都曾引发过公众这种"满腹狐疑"的焦虑。更有人戏称其为"潜水式问责"。  相似文献   

6.
自我国启动官员问责制以来,问责风暴迅速席卷了神州大地,问题官员因被问责纷纷落马,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但我们在为此击节叫好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隐忧,特别是官员问责制中的"高调问责,低调复出"问题。当然,被问责官员复出并无不可,公众和舆论质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我国在行政问责事件中被问责的政府官员的去向问题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问责官员的复出问题逐渐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但是,现在许多问责官员的复出都是秘密进行的,复出的程序不公开、不透明,从而  相似文献   

8.
问责有点乱     
赵义 《领导文萃》2009,(12):34-35
官员财产申报,有关方面说在研究,以后会怎么样还难说.让老百姓“先脱”的高官倒是被“人肉搜索”了。一波未平,被问责官员复出又成了民众议论的焦点。比如因为“豆腐渣”工程遭免职的陕县交通局局长,5个月后又要“拟任”别的职务,实在说不过去,反弹太大,只好作罢。而有的遭问责的官员,不出1年就顺利复出了。  相似文献   

9.
<正>2003年"非典事件"以来,官员问责渐渐成为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大批问责官员"神秘复出"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和质疑。因此,如何设计科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09,(20):10-10
问责制度本身并无意将受责官员打入“冷宫”.如何更好地处置逐渐庞大的问责官员群体.成为一大显性政治问题.2009年第13期《凤凰周刊》刊登题为《大陆万名问责下台官员复出困局》的文章指出.干部是党和国家多年培养出来的.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如果轻易废弃是个损失.也是个浪费。问责官员的每一次复出,之所以容易引起争议.引发民意反弹.  相似文献   

11.
正多地加重查处"太平官"仅9月份,南昌查处"为官不为"案件30起、问责97人;前9个月,福州市共有227人受到效能问责处理;而河南全省共有1398人被查处……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向"为官不为"干部"亮剑"。专家指出,甘当"太平官"的背后,既有少数官员能力缺失和责任缺失等,也折射了干部制度的缺失。对"不为"官员加大监督查处的同时,还应改革干部管理和官员任职制度,激励更多"有为"官员"上位"。  相似文献   

12.
《广州日报》2013年1月21日【舆情视点】《广州日报》1月21日社评指出,涉事官员的"悄然复出"存在一个非常重要但未受到重视的现象——免职问责的随意性和"非法治"色彩。问责乃国之重器,不能成为一些地方进行"危机公关"的道具。是为民而问责、为吏治而问责还是为尽快平息舆论甚至敷衍民意而火线免职,不同的出发点导致问责免职的正义含  相似文献   

13.
《决策探索》2008,(19):34-35
刚刚“东山再起”的孟学农再次去职。这位五年内两次辞职的部级高官,又一次引发关于问责官员能否复出和官员复出及其制度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孔子作为儒家的不祧之祖,其管理伦理思想并非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而是具有深远的渊源的。首先,孔子的管理伦理思想是在时代背景笼罩与浸染下萌发的;其次,孔子的管理伦理思想主要继承夏商周三代以来的思想,可谓"集大成者";再次,孔子跌宕起伏的管理历程散发出浓厚且丰富的伦理意蕴,也同样构成了其管理伦理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15.
当前官员复出普遍,呈现出复出时间短、复出职务不合理、复出不分责任轻重等一系列乱象。针对此种情况,需要完善官员复出机制、强化多种问责机制的联动以及加强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协作。  相似文献   

16.
张朝丽 《领导文萃》2009,(19):15-20
2008年曾被有的媒体比称为“官员问责年”,仅在9月份,襄汾溃坝事故、三鹿奶粉事件、深圳特大火灾等一些重大责任事故的出现,使得全国各地20余名官员先后失去原有职务。然而,在“轰轰烈烈”的问责风暴之后,问责官员又“静悄悄”地复出,公众叫好之余不免又心存疑虑。那么,如何看待官员问责制?  相似文献   

17.
自2003年非典时期开始,我国行政问责事件接连不断,各地纷纷出台问责办法,使行政问责制从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开始,逐步走向制度化。从近年来实施情况看,问责制确实达到了推进责任政府建设、促使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忠实履行职责的目的。但人们在肯定问责制的同时,对官员被问责后复出的程序也比较关心。  相似文献   

18.
自春秋以来,不管是提倡周礼的孔子儒学还是孟子、荀子的实用儒学,不管是较为极端的程朱理学还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近代新儒学,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这集中体现在对封建社会伦理秩序的维护上。其中,以士人为政的官德思想表现最为突出。儒学提倡经世致用,关注政治道德的建设,因此,儒家官德思想就成为政治道德的核心内容。儒家的为政之德有明确的对象,主要体现在对官吏、君臣以及士与仕的关系上。儒家试图从广义的道义论上规划某种理想的政治道德,以保证有效的执行  相似文献   

19.
儒家传统价值观与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儒家传统价值观儒家有“传统儒家”和“新儒家”之分 ,现代企业管理有国外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管理与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之分。要考察儒家价值观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 ,首先要区分上述两对儿概念。儒家 ,从狭义上讲 ,是指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 ,以孔子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为宗师 ,崇奉孔子学说 ,其特点是强调对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实践和修养 ,虽然在一些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过一定程度的批判 ,但是它一直是中国人大部分伦理、教育、政治以及宗教的基础。从广义上讲 ,儒家实际上成了中国传统思想 (甚至是东方…  相似文献   

20.
<正>问责官员复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复出指官员辞职、被撤职或免职之后重新任职。广义的复出指官员受到警告、记过、降级等党纪政纪处分,但之前已经或之后很快平级调任甚至升任他职。随着山西襄汾溃坝事故、三鹿奶粉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接踵而至,孟学农、李长江等多位高官或引咎辞职或被免职,继200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