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海松 《领导科学》2013,(20):37-38
当前,我们的领导干部并不缺乏"情为民所系"的情商,也不缺乏"利为民所谋"的智商,唯独缺乏的是"权为民所用"的法商,缺乏的是法治思维,不善于运用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无法适应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法治社会的实现有赖于法治思维的形成。所  相似文献   

2.
海关工作应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探索谋划海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适应国家改革战略的迫切需要。海关应进行一次深刻的体制改革和执法理念改革,重新确定海关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和主体定位,通过推进"权利体系"、"法治体系"、"民主治理""治理能力"等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海关治理体系"现代化,将改革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3.
正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传统的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面临挑战,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必须善于用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切实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法治建设主题经由"法治国家"(1997年)、"法治政府"(2003年)的经年深化后,亟须落脚于法治社会建设,以扭转法治单极治理所面临的困境,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协同推进。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场伟大的治理革命,需要"互联网+"与"大数据×"作为战略引擎,进而推动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治理语境中,国家治理能力发生了亘古未有的变迁,即"互联网+"促进了新时代国家治理权力运行的透明化、规范化、法治化、民主化,"大数据×"则促进了新时代国家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方式的智能化、决策的科学化、目标的精细化。毋庸置疑,作为全球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互联网+"的增量效应和"大数据×"的乘积效应已经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引擎。  相似文献   

5.
何雷 《领导科学》2016,(5):23-25
法治路径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转变的有力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路径建构包括两个层面: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硬法(正式制度)与软法(非正式制度)的协同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法治路径的必然要求,执行制度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路径的典型体现。硬法、软法、执行制度三位一体的法治体系共同组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路径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6.
<正>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含义,是达成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重要基础。从制度的维度来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依据、内涵和目的等方面,都是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不是接受西方国家的政治理念和话语体系,绝不是西方化和资本主义化。从治理的维度看,我们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主要是在政治和法治意义上使用,它扬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思想,吸收了西方"治理"概念的有益成果,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从现代化的维度看,国家治理现代化并不是"第五个现代化",而是从制度和制度执行力层面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应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型政治权威,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立健全法治体系,促进政治权威法治化。建立健全现代国家法治体系,建构一个法治型政治权威,是保障政治权威在法律权威的框架下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过程中,伦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是治理理念的现代化,即国家治理不仅是"硬治理",而且包括"软治理"。文化、价值观与伦理是国家治理的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国家治理的伦理目标——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三是从国家治理的方式看,德治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具有导向作用;五是从国家治理主体角度说,提高道德素质是各级管理者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表明,实行法治已在我们党达成高度共识,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自己手中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培养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执政目标。法治思维,就是让法律成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法治理念的背景下,按照法律的逻辑来  相似文献   

10.
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 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传统的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面临挑战,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必须善于用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切实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民本"政治思想的内涵为"重民""为民""治民"。在传统政治文化下视域下,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困境为:"共治"的治理理念尚未全面树立,执政党的建设相对滞后,实践中长期忽视培养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民本"政治思想对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表现在:"重民",树立"共治"的治理理念;"为民",加强党的建设;"治民",培育民众的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法是治国之重器,而持此重器的各级领导者能否学会和适应在法治约束下自觉习惯地规范用权,对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起着关键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提到了党执政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关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关乎实现  相似文献   

13.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年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举行的首次全国两会,如何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政府,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立规矩法无授权不可为"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话  相似文献   

14.
地方治理现代化是当前国家治理研究领域重要的议题之一,其治理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成败。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处理政府与社会关系时出现"错位""越位"等问题,需要引入地方治理现代化概念重新理顺地方治理过程中的复杂观念及利益诉求。地方治理现代化既是规范行政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和法律,同时也是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其核心在于制度分权和多元共治的内在本质。因此,地方治理现代化应当坚持观念转向,从统治走向治理;坚持效度转向,从全能管控走向有限治理;坚持功能转向,从管制走向服务。  相似文献   

15.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着眼于改革、党建、小康社会和依法治国的总体设计,这一重大战略布局的提出,为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明确了践行目标、找到了实践载体。为此,应当在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同时,更加注重党的治理的法治化路径选择;着眼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化;把握好法治这一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将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贯穿渗透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进程之中,以法治小康推动全面小康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刘涛 《领导科学》2020,(6):39-42
"官吏制约"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官治、权治与人治的关系上。具体来看,在现代治理变革中,"官吏制约"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对现代人本价值理念遵循、现代为民服务目标导向、现代民主法治思维方式运用的消解。为此,应超越"官吏制约",转向法治化治理。首先,完善国家法律制度,尤其是增强民主法治思维;其次,健全权力运行体制机制,尤其是加强对权力的法律监督;再次,建立依法协同治理体制,尤其是充分发挥多元治理优势。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指导思想,以地方法治治理实践为基础。为确保地方治理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必须变革地方治理模式,而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必然需要行政文化的变革,需要发挥地方领导的导向引领作用。一、地方治理模式变革与行政文化的关系行政文化是文化在行政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具体的文化现象,能够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道德现象以及精神状态和价值观,决定着政府工作人  相似文献   

18.
"和谐"政治思想内涵可分为"贵和""守和""持和"三部分。社会主体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困境具体表现在"和谐"的社会治理理念尚未有效贯彻、缺乏稳固的社会治理结构、社会治理方式缺乏有效性导致社会发展失衡三个方面。"和谐"政治思想对提升社会主体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贵和","和谐"治理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守和",形成稳固的社会治理结构。三是"持和",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9.
<正>记者:崔书记,您曾在中共邯郸市委党校就"领导干部要锤炼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办事的本领"为题给学员上了一课,学员反映很好。请您谈谈当初您为什么选择这个问题来讲?崔永斌: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以及经济发展对每名党员干部提出了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治国能力的新要求。而现实当中,我们的一些干部还不能够适应这种形势。从国家治理层面来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充分总结吸收国内外治国  相似文献   

20.
正在理念上,应致力于从旨在"维稳""应急"的管控平抑思维向以"合法""效率""协商"为核心原则的舆情治理思维转变。治理视域下的网络舆情治理应秉持透明合法理念,实现治理意图与公共利益的统一,保证治理的正当性;秉持效率理念,实现治理方式与网络舆论规律的统一,以保证治理的有效性;秉持协商理念,实现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统一,以保证治理本身不会带来阻塞言路等不良外溢性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