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今后中国改革的推动者是:以理性的知识分子、明智的官员和真正的企业家为代表的平民大众。这是因为,具有保守思想的人固  相似文献   

2.
张耐冬 《决策探索》2011,(20):60-61
核心提示: 实际上,唐代历史上还有一些出身于官员子弟而在政治上大有作为的人才,只不过显得没有张玄素和张九龄这般传奇,所以才容易被人所忽视。应该说,唐代对官员子弟、平民这种一视同仁的公平态度,以及不以出身作为评判标准的原则,才是张玄素和张九龄们能够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科举考试,从唐武德五年开始,历代的皇帝都非常重视。唐朝的科举考试相对公平,官员子弟、平民子弟一视同仁,不以出身作为评判标准。"官二代"要想进入仕途,必须严格遵守科举考试的规定。如果在科举考试中有以权谋私和徇私舞弊等暗箱操作的行为,一旦被发现,处罚是极为严厉的。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举行了一次科举考试。这次科举考试是由吏部侍郎宋遥、苗晋卿作为主考官主持进行的。但  相似文献   

4.
刘典  赵想 《办公室业务》2013,(20):58-59
世界各大城市的商务区每逢饭时,步履匆匆,神色匆忙的上班族已经成为都市一景。那么,中国古代官员们如何解决自己的用餐问题?他们的用餐时间是否充裕?与平民相比,官员们的工作餐有何不同呢?身为朝廷命官,在我们的脑海中一定是每日大鱼大肉,个个大腹便便的模样。孰不知,官员们舌尖上的工作餐,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5.
崔霞蔚 《经营管理者》2012,(4X):370-370
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晏阳初先生,毕生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其"平民教育"的思想虽然产生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但是这一思想影响深远,至今仍有重要意义与研究价值。特别在大力倡导教育机会均等的当今社会,深刻研究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思想和实施过程,将会对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定位、保障及实现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以及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6.
刘典  赵想 《办公室业务》2013,(10):58-59
世界各大城市的商务区每逢饭时,步履匆匆,神色匆忙的上班族已经成为都市一景.那么,中国古代官员们如何解决自己的用餐问题?他们的用餐时间是否充裕?与平民相比,官员们的工作餐有何不同呢?身为朝廷命官,在我们的脑海中一定是每日大鱼大肉,个个大腹便便的模样.孰不知,官员们舌尖上的工作餐,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7.
随感     
李兴濂 《领导文萃》2010,(16):81-81
古罗马的凯撒曾向支持他的罗马平民申明:我死之后,棺木两侧各开一个洞,伸出我的双手,让大家看看我是空手而去的。如今的官员们,有没有这个勇气?  相似文献   

8.
吴玲玲 《经营管理者》2013,(24):288-288
近年来,随着"个性官员"的涌现,社会各界对其争议不断,褒贬不一。本文从辩证的角度对"个性官员"现象进行了分析,对"个性官员"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其产生动因,具体阐述了"个性官员"现象的价值和局限性并提出了一些鼓励和约束"个性官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郝继明 《领导科学》2012,(27):14-15
公众参与是指公民在政治运行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和利益以影响国家政治决策和国家行为的种种活动。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公众参与就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众参与公共决策机制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的相互交织与影响,目前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程序和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参与渠道较少,参与的制度化程度较低,参与的理性化和主动性程度不高。公众缺乏热情和理性又反过来滋长了某些政府部门和官员的  相似文献   

