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丘昭琪 《领导文萃》2013,(20):116-119
两国共同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球社区美国接受这个理念《财经》:你将习近平和奥巴马的会面称为中美关系史上开创性的事件,为何作出如此判断?基辛格:习近平主席提出建立中美新关系的目标——把发展中美关系作为大国间发展新型关系的典范。奥巴马总统在上次胡锦涛来访时,也表达过类似的想法。根据我在中国和华盛顿得到的印象,我认为,当前正是规划中美两国合作的契机,我们  相似文献   

2.
李成 《领导文萃》2014,(21):27-29
<正>人们可以想象美中两国共同美好发展的前景,也可以想象美国和中国未来由于面临共同的挑战而都不景气。但很难想象一方发展良好而另一方发展落后的情况发生近日,我与几位同事在北京参加了一系列会议,与会人士包括中国学界、企业界人士和高级政府官员。近期来美中两国双边关系的急剧转变是大家谈论的主题,两国在海洋与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分歧重重,关系日益紧张。在去年奥巴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会晤之后,"新型大国关  相似文献   

3.
正中美两国元首于2013年6月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在此次会晤中,双方确认了应共同致力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此前,习近平主席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至少应具备三方面含义: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围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这一主题谈几点看法。一、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新型大国关系"这一理念意在表明中美关系作为十分敏感和相对脆弱的"老大与老二"关系,应努力探索走出一条新路,以避免陷入在国际关系史上反复出现的崛起国与霸权国之间进行冲突、对抗甚至战争的旧有模式,从而实现习主席提出的"前无  相似文献   

4.
2012年11月,中美两国同时进行领导人换届选举,美国总统奥巴马成功连任,习近平同志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从美国来说,奥巴马的连任使美国的对华政策会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减少波动性。而就中国来说,习近平同志当选前在2012年2月对美国进行了重要的访问,不仅加深了对美国的了解,也为维护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在新的时期互相尊重、合作共处、和谐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这基于中美两国不同的国情、制度和历史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加强合作,处理矛盾,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健康的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新特征体现在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在对新特征的认识基础上,本文回顾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产生与发展,分析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新特征,并对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出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1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劳尔·卡斯特罗,几乎同时发表电视讲话,共同宣布启动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恢复两国断绝53年的外交关系。古巴社会主义大旗是否会变色?美古关系闪电般转暖,出人意料,但仔细分析,也在情理之  相似文献   

7.
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奥巴马打破美国总统上任第二年就访问中国的惯例,完成了其充实且意义重大的中国之行。1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并发表《中美联合声明》,双方重申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而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8.
语录     
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做朋友、做伙伴,是中美双方唯一正确的选项,中方期待同美方增进信任、巩固共识、扩大合作、管控分歧。——2月14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白宫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强调  相似文献   

9.
人物     
《决策》2013,(10):17-17
鲁哈尼:因对话奥巴马被掷鞋 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伊朗总统鲁哈尼通电话15分钟,是自1979年以来,两国首次举行元首级通话。双方主要讨论了伊朗核问题。对协商全面解决的方法均感到乐观。鲁哈尼对记者称,美方主动来电,指白宫致电伊朗驻联合国代表,说奥巴马希望与他谈一谈。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月20日,美国第44任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宣誓就职.那时,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正席卷全球,他很需要中国与其携手共同应对危机.奥巴马上台11天后,致电胡锦涛:“对中美两国而言,没有比两国关系更为重要的双边关系.”这预示着,中美关系开局良好. 同年4月,在伦敦举行的G20峰会上,胡锦涛与奥巴马首次进行会晤,他们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11月15日至18日,奥巴马应胡锦涛邀请,对中国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步入新时代,正是中俄两国全面加强经贸合作的最好时期。抓住这一重大机遇,不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才能够大有作为,从而推动全球力量对比关系走向新一轮的战略平衡。因此,必须加快落实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已经达成的明确共识,抓紧在能源贸易、科技开发、农业项目、文化交流等方面落实项目合作与市场开发,进一步夯实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核心提示:回顾过去一年中国的外交,既保持了连续性,又有新的突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点:首先,以共赢深化和平发展战略;其次,中美达成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是历史性的突破;第三,重视发展周边关系并提出明确的方针。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在2013年走上了各自的领导岗位,全世界都十分关注中国今后的走向,中国已经来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外交上如何行事,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2013年中国的外交是活跃的,丰富多彩的。中国外交包含四个大方面:大国关系、周边关系、与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美国政府关门前夕,白宫出现了一个诡异现象:10月1日政府关门前,奥巴马临时宣布召开记者会。除了痛骂共和党,在开骂之前,他宣布了他刚刚与伊朗总统鲁哈尼进行了两国领导人34年来第一次历史性通话。鲁哈尼在通完话后,发推特说,奥巴马最后用波斯语说"再见"。两人仿如老友。奥巴马与"极端主义"国家的伊朗领导人握手言欢,却痛批自己的国会议员是"极端分子",让人有精神错乱之感。  相似文献   

