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校长权力伦理建设之所以可能,一方面在于中学校长权力运行有其道德伦理基础,即公共精神、服务精神、人道精神。另一方面,中学校长权力伦理自身具有遏制中学校长权力腐败的作用。强化中学校长权力伦理建设基本的路径主要有校正与强化中学校长权力价值观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权力的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林 《学术界》2003,(4):171-177
权力与伦理的关系是任何政治实践和政治理论研究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之一 ,重新表述权力伦理就是援引一般社会伦理的核心原则 ,运用演绎的方法 ,在权力领域中建立以权力为专门约束对象的社会伦理子系统。该子系统对应于权力的形成、结构与运作方式 ,能够具备逻辑上的自洽性与周延性。作为规范研究的必要补充 ,社会情境也适当纳入本文讨论范围  相似文献   

3.
制度伦理及其限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生活世界的道德普遍陷入了危机。道德领域的“诸神混战”引发了道德共识的丧失、道德一致性的“乌托邦”;道德合理性的价值诉求从彼岸世界到此岸世界、从神到人的转变动摇了道德合理性的根基 ;功利论、德性论、目的论、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等从人的不同特性出发 ,立足于不同的道德预设原点 ,进行着前提不可通约的论战 ,各自表述着自己的话语系统 ;社会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又使得人类的永恒悖论命题如社会的公义、自由的秩序、个体的欲望等 ,因获得了利益基础的强有力支撑而变得愈发不可调和。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徘徊于希望与绝…  相似文献   

4.
经济伦理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琼豪 《江淮论坛》2008,20(1):49-53
作为文化存在的经济伦理在实践有效性方面存在"目的一工具"的价值难题、经济伦理规范的有效性难题、经济伦理制度化难题.经济伦理实现其现实可能性必须超越这些难题,为此,经济伦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经济伦理作为规导经济行为的文化手段必须以目的性价值为导向;必须既要反映与维护客观经济伦理又要体现人类的价值追求与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必须成为经济活动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一种共有信念.因此,经济伦理的可能性是有限度的,这种有限性还表现在经济伦理可能发挥作用的范围也是需要限定的.  相似文献   

5.
休闲教育的伦理限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海春 《学术研究》2006,47(5):62-65
休闲教育不应只强调休闲而忽视工作。休闲教育有一个从“谋生休闲”到“乐生休闲”的过程。物质生产是休闲教育的前提。以历史的维度来看,从工作伦理到休闲伦理的变迁反映了人类价值观的不断更新。但是“谋生休闲”仍然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休闲教育目标,休闲教育更不可忽视工作伦理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肖祥 《中州学刊》2005,(1):127-129
制度性道德关怀从制度规范上为个体道德的形成、道德意识的培养、救助性道德力量的彰显和避免社会转型期间的道德"真空状态"提供了保障.但是,一个社会伦理秩序的建设应该从全方位考虑,消除社会的道德危机仅依靠道德制度化是远远不够的.制度性道德关怀的作用是有限的,最大的局限性就是忽略了道德主体性发挥.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界定权力伦理的科学内涵基础上,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构建权力伦理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主导工程。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权力伦理体系设想,并论述了加强社会主义权力伦理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权力的运行应该受到权力伦理的引导,权力伦理的基本精神应当涵盖权力伦理核心价值的坚守、公共节操的培育和强化、权力边界的制度规约等三个方面.应当倡导权力伦理的核心价值,确保权力对权利的忠诚,保障公共价值的实现;高扬公共节操,培育权力主体的公共德性,让权力主体形成健康、高尚的道德人格;设置权力边界,强化制度对权力的伦理约束功能,使民众尽享权力之利而免受权力之害.  相似文献   

9.
行政行为伦理妥协是一种特殊的行为选择,表现为择小善弃大善,行政行为伦理妥协似乎与公共行政追求公共利益的宗旨相背离,但它又是公共领域不可回避的现象。要确保行政行为伦理妥协获得合法性,得到公众支持,必须从目的、手段和行政人员心理三个维度进行严格限定,确保它只是出于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目的而不是以权谋私,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不是贪图方便的随意之选,行政人员会感受到一定的心理煎熬而不是冷漠对待。科学限定行政行为伦理妥协,有助于规范行政人员职权行为,避免他们假借妥协之名行渎职之实。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中的权力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伦理不同于权力道德。当前中国社会诸多不和谐问题的产生大多与权力伦理缺失有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建设权力道德,更要构建权力伦理。构建权力伦理不仅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可能性。构建权力伦理是制约权力这种"必要的罪恶"的必然要求,也是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的现实要求。构建权力伦理的可能性既在于权力是一种可以受到伦理法则约束的正常需要,也在于合理的制度设计可以使权力弃恶从善。  相似文献   

