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文 《领导科学》2005,(15):40-41
陈云在自己的履历表"文化程度"这一栏中,一直填的是"小学".其实,他的实际文化程度,远不止"小学".他之所以这样填,是因为他小时候家境贫寒,只上过小学.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自己曾说的,他要永远"老老实实做小学生".善于学习,是陈云的突出特点.他不仅注重在革命斗争中向实践、向群众学习,也十分重视向书本学习.  相似文献   

2.
陈云的谨慎     
傅高义 《领导文萃》2012,(22):79-83
外国人熟悉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小平这些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陈云。听说过陈云的人大多认为他是一名经济学家,这是不准确的。陈云固然懂得经济学,但是他的专长不仅仅是经济政策,而且还包括党的基本政策。陈云的小心谨慎陈云在公开场合支持社会主义改造,但是,在1955年3月他说,社会主义改造应当稳步进行,不应"冒进"。作为一位曾经  相似文献   

3.
正陈云似乎对毛泽东的情绪有准确的判断,知道何时和以何种方式直述意见,何时只能暂时告退。因为陈云管理经济工作负有盛名,而且他总是私下而不是公开地向毛泽东表述自己的意见,同时因为他没有个人政治野心,所以他能够对"大跃进"中的问题比其他人更大胆地指出来,并提出能够实施的解决办法。当毛泽东开始号召加快发展速度之时,陈云继续反对冒进,强调平衡发展。他说,在制定政策时,90%的时间要用于调查研究,获取可靠信息,10%的时间用于做决定。毛泽东提出在工业  相似文献   

4.
河之洲     
陈云的民主作风和科学态度在我们党内,很多同志都认为陈云同志是民主作风的模范。他倾听别人意见是真心诚意,不是做样子给人看的。在陈云同志面前讲话,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陈云同志说: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有了反对意见,可以促进自己思考问题,这与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不矛盾。对于曾经反对过自己意见的同志,他不扣帽子,还注意保护。有一次,一位副部长因提了不同意见被所在单位以“反对陈云”为由加以批判。陈云同志得知后,马上告诉有关的同志:有错误可以批评,但不能说是反对陈云,不要抓住不放。在1959年“大跃进”中,钢的指标居高…  相似文献   

5.
正"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是斯大林在《悼列宁》中的一句名言。在20世纪中国苦难而辉煌的历史进程中,也曾涌现出一大批"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优秀共产党人",陈云就是其中一位。在党的历史上,陈云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这不仅是因为他长达70年革命生涯的丰富经历、政治智慧和卓越贡献,还因为他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表现出来的一身正气、  相似文献   

6.
“陈云……很少暴露自己。他总是在幕后进行操纵,将自己的活动隐匿起来。正因此,一个时期以来,有许多人无法清楚地了解他。”  相似文献   

7.
纪彭 《领导文萃》2014,(6):79-81
正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从苏联照搬过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当时,在党内享有与邓小平几乎同等地位的元老陈云仍然主张计划经济。他提出"鸟笼经济"。按照陈云的话,就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当时党内高层基本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计划经济不可能覆  相似文献   

8.
陈云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哲学家。他通过总结实践经验,高度概括了实现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的有效途径,其核心就是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说:"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  相似文献   

9.
陈云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哲学家.他通过总结实践经验,高度概括了实现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的有效途径,其核心就是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说:"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陈云文选>第3卷,第371~372页)认真学习和理解陈云同志的"十五字诀",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提高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的宝库中,陈云同志建党著述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它的篇幅众多,占有相当数量比重,而且因为它的内容精深,有鲜明的思想和语言特色。他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彻底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因而使他的建党著述,篇篇都表现出那种直接的行动的性格和深邃的思维的内涵。陈云同志非常注意  相似文献   

11.
陈云家风     
<正>陈云与妻子于若木共育有5名子女,《环球人物》记者与他们的二女儿陈伟华有过多次交流。她今年68岁,仍满头黑发,步伐矫健。今年各种关于陈云的纪念活动中,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在她的点滴回忆之中,陈云的另一面呈现出来——作为父亲,他是如何严于治家的。婚礼只花一块钱1938年初,父亲和母亲于若木结婚了。婚礼在中央组织部的一间平房里举行,而婚礼的所有花费只有一块钱。父亲用这一  相似文献   

