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市经济的空前繁荣,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变。从农村牧区居民看,1980年农牧民人均收入仅为195元,1989年为523元,2001年达到2558元。扣除物价因素,1989—2001年年均增长6.2%;城市居民家庭现金收入为1989年的1171元,增长到2000年的5458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8.4%。到2001年,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74.86亿元,比1989年增加了13.4倍。然而,统计上  相似文献   

2.
对广东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 ,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 ,生活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2 0 0 0年和 1980年相比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2 .5倍 ,年均递增6.5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3 .2倍 ,年均递增 7.5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 2 87.8倍。当前 ,广东人民生活整体迈入小康阶段 ,许多居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与此同时 ,收入差距扩大 ,居民内部贫富悬殊逐渐明显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之一。本文就广东居民收入差距状况、成因 ,以及应如何认识、应对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看法。收入差距状况从不同角…  相似文献   

3.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省居民的购买能力逐渐增强,但未实现的购买力随着多年的积累也不断增大。我省城乡居民结余购买力由1995年的1048.2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3060.1亿元,增长了1.9倍,年均增长16.5%。 1、收入水平增速放慢,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9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85年增长3.5倍,年均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银川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长。2006年银川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1.1倍,年均递增12.8%。人均GDP从2000年的10404元增加到2006年的23506元,年均递增14.6%。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增长。2006年银川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67.76元,  相似文献   

5.
张羽波 《贵州统计》2001,(12):43-46
经济增长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经济增长快,经济总量大,意味着可以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居民生活水平就能够迅速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国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2000年,我区实现GDP636368万元,与1978年的38945万元相比,增加了15.3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了3.5倍,年均实际增长7.1%,“九五”期间,我区GDP更是持续高速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速度达8.3%,与此相适应,我区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生活档次逐步改善,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居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小康进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城镇居民收科分配的基本情况1.城镇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改革20多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为343.4元,1998年为5425.1元,增长了14.8倍。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实际增长率达到6.1%。由于城镇居民个人收入连续大幅增长,储蓄存款也迅速增加。城镇居民年底储蓄存款余额1978年为154.9亿元,到1996年达到30850.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4.2%。2.宏观收入分配格局向城镇居民倾斜据国家计委课题组测算,1978~1994…  相似文献   

7.
城乡差距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城乡差距的现状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总体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鼓舞下,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同步增长.1978-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加到6280.0元,增长了18.3倍;生活消费支出由313.4元增加到4998.1元,增长近16倍.  相似文献   

8.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从此结束了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统治的历史,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解放50年来,上海工业经济取得了辉煌成就.工业生产累计增长90.1倍(以1952年为基数,至1998年,下同),年现价工业总产值由66.60亿元,增加至5896.33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10.5%.其中轻工业生产增长43.3倍,年均增长8.6%;重工业生产增长235倍,年均增长12.6%.工业固定资产净值增长140倍,年均增长11.4%.利税总额由1952年的8.64亿元,增加至1998年的474.98亿元,增长53.9倍,年均增长9.1%.  相似文献   

9.
史先虎 《浙江统计》1996,(9):14-15,28
一、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总体分配格局中的地位1.居民收入变动状况①收人大幅反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的17年,是浙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人均GDP从1987年的331元增加到1995年的7903元.与此相应地,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由1978年的304元增加到1995年的5718元,增长188倍,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256倍,年平均实际速增5.7%,其中,“八五”时期年均递增达9.6%,大大超过ig57-1978年年均实际递增1.5%的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65元增加到2966元,增长17.98倍,年均增长!8.52%,大大高于前二十九年年均递…  相似文献   

10.
从交征购粮到取消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从废除沿袭数十年的粮票到取消农业税,从温饱不济到吃穿不愁,再到实现全面小康。达州紧踏时代步伐和政策节点,农业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农业经济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农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194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亿元(当年价,下同),到2020年达到636.0亿元,增加了633.8亿元,增长了288.1倍,年均增长4.1%;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949年的1.7亿元(当年价,下同)增加到2020年的393.6亿元,增加了391.9亿元,增长了230.5倍,年均增长4.2%。  相似文献   

