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权力腐败一直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学界对权力腐败的探讨绝大多数停留在政治学、法学领域。事实上,权力腐败也是个伦理问题。除了从政治学、法学角度予以研究外,还应从伦理学视域予以关注。从伦理学视角看,腐败说到底是权力工具性的恶性膨胀,是对权力价值性及应该负载的道德使命的违背。权力腐败的事实证明,权力的工具性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便是它要受权力价值性规制,否则权力便会误入歧途,成为人类文明的阻障力量。  相似文献   

2.
中学校长权力伦理建设之所以可能,一方面在于中学校长权力运行有其道德伦理基础,即公共精神、服务精神、人道精神。另一方面,中学校长权力伦理自身具有遏制中学校长权力腐败的作用。强化中学校长权力伦理建设基本的路径主要有校正与强化中学校长权力价值观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权力的运行应该受到权力伦理的引导,权力伦理的基本精神应当涵盖权力伦理核心价值的坚守、公共节操的培育和强化、权力边界的制度规约等三个方面.应当倡导权力伦理的核心价值,确保权力对权利的忠诚,保障公共价值的实现;高扬公共节操,培育权力主体的公共德性,让权力主体形成健康、高尚的道德人格;设置权力边界,强化制度对权力的伦理约束功能,使民众尽享权力之利而免受权力之害.  相似文献   

4.
执政伦理的基本问题是如何解决权力和利益的关系,即"权力代表谁的利益,怎样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利益".本文认为:为民、尚公、自律是新时期执政伦理建设坚持的基本原则,这不但是党自身理念先进性的反映,也是执政党执政规律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权力的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林 《学术界》2003,(4):171-177
权力与伦理的关系是任何政治实践和政治理论研究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之一 ,重新表述权力伦理就是援引一般社会伦理的核心原则 ,运用演绎的方法 ,在权力领域中建立以权力为专门约束对象的社会伦理子系统。该子系统对应于权力的形成、结构与运作方式 ,能够具备逻辑上的自洽性与周延性。作为规范研究的必要补充 ,社会情境也适当纳入本文讨论范围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中的权力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伦理不同于权力道德。当前中国社会诸多不和谐问题的产生大多与权力伦理缺失有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建设权力道德,更要构建权力伦理。构建权力伦理不仅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可能性。构建权力伦理是制约权力这种"必要的罪恶"的必然要求,也是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的现实要求。构建权力伦理的可能性既在于权力是一种可以受到伦理法则约束的正常需要,也在于合理的制度设计可以使权力弃恶从善。  相似文献   

7.
执政价值合理性是对执掌国家权力"何以必要"的伦理审视和道德追问,执政工具合理性是对执掌国家权力"何以可能"的伦理审视和道德追问。执政价值合理性与执政工具合理性相辅相成相互转化。执政伦理的基本问题是执政价值合理性与执政工具合理性及其相互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公共选择理论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分析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行为特征,为揭示我国公共权力非公共运行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提供了一种理论范式。我国应该从以权力制约权力的体制建设、建立公共权力运行的社会制约机制、完善公共权力运行的法制约束机制、加强公共权力运行的伦理规范这四方面对公共权力的运行范围和运行过程实施强有力的制约与监控,最终实现控制公共权力非公共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提高公民素质可以使公民在时机成熟时能够收回国家权力 ,也可以使公民在国家权力必不可少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宪政的法治通过对政府权力的限制 ,是体现和维护公民民主权利的最有效形式 ;政治伦理的德治在降低法治运行成本的同时 ,可以提高民主的运行效率和消解民主运行的外在紧张和压力。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民主良性运行的三种维度。  相似文献   

10.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存在于高校内部的两种基本权力形式,文章分析了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与学术自由的关系,并探讨了学术权力的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行政伦理研究中的平衡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伦理实践中,人民对于公务员及政府往往提出过高的伦理诉求,因而,行政伦理研究应注意平衡性问题。事实上,可以借鉴行政法对处于权力高位的行政主体进行平衡性的制度设计的做法,对反映行政主、客体权利和利益关系的行政伦理进行平衡性研究。在当前的行政伦理研究和实践中,行政伦理的平衡性设计应着重于研究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既要研究行政主体伦理,同时也不能忽视行政客体的伦理建设;二是在伦理建设标准方面,我们应该在综合考虑行政主体伦理标准的最高线和最低线后而选择中位,以确保行政伦理建设目标的达成和对行政主体激励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究竟国家最高赋税权力应该由君主一个人独掌还是由全体公民共同执掌,这是赋税伦理研究必须直面的根本与核心问题。先秦赋税伦理思想的共同特征是:主张国家最高赋税权力应该全部由君主一个人独掌。其差别仅仅在于君主是应该遵循赋税道德独掌,实行王道赋税;还是应该不遵循赋税道德,不受任何约束地独掌赋税最高权力。先秦赋税伦理是一种极为片面...  相似文献   