11.
"责任"作为一种应用伦理,它在整个伦理体系中不是源生的,而是由以"自由"为代表的基础伦理衍生的。"自由"是整个伦理体系建立的基础之一,是个体的天赋权利,不能侵犯他者自由的共识构成了个体之间自由的止限。公共权力的责任是为了维护个体自由,而非相反。公民个体权利的在先性、权力与权利力量对比的失衡以及公职人员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构成了公共权力责任的三个伦理来源。  相似文献   

12.
韦伯将世界上的伦理归为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两种类型。政治的本性在于追求和运用权力,这决定了暴力手段在政治领域中是必要的.在政治活动中遵循信念伦理,将会不能承担相应的政治使命或者陷入逻辑上的自相矛盾之中。而唯有遵循责任伦理,才能缓解道德信念和政治使命之间的冲突.责任的政治要求政治家具备激情、责任感和判断力三种品质。责任的政治亦体现了韦伯的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13.
行政权力从属于民主宪政的制度安排,立法、行政、司法的分权制衡机制能够有效地控制行政权力并减少行政权力的异化,从而达到保障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立宪目的。行政权力的起源及其本质说明公共行政伦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宪政民主的制度安排;公共行政伦理的建设应本着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政治学逻辑,主要采取法制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人类道德培育的规律和城市化进程中传统伦理控制力的失效,呼吁道德建设走伦理制度化之路。作为道德建设日益重要的部分,环境伦理的制度化是环境道德建设的未来趋势,也符合环境伦理作为一种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特殊伦理的特征,同时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环境伦理制度化主要有环境伦理基本原则和要求自身的制度化以及环境伦理渗透到已有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法规当中的两种制度化路径。环境伦理的制度化既具有一般伦理制度化的普遍限度,也存在其特殊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青年话语生产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指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明确自身话语身份、掌握话语权力和规范话语行为的话语生产和传播过程。基于新时代青年话语生产的空间维度,青年话语身份决定了青年话语生产的定位空间,青年话语权力阐释了青年话语生产的发展空间,话语伦理规范了青年话语生产的价值空间。青年话语生产的本质要求和价值旨归是"青年掌握话语",青年利用自身话语权力表达主体意志和利益诉求,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相似文献   

16.
"第四权力"与司法权力的运行存在从属律、阶段律、复杂律和敏感律,其中的阶段律最具统摄作用.不同的政治模式项下,两权的运行规律各不相同.发掘规律与设定规则,不能忽视或超越历史阶段,否则只能陷入盲目与混乱,对法治与宪政秩序的建构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17.
“权力伦理”虽然是一个现代概念,但在中国古代圣贤对国家政治权力的论述中已“脉络性”地包含着丰富的权力伦理思想,它蕴含于古人的政治理想中并展开为如下环节:一个以天道信仰为终极依据的权力来源;一套以政治、法律、伦理为系统结构的权力依托;一种以上天-人民-国家为同心圈层次的权力本位;一条以天意-君德-民心为伦理纽带的权力关系;一组以公正、廉洁、忠诚、效能为核心价值的用权原则。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古代的权力理性始终无法摆脱政权垄断、继承权垄断和神权垄断的制度困境。只有“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才真正回答了“谁之权力?何种合理性?”的权力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甘绍平 《中州学刊》2020,(1):95-104
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创造发明的一种精巧的调节生产与消费的有效机制。作为一种人造之物,其本身无所谓道德与否。但从市场经济能够带来极大满足民众需求之结果的角度来看,它与伦理道德是有关联的。市场经济这种意义上的道德并不体现于企业家的素质之高尚与动机之善良,而在于市场经济这一机制的功能与结果的合道德性。具体而言,一方面,市场经济能够导致有道德意义的结果;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运行逻辑中能够反映出一些诸如自由、平等、诚信等重要的伦理原则。尽管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由的经济,有着自由的价值内蕴,但市场经济的自由并不是万能的,而是需要有其自身所无法创造的框架性条件的约束与保护,这一框架性条件充满着伦理道德的意蕴。没有国家建构的框架条件的保驾护航,市场经济就难以避免从自由到自毁的命运。换言之,市场自由的充分展开,亟须伦理道德的约束与矫正。  相似文献   

20.
传统人际伦理变异与权力寻租及其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定光 《船山学刊》2009,(2):214-216
中国社会是一个以熟人社会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熟人”待统中的人情、面子与权力的三要素的运作逻辑,在当下人际交往中发生扭曲性交换,并进而产生人际伦理的变异与权力寻租。因而实现人际伦理良性发展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熟人”传统。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层面探讨人际伦理矫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