11.
广东 GDP 总量超新加坡香港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硕果累累的一年,在这个“十五”的收官之年里,我省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创下新的纪录。据省统计局初步测算:2005年广东完成生产总值2170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全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20267.76亿元,比2000年增长1.34倍。继2000年 GDP 在全国首破万亿大关、2001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首破万亿大关后,广东取得了CDP 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双破2万亿大关的佳绩。“十五”期间,我省经济年均增长13.0%,增幅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GDP:16.6亿元→1280.2亿元 2012年德阳经济总量较1983年增长75.9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0.9%.经济总量从1983年的全省第7位跃升到第3位. 财政总收入:2亿元→257.5亿元 2012年财政总收入比1983年增长128倍,年均增长18.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5.5亿元,是1983年的37.8倍,年均增长13.3%. 人均GDP:497元→35945元 2012年人均GDP比1983年增长71.3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0.8%.按2012年美元平均汇率(6.3125)折算为人均5694美元,居全省全3位.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江苏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迅速,实际进出口总值(根据进出口价格平减指数计算,以1978年为基期,以下统计口径与之一样)由1978年的7.2亿元猛增到2002年的1581.29亿元,年均增长24.1%,其中,实际出口额年均增长21.2%,实际进口年均增长40.3%.  相似文献   

14.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GDP)从1949 年的2.53 亿元增长到2018 年的2303.82 亿元,增长了909.6 倍,年均增长10.4%,经济规模居全省第二位。2017 年突破2000 亿元,达到2074.75 亿元,成为全省首个突破2000 亿元大关的地级市。  相似文献   

15.
建党尤其是建国以来,自贡农业"裂变式"成长,总量跃升,结构升级,创多个全省"第一"。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全面增长经济总量稳步增长。194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只有1.71亿元,1987年突破10亿元台阶,2007年突破100亿元,2020年达到374.81亿元,创历史新高,比1949年增长218.2倍,年均增长7.9%。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金融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加大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金融业总体保持平稳运行,货币市场运行稳健,保险市场发展迅速,证券、期货市场日趋活跃,金融业对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货币信贷宏观调控效果明显一、各项贷款总量攀升,结构优化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增长内在活力不断增强、有效需求逐步增加的带动下,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逐年攀升。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由1978年的6.8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73.15亿元,增长了126.1倍,年均增长18.18%。银行贷款的稳步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建设的发展。中长期贷款余额由2002年末的247.9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75.95亿元,增长了1.3倍,年均增长18.36%,其中,基本建设贷款的持续增长是推动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2002年末基本建设贷款余额169.29亿元,2007年增加到378.31亿元,年均增长17.45%。同时,短期贷款也大幅增长,1978年末短期贷款余额为6.87亿元,2007年增加到272.06亿元,年均增长13.53%。其中,工业贷款余额年...  相似文献   

17.
卓玛 《青海统计》2008,(12):19-21
改革开放30年来,青海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总量逐年提高,支持了现代化建设事业,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为构建和谐青海奠定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全省财政支出由1978年的6.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82.2亿元,增长40.5倍,年均增长13.7%。全省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1978—2007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跨越5亿元、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大关,特别是2007年末一般预算收入达110.5亿元,比1978年增长37.1倍,年均增长13.4%。  相似文献   

18.
胡政 《浙江统计》2006,(7):7-7,11
“十五”期间,全省累计组织全口径国税收入5780.29亿元,年均增长21.01%,实现了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2005年,全省全口径国税收入和计划口径国税收入分别达到1662.84亿元和1125.3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2%和17.01%,增收256.33亿元和163.59亿元,是2000年的2.67倍和2.29倍,宏观税负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教育投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巍 《中国统计》2001,(9):61-61
为保证“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受到极大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投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1991年至199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7117.4亿元,年均增长20%。其中1996~1999年年均投入2773亿元,为“八五”期间年均投入1205亿元的2.3倍。为解决教育经费长期投入不足的问题,90年代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年均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1991~199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共计为12654.5亿元,年均增长17.8%; 其中预算内投入为9506.2亿元,年均增长18.7%,均高于财政年均增长17.5%的水平。在我…  相似文献   

20.
一、"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农牧业生产得到较大发展"十一五"期间内蒙古把抓好粮食生产、提高主要畜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重要工作,总播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农牧业生产得到又好又快发展.全区粮食产量从2005年的1662.2万吨增加到2010年2158.2万吨,年均增长5.4%;农业产值由473.9亿元增加到90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6.3%,畜牧业产值由444.6亿元增加到82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7.7%;全区农林牧渔业产值由2005年的980.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84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