13.
化涛 《晋阳学刊》2008,(3):63-66
政权合法性问题是政治中极为敏感的问题之一,对其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说,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中政权合法性问题主要涉及三个层面:一是权源问题,即对权力来源的诠释;二是权力转移模式问题、即对政权更替的论证;三是对权力具体运作的规范问题,即对权力的制约。我们要积极挖掘传统资源的有益成分,融入时代精神,更好地服务于目前中国的政权建设和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公平制约效率的限度和范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平制约效率的限度和范围王晓升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处理好这个问题有助于一个国家在经济上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政策,推进经济的发展,在政治上更好地维持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的法律和政策体系的有效运行以及在伦理上使社会成员确立良好...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伦理构建中的法律协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伦理的构建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如何对网络伦理进行构建,学术界尚处于争论阶段。从网络伦理与现实伦理的关系切入,分析网络伦理构建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可以认定,在构建本质不同于现实社会的全新的网络伦理时,法律的协同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在此基础上,至少在网络社会中进行权力义务分配时,在出现网络纠纷或网络犯罪时,在政府的权力介入网络时,在民族间道德伦理发生冲突时,网络伦理的构建应有法律予以协同。  相似文献   

16.
权力,一般指国家权力、政治权力,是政治科学要研究的范畴。由于政治科学曾经长期遭贬斥,也由于过去政治生活长期不正常,现实生活中权力的运用和运行尚未完全纳入正规,权力滥用、权力崇拜乃至权力犯罪等现象时有听闻,所以人们对权力的认识便歧义纷出,产生了种种错误的权力观。我们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保障国家权力、政治权力正常运行,一个重要的思想条件,就是要确立和坚持正确而科学的权力观,即法治主义权力观。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界定权力伦理的科学内涵基础上,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构建权力伦理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主导工程。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权力伦理体系设想,并论述了加强社会主义权力伦理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权力伦理”虽然是一个现代概念,但在中国古代圣贤对国家政治权力的论述中已“脉络性”地包含着丰富的权力伦理思想,它蕴含于古人的政治理想中并展开为如下环节:一个以天道信仰为终极依据的权力来源;一套以政治、法律、伦理为系统结构的权力依托;一种以上天-人民-国家为同心圈层次的权力本位;一条以天意-君德-民心为伦理纽带的权力关系;一组以公正、廉洁、忠诚、效能为核心价值的用权原则。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古代的权力理性始终无法摆脱政权垄断、继承权垄断和神权垄断的制度困境。只有“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才真正回答了“谁之权力?何种合理性?”的权力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爱教 《北方论丛》2015,(3):139-143
从道德哲学角度来看, 弱势群体表现 "一" 和 "多" 关系, 即 "弱势" 是他们的单一性本质, 又呈现出多种 "弱势" 形态, 即政治、 经济、 法律和伦理的 "弱势"; 与此同时, 弱势群体还是一个伦理存在, 因为他们远离财富和权力中心, 基于此, 面向弱势群体的伦理援助成为可能. 面向弱势群体的伦理援助是给予弱势群体以伦理上的帮助和支持, 从本性上来说是一种精神援助, 也是保障弱势群体走向幸福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尉佩云 《北方论丛》2020,(3):118-125
历史研究成为一门职业的学科研究之后,马克斯·韦伯所谓的"价值无涉"在其中得到了彻底的贯彻。作为职业的史家,我们对自己的研究不苛求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而只求"如实直书"。如果我们承认"人在历史之中",历史学家并非上帝一般的历史看客,同时,我们作为历史学家一旦追问自己的研究在当前的意义和价值时,都会涉及历史学家本身的历史责任与历史伦理问题。以纳粹大屠杀为例,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人类理性的诉求导向和限度,在此历史正义在历史研究中依然是一个潜在性要素。在当前,对历史学家研究合法性逻辑的考量和对历史伦理的考察成为一个问题的一体两面。历史伦理和史家个体伦理是一个难以割舍的、相互关联的双向性思想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