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猃狁、鬼方的族属及其与周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族是在戎狄之间发展起来的,周族的兴衰与戎狄有着密切的关系。戎狄是先秦时期中原华夏族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混称。先秦文献对戎狄族类的记载纷纭繁杂,其族别至今仍扑朔迷离。曩昔王国维曾把商周间“西自汧、陇,环中国西北,东及太行常山之间”的鬼方、犬戎、(犭严)狁等都视为后世的匈奴族,但对其族属却未加区别。近年沈长云同志又提出(犭严)狁是白狄,鬼方是赤狄,姜氏之戎是羌族的观点,这对于戎狄族属的研究,无疑是前进了一步。但是,他认为(犭严)狁与战国、秦汉的匈奴是同一族系,鬼方赤狄与突厥属于同种,却仍有商榷之处。所以本文拟在探讨(犭严)狁、鬼方族属的基础上,兼论周族与北方戎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匈奴族源问题是一个难度很大的研究课题,而且至今仍未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在《匈奴民族起源于鄂尔多斯地区辩难》一文中,我们曾结合文献和考古学资料,考察了匈奴与自然地理环境,匈奴的葬俗、政治、经济、文化等诸问题,切断了匈奴与北狄在族源上的联系,从而否定了匈奴与鬼方、獯鬻、猃狁、北狄同族源说.在此,笔者谨就这一问题再提几点补充意见,以求教于诸位学者.  相似文献   

3.
匈奴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带的古老部族之一,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兴起,公元一世纪(东汉时期)衰落。河套地区和阴山一带是其诞生的摇篮与发展的舞台。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凭其才干,征服四周邻族,实现了鄂尔多斯诸部落的统一。并形成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幅员辽阔的奴隶制强国。  相似文献   

4.
匈奴是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中的一个游牧部族,强大时期,曾纵横于欧亚草原,在开发祖国北疆,沟通中西文化交流,丰富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上,有过重大的贡献。 自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匈奴族的祖先就弛骋于广漠的北方,先后称作鬼方、(犭严)狁、戎狄和胡,曾构成对华夏政权的严重威胁,商王武  相似文献   

5.
楚族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要追溯的楚族之源,是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草创楚国之前辗转迁徒而来的楚国统治集团及其族属的先族,不是荆楚之地土著居民的先族.春秋时代所谓"华夏"族称楚人为"荆蛮",楚人也毫不隐讳地自称"我蛮夷也",以别于中原诸国.不过,这种蛮夷华夏的分野并不反映鬻熊以前,也就是周文王时代以前的情况,而仅仅是西周春秋以后凝成的地域——文化观念.我们认为,所谓"华夏"族,无非是统治了中原,或多或少地融合并文明化了的蛮夷戎狄.华与夏原是黄河下游与中游东西对峙的两大部族,楚人的先族出于黄河下游的"华族"部落联盟.一楚人与鬲楚人与鬲有着特殊的关系.楚人最显赫的祖先就是祝融和?熊,出于楚族的变竟因不祭祀祝融、?熊而被楚国所灭(《左传·公二十六年》).可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夷夏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夷夏观念的形成与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演变紧密相联。据林惠祥对中国民族史的研究结论表明,中国远古诸部落之间由于长期不断的争战,逐渐形成了许多民族,并把这些民族概括为华夏、东夷、荆吴、百越、东胡、肃慎、匈奴、突厥、蒙古、氐、羌、藏、苗瑶、罗缅等16系。华夏族在中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农耕经济下先进的农业文明,与其他民族远离中原和游牧经济下落后的游牧文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华夏族率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夏的建立,确立了华夏族在诸民族中的统治地位,标志着华夏文化中心观念初步形成。此后,用华夏文化中心观作为判断和处理夷、夏之间关系的标准,产生了夷夏文化观念。夷夏文化观念包含着两个基本内容:一是确定了以华夏族利益为准则来处理华夏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关系的原则,二是确立了华夏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主要有汉族、戎族、匈奴族及东胡系的鲜卑族等。匈奴族等在其发展过程中 ,与秦汉王朝有战争、有和亲、有依附 ,也有文化的相互影响 ,是民族融合的又一高潮时期  相似文献   

8.
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主要有汉族、戎族、匈奴族及东胡系的鲜卑族等.匈奴族等在其发展过程中,与秦汉王朝有战争、有和亲、有依附,也有文化的相互影响,是民族融合的又一高潮时期.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说的中华民族,是指1911—1949年的中华民国和1949年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民族。文章认为,“中华”作为民族名称最初专指汉族的前身华夏族;作为国名则最早也是专指华夏族建立在黄河中、下游地带的“中国”。当时长江中游地带的楚族不在华夏族的范围内,长江下游的吴、越人也不曾入华夏族之列,更边远的其他民族群体也都不是华夏族。公元前3世纪末叶之后,秦朝和汉朝先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原来的华夏族为核心,形成了汉族;以原来中原地区的“中国”为基础,扩大了统治的范围,把非汉族的其他兄弟民族都包括了进去,组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此大家庭内,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现象一直延续至近现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经常出现分裂,国家的统一还是分裂,与当时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汉武帝击败匈奴与包头地区的收复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初年,正是匈奴奴隶主贵族势力空前强大的时期。这时匈奴占据了包头地区并积极扩张,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他们占据大漠南北及河套一带,还经常侵扰今河北、山西、陕西等省北部的广大地区,形成与西汉“势相抗衡”的局面,对刚刚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造成最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正> 在中国历史上,两汉不仅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经济空前繁荣的时代,而且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两汉政治上的内霸外王和学术思想上的儒法合糅,是秦和齐鲁等地区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反映。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内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黄河、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的古代居民,经过长期交汇融合,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形成了一个民族共同体,就是华夏族。华夏和其它各族在春秋战国时期混居杂处,交往密切,并没有清晰的界限。由于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之中,加上自然条件等的不  相似文献   

