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蔡京是福利制度推手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有着双重身份。看过《水浒传》的朋友应该知道,高俅是宋朝的太尉,又是一名高技能的蹴鞠运动员;宋徽宗既是皇帝,又是艺术造诣很高的书画家。不过下面这位宋朝人,他的另一个身份你未必就晓得了——他是蔡京,宋徽宗朝的宰相,或者干脆说,就是一奸相吧,私生活奢靡,执政误国,同时他也是著名的书法家,据说"宋体字"就是他创造的,这些你应该知道了。不过你知不知道蔡京还是北宋国家福利制度的最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张九龄是唐朝名相,《旧唐书》给他盖棺论定:"九龄文学政事,咸有所称,一时之选也。"他人也长得很气派,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张公羽化后,朝廷要选宰相,皇上先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可知九龄有多帅气——人之长相不仅是一种外貌呈现,更是一种道德景观,多在心地修为,便可对自己的容貌负责。"九龄文学政事,咸有所称",他  相似文献   

3.
何仁勇 《领导文萃》2010,(24):104-106
<正>蔡京的书法极佳。就连恃才傲物的大书法家米芾都曾表示,他的书法赶不上蔡京。有一次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谁最牛?"米芾答道:"从唐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弟弟蔡卞了。"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了。"都说"字如其人"。这规律至少不适合蔡京。当年他与  相似文献   

4.
<正>干部的选拔任用权是执政党的核心权力。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干部"带病提拔"成为巡视反馈意见和通报落马官员的高频词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各级党委尤其是组织人事部门,直接担负着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职责,如何选出好干部,甄别"带病"干部、防止"带病提拔",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一江苏省泰州市把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作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强化制度刚性约束,严把干部选任  相似文献   

5.
蔡京,人们对他都不生疏。在《水浒传》里,他就是下令“限十日捉到”智取生辰纲的一帮好汉的朝廷重臣,因其凶险,施耐庵借阮小二的嘴说要“捅他二十个透明窟窿”。看过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人更清楚,他就是那个有一副阴险奸诈嘴脸、鬼使神差般左右着恶霸高俅的“蔡大师”。因此,要说蔡京属于改革派,人们大概都会感到十分惊讶。……  相似文献   

6.
<正>中组部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中,首次提出要严把廉政关,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实际上,一些数据也反映了在干部选任中强化廉政把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比如《凤凰周刊》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自党的十八大至2015年7月底,被查处的76名(不包括部队)省部级以上官员中,约有半数案主在"带病"之后仍然屡获提拔。笔者认为,这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能够"边腐边升""带病上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廉政把关不严、不紧、不实。下面笔者就"廉政把关难"的表现、原因和对策探究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以"防"为先,为防止"带病提拔"锻造无缝"监督链"。一是建立干部"体检档案",做到防之有据;二是打造层层"过滤组件",做到防之有序;三是借力问题检测平台,做到防之有数。以"管"为要,筑牢健康履职制度"铁笼子"。一是个人事项报告制度管在以核促实,二是"三责联  相似文献   

8.
正南朝宋张兴世,战功卓著,封征虏将军,官当得很大。朝廷因为他有功劳,也照顾他父亲,他父亲是个农民,朝廷给了这个农民一个待遇:给事中,即每月领一份"给事中"这样官职的薪水——过去朝廷封赏官员的家属亲戚,是明赏,这样高调赏赐一个有功之臣的家人,就为的是给天下人做榜样:你们也要这样好好做事,为朝廷立功,将来自己当大官不说,家人也能沾光。这样  相似文献   

9.
正管仲善于运用智慧和谋略,因而总是能够洞悉人世人性,总是能够摒弃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政务。管仲又称"管子",安徽颍上人。2600年前,他作为齐国宰相,辅佐国君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先后主持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还帮助西周王室平定内乱一次,史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也被赞誉为"天下第一相"。通读古代典籍《管子》可以发现,管仲的决策领导力,对今天的官员仍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则故事.宋真宗时,在辽军南下入侵的时候,朝廷里出现两派意见,宰相寇准主战,被宋真宗采纳.宋真宗还亲自带兵,在澶渊的地方打了胜仗.应该说,这也有寇准的功劳.战后,在宋真宗谈及此事的时候,主和派代表王钦若却进谗言说,"澶渊之役"寇准不能算有大功,他是把陛下当了一次大的赌注.  相似文献   

