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房屋拆迁纠纷问题也日显突出.这里紧紧围绕城市房屋拆迁的现状分析,对纠纷的成因进行了深层次挖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采取拆迁前进行听证、适当减少政府干预、取消行政裁决制度、加大打击违法拆迁、政府支付评估费用、扩大拆迁补偿范围等一系列预防或减少纠纷冲突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房屋拆迁纠纷问题也日显突出。这里紧紧围绕城市房屋拆迁的现状分析。对纠纷的成因进行了深层次挖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采取拆迁前进行听证、适当减少政府干预、取消行政裁决制度、加大打击违法拆迁、政府支付评估费用、扩大拆迁补偿范围等一系列预防或减少纠纷冲突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城市拆迁纠纷的博弈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制度,也是一个学术界非常关注的城市环境经济学问题.当前城市拆迁中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城市拆迁纠纷的经济学成因在于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行为的制度障碍和政府、拆迁商及被拆迁者利益博弈的本质;在行政权力未能受到法律有效制衡的条件下,政府也无法对拆迁利益受害者实现应有的实质性保护.因此,必须从引入市场机制、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制约拆迁许可行政职权和强化对拆迁商拆迁行为的监管等方面来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通过完善城市房屋拆迁理论体系和管理体系来推动城市拆迁工作.  相似文献   

4.
城市拆迁已成为政府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无法回避、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问题.在城市房屋拆迁中,存在着政府的身份与角色严重错位的现象,反映出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通过探讨政府在城市拆迁过程中角色定位错位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以完善政府在拆迁中的形象,推进城市拆迁的顺利进行,维护公众的利益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由于行政权不当行使所引发的违法拆迁、野蛮拆迁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房屋拆迁大多出于商业目的,其间暴露出政府角色混乱、权力寻租、滥用行政权等弊端。在房屋拆迁领域,政府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格保持中立性,避免过多参与拆迁事宜,并通过加强程序建设、转变政府行政理念和利用外部因素节制行政权,以提高城市房屋拆迁的整体效率,保障被拆迁人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国有土地上房屋的拆迁有《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将被《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代替)予以规范,“城中村”房屋属于集体土地上房屋,其拆迁补偿方式及程序没有专门法律、法规予以规范,缺乏可操作性。根据《物权法》规定,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同拆迁城市房屋一样,非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不得拆迁、非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不得拆迁、非依法给予拆迁补偿不得拆迁。当前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存在许多问题,必须认真贯彻好宪法和《物权法》关于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精神,规范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行为,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国有土地上房屋的拆迁有《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将被《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代替)予以规范,“城中村”房屋属于集体土地上房屋,其拆迁补偿方式及程序没有专门法律、法规予以规范,缺乏可操作性。根据《物权法》规定,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同拆迁城市房屋一样,非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不得拆迁、非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不得拆迁、非依法给予拆迁补偿不得拆迁。当前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存在许多问题,必须认真贯彻好宪法和《物权法》关于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精神,规范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行为,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城市房屋拆迁所引发的利益冲突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因房屋拆迁引发的各类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本文基于天涯论坛,从网民的角度了解民众对城市房屋拆迁的态度,从抽样统计的数据发现,政府的房屋拆迁行为未能取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大多数网民将房屋拆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罪于政府,对政府的行为持否定态度。对造成拆迁冲突引起网民质疑与不满的原因进行探讨,归结为土地制度的缺陷、公共利益的模糊界定、政府角色错位等三个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合理的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应当是:中立的评估机构对被拆迁房屋价格评估出一个数额后,政府在此基础上确定房屋拆迁补偿价格草案;针对房屋拆迁补偿价格革案政府应举行听证会,然后再做出拆迁补偿价格的决定;被拆迁人对政府的补偿价格决定有异议的,有权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从而由法院决定最终的补偿决定;政府向被拆迁人支付了补偿费之后才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城市房屋拆迁是一个关系到公民个人财产权利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政府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重要体现。但现实中拆迁时各方的利益博弈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被拆迁人利益经常受到侵害。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在于重构我国房屋拆迁制度的立法理念;厘清政府在房屋拆迁中的职能定位,退出拆迁人和被拆迁人之间的民事关系;同时需要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控制政府权利的滥用以及加强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监督。  相似文献   

