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业布局的合理程度不仅关系到宏观的经济效果和全国生产力的战略平衡,也关系到工业本身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还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产品进入流通领域里的竞争能力。因此,工业布局工作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问题。本文仅对我国棉纺织工业部门的发展及其布局的合理性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辽阔的国土上,对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各项要素进行合理的空间组织,有计划地布局工业,是一项具有长远性质和全面性质的问题,是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不做长期打算,整体部署,而是只顾眼前方便,零敲碎打,是不可能解决得好的。工业布局的整体性、系统性和长远性,要求工业布局规划工作采取系统规划的方法,即首先安排好全国工业总体的战略布局,在宏观布局的控制下,进一步安排好工业的战役和战术布局。有关战略布局问题,在拙作“关于工业地区布局的几个问题”中,已作初步分析,本文只专就工业的地点布局与厂址选择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面对旧中国极不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以平衡工业布局与防止战争威胁为出发点,提出并实施了以发展内地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重点内容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这对改变旧中国生产力布局的严重畸形状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毛泽东没能很好地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均衡发展思想与中国的实践结合起来,结果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失误。  相似文献   

4.
(一)生产力布局的现状及特点 三、生产力布局与地区分工 生产力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生产畸形布局的格局依然存在,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城市化水平有待提高,地区分工极不明显,因而相互依存、分工协作、共求发展的产业链尚未形成,从而制约了云南整体经济素质的提高。 1.畸形的工业布局 以昆明为中心,曲靖、玉溪、楚雄为外层的滇中经济核心区,土地约占全省的1/10,却集中了全省73%的工业生产力(其中昆明占全省的36%),这里有全国最大的烟草基地,生产加工能力为400万箱卷烟,占全国的1/10强,利税300亿元;有全国最大的磷矿和磷化工基地;有全省最集中的机电制造中心;全省90%以上的大中企业都集中于此。如果再将大理、红河扩展进来,则有86%的工业集中在这一地区,其余11个地州约70%的国土面积仅有全省14%的工业生产力,这些地区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经济落后,群众收入水平低下。(注:“1995年云南工业布局畸形特征图”省略——编者)  相似文献   

5.
工业的发展决定着其它经济部门的发展和进步,而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是工业生产力的地域组合或动态分布,即工业布局。工业布局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课题,工业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的发展。江西工业布局合理化既是江西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本世纪末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国民生产总值翻番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生产力总体布局的调整高华军,陈为满一、我国生产力布局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40多年,我国以工业建设为主体的经济建设,其战略布局重点有过三次大幅度的转移,即“一五”和“二五”时期以“156”项为中心的建设,“三五”、”四五”时期的“三线”建设,以及...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布局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生产力的布局是否合理、地区经济结构是否均衡,不仅关系着经济上能否充分合理地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使整个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而且还关系着各民族的团结、边境的稳定、国防的巩固和能否长期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旧中国绝大多数轻重工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在美帝国主义于1950年发动侵略朝鲜战争、武装强占我国领土台湾省,并纠集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后。中央决定全国经济建设的重点,除了以鞍钢为中心的辽宁工业基地外,主要放在中部和近西部的武汉、包头、兰州、成都、西安等新的工业基地。这对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开发内地资源有重要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沿海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初期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若干构思和设想。这些思想主要是关于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和目标模式问题 ,工业化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 ,以及工业布局、工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等问题。最终 ,于 1 956年形成了关于中国工业化的理论 ,这个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以农业为基础 ,以工业为主导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 ,注重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发展工业要和发展农业并举 ;要合理地布局我国工业 ;工业现代化必须学习外国的好经验 ,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  相似文献   