11.
宋太宗打算任用吕端当宰相,私下里跟一些朝臣征求意见,听到的是一片反对之声,理由是吕端这个人太糊涂,不堪大用。太宗困惑了,他想知道吕端糊涂在什么地方,于是知道了下面的事。有一年,吕端刚被提拔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上朝时从一群文武官员前经过,一个小官似乎对他的能力很不服气,于是对着他的背影轻蔑地说:这个人竟也当了副宰相了?吕端的属下听到了,很是气愤,就要去追查那个人的姓名。吕端制止了他,说:"不要去问了,你查清楚了我就知道是谁了,而我一知道肯定不会忘,着意地去报复对我来说是肯定不会的,但以后如果有什么事涉及他,撞到我手里,想做到公正对待也一定很难。所以,还是不知道的好。"  相似文献   

12.
宋璟的清醒     
<正>唐朝名相宋璟,因协助唐玄宗创造了"开元盛世"而彪炳青史。在担任宰相之前,宋是广州都督,由于为官公正、政绩突出,深受当地百姓拥戴。升任宰相后,广州官民为他竖立了一块"遗爱碑"以示纪念。换了别人,对此高兴还来不及(有的官员没人主动立碑的话,说不定还要  相似文献   

13.
一、官员问责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关于官员的职责和对官员问责的典型记载是成于北宋的《太平御览》,该书对不同官职的问责内容有着明确的规定。比如,职位相当于宰相的司徒官。据《帝王世纪》记载":舜为尧司徒,支孙氏焉。"舜曾为尧时的司徒官,负责管理民众、土地及教化等事情,职位相当于宰相。舜的支系子孙中有以官职名为姓的,称司徒氏。"司徒"这个官职始置于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随着中央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领导干部"带病提拔"甚至边腐边升的现象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干部"带病提拔",对选人用人公信度和党的形象的损害是巨大的。如何防范和治理"带病提拔",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编者按:选好干部,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保证干部选拔工作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把好"纪检关"非常重要和必要。从近来查办的一些大案要案来看,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要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管用的考察办法,把干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政德表现等有关情况作为考察工作的重点,充分听取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广泛收集群众的反映。既要考察干部的"工作圈",又要考察干部的"生活圈"。当然,防止干部"带病提拔"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提名的公开透明"、"一把  相似文献   

16.
<正>"韩公可谓爱人以德矣"宋英宗还是藩王时,就听说了苏轼的名声,治平三年(1066),他打算按照唐代旧例,破格提拔自己的偶像、年仅31岁的殿中丞苏轼为知制诰,专门负责朝廷文书起草。但宰相韩琦连声反对,说:"苏轼固然是个  相似文献   

17.
<正>记者根据媒体报道统计发现,2013年1月至2014年底约两年时间里,至少有18名副厅级以上官员,在提拔后任职半年内落马。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是,都属典型的"带病提拔"。官员升迁提拔本有严格的组织考察,可这18名"病官"却能通过考察、公  相似文献   

18.
<正>干部考察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其结果对党委和组织部门能否选准用好干部有直接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贪腐官员陆续被查处,其中部分被查处的贪腐官员存在边腐边升、"带病提拔"等不正常现象,暴露出包括干部考察在内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还存在  相似文献   

19.
正[原文]18.唯官山海为可耳。[注释]周朝时,就有管山林的官员,叫"虞",后来,将管山林和山泽等能够"出利"的地方,合在一起管理。在春秋时,齐国的宰相管仲,设立了"官山海"一职,其实,就是"山海官",控制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中国历史上主张由国家控制盐、铁及山林泽等自然资源的经济思想和政策。"管山海"一词始见于《管子·海王》:"唯官山海为可耳"。"管山  相似文献   

20.
正闲来翻阅古代典籍,发现有很多古代官员因举止失仪、为政不仁或其它原因而被"封"以种种怪异的"绰号"。拂去历史的尘封,这些怪绰既遗后人以笑柄,也给后人以种种警示,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深思为戒。"三不开宰相"。五代后唐有个叫马胤孙的书呆子,身居相位却从不敢决断政事,朝堂之上当上了"甩手掌柜":上朝不开口议论,不开印办事,在家不开门接见士大夫,时人暗骂他为"三不开宰相"。"三旨相公"。宋神宗时期,宰相王圭在位16年,尸位素餐,从无建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