14.
漫画     
正矛盾4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启访问沙特之旅,并出席于21日举行的美国—海合会峰会。在近年来两国矛盾不断尖锐的情况下,沙特对奥巴马来访是礼貌的冷淡态度。近来,允许在美国遭到恐怖袭击的案件中剥夺涉案外国政府的主权豁免权、伊朗核协议等让美国和沙特的关系受到影响,不过分析人士认为,两国的盟友关系尚不至于断裂  相似文献   

15.
1997年10月29日中美两国领导人在“联合公报”中一致表示“致力于发展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但时过半年,就发生了美国在对南联盟的战争中袭击中国大使馆的事件,从而给这一设想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中美之间是否存在战略关系?如果存在,这种战略关系是什么性质?...  相似文献   

16.
王湘穗 《领导文萃》2015,(8):112-115
中国不应取代美国去引领世界,而应利用美式全球化尚存的余热,开辟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巩固亚太圈,形成能够与欧元区、美元区比肩的大经济区。就中美关系谈几点看法。第一,中美关系的性质。我认为是大国博弈关系,更准确一点的表达,是博弈式的共生关系。中美两个大国是具有不同国家利益的国家,同时也是具有全球利益的大国。中美之间存在三大矛盾:一是传统大国和新型大国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7.
正奥巴马任期内至少有23位捐款金主获得驻外大使这一美差,累计至少超过1000万美元。而"卖官",也是美国总统毫不避讳的传统。奥巴马"超级市场"正在大酬宾。它卖的可真算奢侈品:驻外大使名额。驻比利时大使,236万美元;驻西班牙大使,112万美元;驻英国大使的性价比最超值,马修·巴赞以231万美元"买"走,他曾经是奥巴马竞选团队的财务主席,总计为奥巴马募得7亿美元的捐款。去年中期选举以来,巴赞个人也为奥巴马捐款231万美元,作为回报,总统最近任命他为驻英国大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布局     
<正>了解世界必须了解中美。奥巴马总统2014年6月8日在美国西点军校发表了题为《美国要再领导世界100年》的著名演讲。这个演讲的背景是美国在全球一系列经济、外交、政治进行退缩,从而导致美国盟友以前在外交上,我们常说大国是关系,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周边是舞台,现在倒过来了,把大国是关系放在了第二位,周边放在了第一位。有句老话说,千金买地万金买邻。我们就是要把邻居做好。  相似文献   

19.
何亚非 《领导文萃》2014,(24):26-29
<正>美国总统奥巴马8月8日接受《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专访时谈及近期地缘局势,发表了所谓中国"搭(现有国际秩序)便车"(free rider)的看法,指责中国在当前伊拉克局势以及诸多国际问题上"不作为"。8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发表演讲时强调,中蒙要做守望相助的好邻居,并指出中国欢迎大家搭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中  相似文献   

20.
翟华 《领导文萃》2011,(19):116-118
去年11月的孟买,正在印度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重要讲话并回答了印度大学生的提问。看了这则消息,我脑海中闪过的一个念头竟是想看看奥巴马演讲时身后有没有一位“红衣女郎”,然后才想到比较一下中印两国学生对奥巴马的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