9.
“双一流”战略是对高等教育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创新,打破了传统重点大学建设较为固化的生态格局,将极大解放和发展高等教育生产力,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部省合建”政策是中国支持中西部高水平大学建设、优化区域高等教育布局、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双一流”战略在特定范围的延伸。“部省合建”高校作为中西部高等院校排头兵、区域高等教育先行者,在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水平提升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双一流”战略引领下,“部省合建”高校应认真分析自身现状,抓住发展机遇,明确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以及国家重点战略。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思想的核心,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生产力论”,为人们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但是,一些同志对此似乎持有保留态度。例如,有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都曾指出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现在又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在实质上这是不是“创造”和“发展”;还有人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历来强调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怎么又讲“科学技术第一”呢?究竟如何看待这些“保留”和“疑问”、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呢?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若干构思和设想。这些思想主要是关于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和目标模式问题,工业化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以及工业布局、工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等问题。最终,于1956年形成了关于中国工业化的理论,这个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在优先展重工业的前提下,注重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工业要和发展农业并举;要合理地布局我国工业;工业现代化必须学习外国的好经验,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  相似文献   

12.
区域发展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区域发展观.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实施了重点发展内地、平衡生产力布局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缩小了内地与沿海地区的差距;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先是在总结改革开放前区域发...  相似文献   

13.
沙市市是全国明星城市之一,随着国家建设重点移向东部沿海地区,地处内地的沿江城市如何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这是沙市市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就沙市城市发展规模、经济结构、横向经济联系、工业发展方向、工业布局等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区差距的形成是由历史的和现实的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东部地区自近代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就优于中西部地区,但建国后我国曾先后实施过均衡布局战略和以加强内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大三线”建设。这种建设战略重心的设定本来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缩小其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但由于国家政策力度的原因和十年“文革”的干扰,中西部地区未能很好地把握住这一机会,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的再度调整却又使东部地区加速了发展,进而加大了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这对于我国生产力的均衡布局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不利的。鉴于这种现实,本文提出:应从“活化市场拉力”、“调整政策取向”、“强化区域间的比较优势”等方面着眼来调适东、中、酉部之间的区际关系,以便将我国推向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七五”计划的建议指出,我国地区经济布局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把东部地区的发展和中、西部的开发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全国经济振兴,人民共同富裕。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进一步探讨作为国民经济主导部门的工业地区布局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现有的三大经济地带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生产力布局,首先需要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现有生产力水平和地区经济的内在联系,进行多层次的经济区域划分。  相似文献   

16.
解放三十多年,江西省工业发展很快,成绩很大,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对比邻省及全国的工业发展情况,总结我省工业发展历史和现状,就可看出,我们取得的成绩与付出的劳动相比,效果是较差的,这与我们缺乏战略方向研究,在工业发展中走了不少弯路,宏观经济决策上失误,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从江西实际出发,探讨工业发展战略,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工业发展战略,其实质是工业发展方向、目标、重点、速度、结构、布局和重大政策  相似文献   

17.
最近,沈阳市政府提出,要采取经济、技术、政策扶持等措施,把沈阳农用工业建成我市又一个支柱行业。这是我市调整产业结构、振兴沈阳经济又一战略决策。那么,支柱行业的作用是什么?沈阳农机工业面临的态势是什么?以及行业的发展战略又是什么?则是进行沈阳农机工业长远发展战略研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何谓支柱行业?即在一定地区内,具有“导向、聚财、争光”作用的行业。首先,应该是该地区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是体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群体,在促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否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这是教学中学生经常提出的问题,也是资产阶级自由化鼓吹者大作文章的问题.长期以来,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制造了大量迷雾,什么选择“失误论”、“超历史阶段论”、“违背历史规律论”等等.深入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是解决学生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的需要,是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需要,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的社会主义发展“创新动力观” ,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发展 ,是对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的深层次展开 ,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二——第一生产力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是证明“第一生产力论”是邓小平新政治经济学两大理论基础之一。第一部分阐述邓小平把科学技术范畴引入政治经济学 ,是对西方经济学假定科学技术不变为前提的否定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第二部分 ,通过“第一生产力”范畴的展开 ,揭示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在先、开路、定向地位和作用 ,为确立经济学研究生产力发展应以科学技术为重点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 ,通过邓小平的 5个推论 ,展示“第一生产力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