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上下级"最美距离"的判断标准包括看这种距离是否有利于上下级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否有利于维护领导者的权威、是否有利于维护和谐的同事关系、是否有利于提高组织绩效。上下级保持"最美距离"要做到:上级需要注意个人隐私;在工作时间里万万不可颠倒上下级关系;领导对下级要表示适当的关心;上级既要与下级"打成一片",也要在权威上下功夫;及时调整上下级之间的距离;上下级在日常生活要注意把握好分寸。  相似文献   

2.
在各类社会组织中,上下级关系是最基本的组织关系形态.人人都渴望自然、纯洁、积极、和谐的上下级关系,然而,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上下级关系却常常走调、变味.有的上级习惯于强迫命令,"官大一级压死人",或搞"小圈子",任人唯亲、任人唯顺,以分化、奴化下级体现领导权威;有的下级则唯上级之命是从,靠出卖原则、道德和人格取悦上级,换取好处.这就造成上级掌握并决定下级前途命运、下级把个人前程完全寄托在上级身上的不正常的上下级关系.那么,本应正常的上下级关系为何会异化为主仆关系、"圈子"关系、权钱关系呢?笔者试从上下级的产生及其"心理位差"的形成机理上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领导科学》2012,(19):64
在各类社会组织中,上下级关系是最基本的组织关系形态。正常的上下级关系,是保证组织正常运转、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人人都渴望自然、纯洁、积极、和谐的上下级关系,然而,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上下级关系却常常走调、变味。有的上级习惯于强迫命令,"官大一级压死人",或搞"小圈子",任人唯亲、任人唯顺,以分化、奴化下级体现领导权威;有的下级则唯上级之命是从,靠出卖原则、道德和人格取悦上级,换取好处。这就  相似文献   

4.
<正>领导决策与下级落实是领导的两个重要环节,任何一项领导决策都需要下级严格落实,才能实现领导目标。但是,在领导实践中,经常出现重决策轻落实或落实不力等问题,突出表现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上下级关系博弈问题,使领导决策成为烂尾工程。这种领导决策落实中的上下级博弈关系危害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深入剖析领导决策落实中上下级博弈关系的表现及其危害,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领  相似文献   

5.
上下级相互拆台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负面组织行为。上下级相互拆台的典型表现有:领导与下属互不认同,相背而行;领导推卸责任,下属耍滑应付;领导打压下属,下属奋力反击;领导与下属冷漠相处,暗地互拆互斗;领导与下属相互猜忌,互不帮扶等。为改变上下级相互拆台的局面,可采取以下防治策略:构建互信机制,强化信用互动;营建互动反馈机制;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正确履职,相互补台。  相似文献   

6.
正上下级关系是组织内部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上下级关系融洽与否对于一个组织的成长以及事业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下级失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领导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尤其是领导对于下级的尊重、信任与善任更是其中主要的因素。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一、以尊重揽英雄之心领导的尊重能使下级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情感上的愉悦,下级可以充分施展自身的才能,从而心甘情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个人的职业性质,笔者与政府领导、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对基层也有着深刻的体会,常常听到党政领导说,现在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而基层干部说,问题与矛盾突出,活儿不好干了。这种上下级之间推卸责任、互不信任的现象非常普遍。个人认为,当前基层上下级信任关系建立难原因主要有以下六种。  相似文献   

8.
除了传统的由上而下的正向领导,由下而上的逆向领导也日益普遍。构建和谐的上下级相互领导关系,"囚徒困境"启示我们要注重"合作信任化",铸牢上下级一致的意志动向;"斗鸡博弈"启示我们要注重"态度平缓化",培育上下级平和的协作态度;"智猪博弈"启示我们要注重"利益公平化",保障上下级稳定的工作心理;"脏脸博弈"启示我们要注重"交流有效化",营造上下级高效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下属犯了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也有人说,下属犯了错,一定不能姑息,要狠骂狠罚,骂到清醒为止;要严惩,严到不敢再犯为止。这两种观点都有点极端意味,但也能反映出对待下属过错,领导处置分寸拿捏不准的现状。领导与下属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公离不开婆""秤离不开砣"的帮衬关系,只有  相似文献   

10.
<正>从职务层级上讲,上下级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从单位内部讲,上下级关系是同志加同事的关系;从独立人格上讲,上下级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上下级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多角色、多维度的人性特征,被打上了人性烙印。上下级之间如果相处融洽,则能在推进工作中加深感情,在加深感情中推进工作;反之,就可能陷入相互猜忌、相互倾轧的怪圈,让信任关系蒙尘、走形、变味,进而迟滞工作,疏远  相似文献   