11.
房屋拆迁与社会公共利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屋拆迁是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对私人房屋所有权进行干涉的行为.世界各国对房屋拆迁都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其中的目的性条件为"社会公共利益",只有符合公共利益,拆迁行为才合法.由于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对拆迁的目的性条件规定不明确,在现实中,经常出现政府滥用拆迁权,侵害被拆迁人的合法权利的现象.因此,我们应确立社会公共利益作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行为的目的性条件.  相似文献   

12.
论城镇房屋拆迁中的政府失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镇房屋拆迁中,政府失灵是一种客观存在。从政府干预和管理房屋拆迁的范围和力度上看,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角色错位、干预过度和行政不作为三个方面。要从根本上解决城镇房屋拆迁过程中的政府失灵问题不能简单的运用单一的行政手段,必须严格地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以及法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以维护拆迁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我国城市房屋征收补偿的整个过程中涉及到行政管理、政府职能、《物权法》、《行政法》等众多领域,如何真正落实好这项工作,需要认清相关立法和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提倡政府部门加大对被征收者的提供合理的保护和补偿,出台适合本地征收实际状况的政策,对房屋征收补偿中涉及的各方主体之间的关系做好协调工作,妥善解决矛盾,从而使得城市房屋征收补偿活动能顺利进行,最终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房屋拆迁是一个涉及广泛的利益综合体,城市房屋拆迁中的矛盾冲突根本上就是各类利益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被拆迁人、拆迁人、拆迁公司和承租人等在其中的利益博弈。由于政府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的特殊责任。即为各方利益的表达、沟通、妥协创造条件和平台,依照法定的授权和程序行使征收权和拆迁权,无论哪一种拆迁,政府都必须按照市场的要求和价值规律对于当事人利益进行公平合理的维护。最后达到责权利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共治理强调公共权力部门、营利组织、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之间建立合作导向的协商机制,这要求它们在化解城市拆迁冲突的文化价值方面达成观念上的共识,这也是民间力量推动城市拆迁制度变革的努力方向。制度建构与维持的精神根源是文化信念,因此,尽管拆迁冲突的直接诱因是制度不善导致利益分配不公,但其社会心理因素却是城市拆迁缺乏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对民生的文化价值伦理的关注;当前,城市拆迁冲突的制度化治理也同样存在文化价值障碍。如此,拆迁冲突情境介入者(拆迁人、被拆迁人和地方公共权力部门)的文化价值更新和社会的文化价值重建对于拆迁冲突的公共治理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也只有建立在深刻认识中国现实文化价值的特质及其与现代民主文化价值差别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对于中国合作治理城市拆迁冲突的根本性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发展的基本动因由企业、消费者、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等主体诉求构成,城市群发育程度越高,其基本动因的组合越复杂。尽管如此,在推进城市群建设中,我们仍然可以在既定的行政管理体制下,根据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非均质的实际情况,寻求各类主体利益诉求的共振点,并且通过完善行政经济区、设立特定经济功能区、圈定不同经济关联区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完全可以依据经济区与行政区分离的条件,选择都市圈和城市圈建设,推进部分领域一体化,促进毗邻地区合作,作为当前建设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行政区划与经济发展及城市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计划经济形成的中国行政区划框定了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的边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行政区经济”模式。当市场力量推动城市与区域的要素流动跨越行政区边界,行政区划就要适时做出必要的调整,以支持市场经济集聚和规模发展。纵观杭州与萧山之间突破行政区划制约的几次区划调整,发现每一次改革都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最终拓展了杭州大都市区的城市化经济发展空间。当然,行政区划调整不可能根本解决中国固有的“行政区经济”顽症;要打破“行政区经济”的恶性循环,必须从体制改革入手,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无疑,杭州、萧山的实践为中国其他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了路径启示,也为中国区域与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