10.
唐昊 《领导科学》2012,(28):20-21
现代社会相对于传统社会的一大进步,就是政治精英选择标准从身份到能力的变化。当代中国的公务员考试选拔标准本来也属于能力取向,但在实践中,有些地方似乎要重新回到以身份而非能力来选拔政治精英的老路上去。近年来多地发生"定制"报考条件、"萝卜"招聘、面试打招呼、更改考试成绩等现象,以保证官员亲属在公务员考试中胜出,把没有关系的平民子弟拒之圈外。类似的事件和数据,都显示出中国政治精英的圈子似乎有自我封闭、内部循环、认身份不认能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什么样的官员容易发生形象危机?由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牵头完成的《形象危机应对报告(2012)》给出了答案。唐钧和课题组成员对2012年前四个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形象危机进行了排名,研究发现,"窗口型"官员、"贴近群众型"官员和"准官员"三类群体受关注度高,形象问题较为严重。"‘窗口型’官员主要是履行执法职能的官员群体,包括城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我国的官员"懒政"现象较为突出,并成为一个极为重要和十分紧迫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既要把基本情况搞清楚,又要将根本症结分析透彻。为此,本文首先从当前官员"懒政"的行政生态背景分析入手,然后以机制设计理论为视角,对当前官员"懒政"的原因进行深度剖析,最后提出治理官员"懒政"的可行路径。一、官员"懒政"的行政生态背景1.中央从严治官强化了官员行为的制度约束。自党的十八大以  相似文献   

13.
曹任何 《决策》2008,(4):36-37
官员透明化不是要将官员的各种活动信息完全暴露在公众面前,而是意味着官员要改变以前那种"神秘化"的倾向,可以说官员透明化的过程就是官员的"去神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问责官员复出是近来公众热议的一个话题,公众在对于符合条件的问责官员复出表示认可的同时,也对那些"闪电复出"、"悄悄复出"的问责官员表示了很大的怀疑和担心。如何使问责官员复出这项工作既有利于干  相似文献   

15.
新视野     
<正>官员形象亟待风险管理分类既是官员形象塑造和优化的前提,也是客观考评和规范管理官员形象的关键。首先,依据和群众直接打交道的距离远近,官员可划分为贴近群众、面对面开展服务的基层官员和以内部决策、管理为主的官员。对于"群众身边型"官员,一方面,要把握群众预期、积极顺应民意,优化官员形象;另一方面,要努力从行动上改变群众最讨厌的官员形象,用好全面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6.
官员"秀"是官员和政府展示自我、宣传政策的一种新方式,"秀"是个中性词,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判断其性质,重要的是要看官员"秀"的动机以及造成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官场是一个严肃的场合,容不得半点活泼,加之中国人传统上喜欢含蓄的表达方式,所以对"秀"多少抱有排斥的心理.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民众又期待政府官员采用更加灵活、形式多样的沟通交流方式.因此,官员"秀"不只是个人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官员"秀"的出现折射出官员个体对传统形象的思变,折射出民众对执政方式的思变.简单地对官员"秀"加以肯定或否定,都未免过于草率.对于官员"秀"问题,需要我们认清其本质,深入剖析其原因,分析其利弊,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08,(38):12-12
最近,由"溃坝"和"奶粉"等事件引发了最新一轮官员问责风暴,数十名官员被免职,这是2003年非典期间中国大规模处罚失职官员后的又一引人瞩  相似文献   

18.
正多地加重查处"太平官"仅9月份,南昌查处"为官不为"案件30起、问责97人;前9个月,福州市共有227人受到效能问责处理;而河南全省共有1398人被查处……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向"为官不为"干部"亮剑"。专家指出,甘当"太平官"的背后,既有少数官员能力缺失和责任缺失等,也折射了干部制度的缺失。对"不为"官员加大监督查处的同时,还应改革干部管理和官员任职制度,激励更多"有为"官员"上位"。  相似文献   

19.
何光伟 《领导文萃》2014,(19):68-70
正据记者观察,一些活跃的官员大V的微博呈现出的共同特点是,开博者不仅具有高学历,更敢于直面网民并参与"拍砖"。而更多的官员微博,不仅更新内容与"问政"无关紧要,通常也是坚持不了多久就处于停滞状态。官员大V多高学历此前发布的《中国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发展报告》推荐的十大官员微博中,拥有硕士学历以上的有6人。其中,不久前离开  相似文献   

20.
<正>通常来讲,"个性官员"指的是那些个性强势,具有独特的领导风格和个人魅力,敢于突破传统行政管理方式和面对政治敏感问题,不断进行政府管理和制度建设创新的官员。政治文明进步增加了"个性官员"的活跃度,但近年频频曝出的"个性官员"忽视民主、践踏法治的事件,又将这个群体推到了风口浪尖,依靠领导者个人魅力带来的施政效率与非民主的执政方式之间的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