12.
禹族西兴东渐及其在黄河中下游的活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族或曰夏部族起源于上古西羌 ,并在岷江上中游地区积累了丰富的开发和治水经验 ,于传说中的五帝时期由西东渐黄河流域 ,成为尧舜部族联盟的重要成分。伴随着洪水治理和夏、夷两大族群的起伏跌宕的政治互动 ,禹族或曰夏部族的诸多支系在虞夏之际即已徙居或建国于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 ,为早期华夏文明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并在那一带留下了凝淀有丰富古代信息的诸多传说、史迹和今昔地名  相似文献   

13.
族兵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兵役形态.在北方草原,从有明确记载的匈奴族兵制到入关前的女真人,北方草原民族无不实行族兵制.族兵制是北方草原民族数千年来传承不断的一项重要军事制度.“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是族兵制最初阶段的本质特征.匈奴国家政权建立后,先后征服、统治了周边民族,迅速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其军队不再由居民“自动”组成,军队的组成具有了强制性,但这并未改变其全民皆兵、军政合一的组织形式.匈奴、柔然之后的北方草原民族政权是以“地区部落”组织为基础的,随着部落构成以血缘为纽带到以地缘为纽带的变化,北方草原民族政权实行的族兵制的血缘色彩逐渐褪去,地缘因素日益增强,并最终成为了主导.  相似文献   

14.
青铜时代今贺兰山一带有“驳马”生存。生息于此的氏族或部落以“驳马”作为自己的图腾以及氏族或部落的名号 ,又将自己生息地的山脉名之为“驳马”山 ,音译汉记为“贺兰山”。对贺兰山驳马岩画的确定和驳马为某一氏族或部落图腾的确定 ,证明今贺兰山一带是匈奴族兴起的地区之一 ,而这一部落之名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活动在历史文献中的不同称谓 ,又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社会动荡和频繁迁徙的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15.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在它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公元前209——174年)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匈奴征服了许多邻族,控地东尽辽河,西至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在我国北方,以漠北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奴隶政权。在匈奴奴隶制政权存在的过程中,河西走廊地区不仅在行政、军事上,而且在经济上都与匈奴族的历史活动息息相关。因而,在两汉时期汉匈间的全面斗争中,河西走廊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战场。鉴于此,我想对匈奴人在这个地区的历史活动,做一个初步探讨和研究。错误的地  相似文献   

16.
郁夷、大月氏的来源和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族,又作禺夷、嵎夷、郁夷,也作禺氏、禺知,是归姓东夷的一支,与(?)、胡、河为同族。它起源于山东、江苏交界地方,约当公元前五、六千年时,他们逐渐沿着黄河南岸而不断西迁,一支定居于河南中部的洧水一带,建立有国;一支继续过着游牧生活,沿着黄河东岸北迁,经河套到河西走廊,称为禺知,后叫大月氏。因被匈奴所迫,除一小部分老弱留居于祁连山一带称小月氏外,大部份北迁于伊犁河流域,后来又被敌国乌孙所败,西迁至中亚的阿姆河及阿富汗一带,建立强大的大月氏帝国、并侵入印度河及恒河中上游一带,与当地印度人结合,形成拉其  相似文献   

17.
近现代学术界将古代中国的民族分为华夏、东夷、北狄、西戎、南蛮“五大民族集团”,以活动在黄河中游的华夏民族集团人口居多,经济、文化较为进步。在漫长的交往、战争、迁徙、融合中,泛称为“四夷”的民族集团与华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断演变,有的衰亡,有的兴起,好像滚雪球  相似文献   

18.
早在春秋之前,汉族先世华夏族人口就陆续来到东北地区,主要有古商族、古燕族和山东半岛的齐人等.他们与这里少数民族之先世,还有华夏土著孤竹人并肩开发这一地区.共同谱写东北地区光辉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西汉与匈奴之间的军事斗争、匈奴民族的经济生业以及中唐地讠志、宋夏战争 ,大致勾勒出了当时祖国北部地区的森林植被状况 ,并引孢子花粉分析结果为证 ,供大家与相同地区现在的自然植被环境状况比较  相似文献   

20.
岩画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史的重要一站。贺兰山岩画的发现,为我们认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创造的草原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了岩画作者们的生产生活、原始信仰、风俗习惯、艺术审美观念以及那个时代的自然景观,是当时社会历史的忠实记录。贺兰山岩画与阴山岩画、阿尔泰山岩道,以及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北亚地区的岩画和苏联境内中亚地区的岩画所表现出的诸多一致性,更清楚地表明,整个北部草原地区的岩画,恰恰是分布在古代游牧民族从东到西的草原交通线上;在我国境内的贺兰山岩画和阴山岩画,又几乎是与长城并行分布在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南北交往的文化会聚线上。贺兰山岩画的一些特征,表明它与匈奴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中一部分应产生于匈奴时代,为匈奴族所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