11.
正上下级是组织目标的共同实施者,和谐的上下级关系有利于提升员工的忠诚度,稳定员工队伍;有利于增强领导成效,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但是,随着"80后""90后"日益成为劳动力大军,构建真诚、紧密的上下级关系对领导者来说已成为一项较为严峻的考验。在当前民主、法治和网络化逐渐加强的社会背景下,领导者  相似文献   

12.
<正>单位内部人际关系,也就是同事关系,包括普通同事关系和上下级关系两种类型。上下级关系本质上也是一种同事关系,是同事关系的特殊形态。与普通同事关系相比,上下级关系对单位和干部职工个人的影响更大。上下级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对于建立良性人际环境、营造单位和谐氛围、提升整体工作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上下级关系的沟通开放性对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彧彧  黄小科  丁国林  严肃 《管理学报》2011,8(3):417-422,436
对315位中国企业的员工进行测试,探讨沟通开放性对组织承诺的影响以及领导-成员交换和"关系"在此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并考察年龄、学历、职位级别等个人特征对各变量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①组织中沟通开放性对员工组织承诺有正向的影响;②沟通开放性对领导-成员交换和上下级"关系"均有正向的影响;③"关系"在沟通开放性与员工组织承诺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④领导-成员交换不直接在沟通开放性与员工组织承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企业提出有关建议:建立良性的正式沟通网络,保证各种信息能顺利进行传递;上级要对下属更加开放;上级要与下级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以获得下属的忠诚,以增强员工的组织承诺。  相似文献   

14.
年轻干部经常与上级领导进行有效沟通,既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上下级关系,也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但事实上年轻干部要实现与领导的有效沟通并不那么简单,如果只是一味追求"通"的目的而不注意"沟"的方式,就很  相似文献   

15.
牟怡  宋蔚  王斌 《领导科学》2020,(2):61-64
下级逆向领导上级是一种非正式的领导模式,由于缺乏法定权力的保障和科学有效的操作标准,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存在以功能视角对待关系导致关系异化、刻意表现自我导致领导权威弱化、上下级角色颠倒引发越轨行为三大误区。为此,应从把握关系尺度、明确权责和正确定位、建立健全监控机制三方面进行防避。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上下级关系,传统理念与现代理念的相悖之处表现为权威的误解与新解、权益的错配与更替、关系的淡然与相关,相合之处表现为关系纽带的搭建、忠诚的扬弃、才能的认同、最终组织目标的趋同。基于传统理念与现代理念上下级关系认知的相悖相合之处,实现上下级关系的相互成就,需要强化领导者德行,发挥领导者感染力;尊重下级员工,缩小上下级身份差异;提供发展机会,增强组织凝聚力;摆正二者位置,培养下级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7.
秘书岗位是与领导岗位相伴而生的,有了领导才有秘书的存在。秘书与领导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上下级关系。这种关系处理得好坏事关全局工作的开展和秘书工作的成败。一般机关单位的秘书并不是某个领导的专门秘书,而是为整个机关单位领导群体服务的,  相似文献   

18.
上下级博弈中的内隐领导主要体现为领导者能够抓住下属判断的最重要信息、维系下属心目中的领导形象、印证下属最原始的正向预期、满足下属最在意的素养标准。其起点是领导者对自身"优秀"的定义,作用基点是下属的认知图式,追求的效果是达到上下级间感知的一致性。领导者要激活内隐领导,就需要在管理中用心用情构筑良好氛围,观心得道剖析认知图式,积极打造建言与信息分享文化,构建心理感知的双向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长期发展形成的等级秩序化管理环境中,司空见惯的上下级关系,逐渐演变成一种既需要明确差别又需要协调互利的微妙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出于管理分工等需要,不能"官""兵"不分;另一方面,出于配合依存需要,上下级应协调互利.若只一味强调彼此的差别,就容易导致上下级关系疏远甚至对立,影响管理效果.自古至今,可以看到在许多管理场合中,作为上级的领导会设法通过各种方法行为,刻意淡化上下级之间森严的界限,努力破解上下级关系对立的困局,以求避免上下级关系的疏远隔阂,从而获得更佳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领导权威是推进工作和保持团队统一的重要基础。大多数领导者十分看重和强调维护领导权威,但是,在如何维护领导权威的问题上,有些领导者步入了误区:看重维护个人权威,忽视维护领导班子集体权威;注重用权力维护权威,忽视非权力因素的作用;喜欢个人说了算,忽视发挥制度的作用。认识上的偏差,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