12.
党性不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而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这在共和国领袖陈云身上得到了具体的体现。陈云一生,始终注意党性锻炼和修养,从而具备了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党性决定党风,党风体现党性。陈云实事求是的良好党风表明他具备了坚强的党性。在对待人民的问题上,他实事求是。“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陈云正是一切工作以人民利益为重,才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他敏锐地洞察到,党风的核心就是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如何对待群众的问题,所以他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指出:“因为是共产党员,是群众所信仰的先进队伍中…  相似文献   

13.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3,(20):131-132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叶永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联合出版2013年4月出版陈云是中国两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在危难之际受命负责中共特科,从事反奸、锄奸工作,其手稿弄清遵义会议一系列谜团,担任过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又转行当上中共"掌柜"。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通过采访陈云的夫人于若木及陈云的同事、秘书等当事人,获得了大量珍贵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用生动形象的纪实文学手法,真实再现了陈云起伏曲折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余玮 《决策与信息》2005,(10):58-60
在中南海陈云同志生前的会客厅,精神矍铄的于若木接受了记者的专访。采访中,她说:“陈云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0个年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常萦绕在我身边。他那说话的神态,他爱用的口头语,他平日生活的习惯……这一切对我来说是那样熟悉,仿佛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15.
罗海岩 《领导文萃》2012,(23):118-120
一个人的诞生始于呐喊,终结于沉默。他一生的经历都可以看作是从呐喊到沉默的中间过程。这是呐喊和沉默的对立统一,它们常常在政治的园地上并蒂开放陈云同志百年之际,我曾编辑出版了《陈云家风》一书,意在表现寓亲情友情的伟人情怀。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陈云同志也是一位卓越的管理专家。 十二字用人之道 陈云同志任中组部部长第二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讲演中阐述了他的十二字用人之道: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陈云同志提出对干部“要了解得彻底。”看全面,既看到他的长处,又看到  相似文献   

17.
正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始终不忘自己的布衣出身,当代人喜欢把他这种布衣情结描绘成草根文化与帝王文化两者复杂的结合。到了他子孙为帝时,属于草根情结这一部分便自然消退了。我们可以先考察一下,朱元璋在洪武初年是如何表述自己这一布衣情结的。朱元璋在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即位的诏书中,强调自己"朕本淮右布衣"。他在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颁布《皇明祖训》时,叙述自己的经历:"朕幼而孤贫,  相似文献   

18.
正我很怕请两种人吃饭:第一种是太"安贫"的人。请他吃一顿比较好的饭,他就会为了表示自己十分节俭,在餐厅里用所有人都听得见的声音说:"天呐!这是什么杀人的价钱?拜托,把钱折现给我算了,我自己到菜市场买一把菜炒一炒……"一番好意,成了罪行。另一种是太"恋旧"的人。他不是存心挑剔,他只是随时想告诉你他有品位。请他吃日本料理,他一定会告诉你哪一家比这家更好吃。他不断地把  相似文献   

19.
张聿温 《领导文萃》2008,(20):102-106
一天,陈云来到毛泽东的会客室,毛泽东劈头问道:“你电话里说有急事面谈,什么事这么急啊?是不是为‘一五’计划的事呀?”陈云回答:“一五’计划的事还未考虑成熟。我是想向主席反映一下高岗同志的问题。”毛泽东略感惊异:“高岗?他怎么啦?”“我看他有点不正常。”陈云说,“他主动找到我门上.同我谈对党和国家体制调整的看法。散布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有些话很出格。”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曾有幸以一名英文译员的身份近距离接触邓小平这位伟人。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的时代,邓小平会见外宾的谈话也往往围绕中国改革开放展开,他本人也经常有意识地通过这些谈话来阐述自己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与金日成谈"解放思想"和"北方谈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