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凡有丰富创作经验的书法家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一件优秀作品的产生 ,并非是理性的支配下冷静地、有计划地安排出来的 ,而往往出现在有意无意的挥运之间。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是王羲之与诗书酒友会楔兰亭之后 ,乘诗兴酒兴一挥而就的。其时激情喷涌 ,不能自已 ,仿佛笔下有鬼神。以后他重写此文 ,百遍终不及初。被称为“醉素”的僧人书家怀素 ,在创作时常常处于沉醉状态 ,而完全清醒时反而不能作书 ,“醉来信手两三行 ,醒后却书书不得”。这是书法家们梦寐以求的最佳创作状态———一种完全凭艺术直觉 ,在潜意识的支配下如癫似…  相似文献   

2.
清代,贵州出了两个鸿儒钜才,即康熙年间贵阳人周起渭,与山东德州田斐齐名,“清初八大文学家”之一;其次为清末遵义人黎庶昌,文坛誉为“北薛南黎”,乃薛福成和黎庶昌,黎庶昌还是清季著名外交家。贵州古为蛮荒,清代能出两个巨儒,乃黔人之荣幸。黎庶昌的“上穆宗毅皇帝第二书”,薛福成为《拙尊园丛稿》写序作“论时事”,都察院左都御史载龄等作“论时务”,我依据北京图书馆钞藏《黎菊斋先生手稿》作“论世务”。此疏《拙尊园丛稿》收入卷1前编,名“上穆宗毅皇帝第二书”。此疏对清“同治中兴”、“戊戌变法”和民国初元军政建设…  相似文献   

3.
范晔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中言,“常耻作文士”、“无意于文名”(《宋书·范晔传》)。何也?中国古人自先秦始就有重视立一家之言,轻视文词的思想。即便如文采一流的史学大家司马迁,也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自己追求的最高目标。这种观念到了西汉后期乃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仍有相当的影响。比如西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辞赋家扬雄到了晚年就非常懊悔少时之作品,视自己擅长的辞赋乃“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法言·吾子》)。三国魏时,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曾言及:“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  相似文献   

4.
杜甫《八分小篆歌》作于大历初夔州任上。从诗的最后一章“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看,当是应酬索求之作。李潮是杜甫之甥,留作品不多,主要是《唐慧义寺弥勒像碑》及《彭元曜墓志》;在唐代书坛名也不甚显,后来大概由于杜甫为之题咏的关系,方“见称于时”(周越《书苑》)。故朱鹤龄说:“(李)潮书初不见重于当时,独杜诗盛称之。今石刻在……,其笔法亦不绝工。”(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八引)《八分小篆歌》第一章说:“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绝不闻。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李…  相似文献   

5.
人文学院彭忠德副教授《也说“民可使由之章”》一文(载《光明日报》2000年5月16日理论版)根据《郭店楚墓竹简·遵德义》之“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对上句作出全新的解释。《遵德义》全文强调要用“礼、乐”等德去引导民众,因此,竹简此句标点作:“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于是《泰伯》章“使由”句标点宜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意则为:“孔子说:对于民众,应该用(礼乐之德)引导他们,不应该用(德)强制他们。”不久,彭忠德又发表《完整理解〈遵…  相似文献   

6.
朱正 《社区》2009,(8):9-10
一个作者写书,要写什么样的书呢?顾炎武的说法是:“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不可无,而后为之,庶乎其传也与?”(见《日知录》卷十九“著书之难”条)接着,他举了实例:“宋人书如司马温公《资治通鉴》,马贵与《文献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而其中小有舛漏,尚亦不免,若后人之书愈多而愈舛漏,愈速而愈不传,所以然者,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故也。”其实他自己的这部《日知录》,也就是他“以一生精力成之”的“后世不可无之书”。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注王沂暖《大学》乃《礼记》中之一篇,是四子书之一。有人说是孔于大弟子之一曾子所作,此盖臆测也,要之与《礼记》一书同为战国末年之作,但其思想内容,乃为儒家之绪余,则可信也。大学之遵,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所谓大学,与现在之大学乃同...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班门弄斧”,班,即鲁班(一作鲁般,《墨子》作鲁盤),相传乃春秋末战国初鲁国的巧匠公输般。因为他木工的技艺十分巧妙高超,所以人们一直以“班门弄斧”来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自不量力。多用作贬义,如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郢,指郢人;楚国郢都的巧匠。强颜,犹厚颜,不知羞耻意。有时用“班门弄斧”亦带有自谦意,如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曰:“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相似文献   

9.
冬龄书风     
气、力、韵、空,使王冬龄跨越“蜀道”,到达了一个属於自己的无人之境自古书家有草圣,而无真圣;书体有狂草,而无狂真。盖草书“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一笔入纸,纵横挥洒,实是写人生、写意气、写顿悟。胸中有丘壑、有不平、有忧愤、有愉悦,一寓於书,随机倾诉,无意於嘉,乃入佳境。故有人书俱老、书为心画、书如其人之说。有学者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草书则是书法的核心精神。因而,草书之难,难於上青天。吾家藏王冬龄的一帧草书《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这首…  相似文献   

10.
《广陵散》为嵇康所作得到了历代的公认。王德埙《琴曲〈广陵散〉流变初考》及其续文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观点作了论证。近有袁家浚撰文质疑。王德埙的文章从“常识错误 ,不便原谅”、“以偏概全 ,难以服人”、“尽信书 ,不如无书”三方面作了反批评。即主张以中古琴界所理解的“清”来释“清散” ;指出《太平引》之例为孤证。孤证不立 ,乃史学常识 ;所谓《广陵散》为“清商之散”之说 ,纯系缺乏常识所致的笑话 ;袁文对王德埙的后续成果一无所知 ,如业已通过对《广陵散》作谱系鉴别 ,在古谱统计学的基础上找到了嵇康作曲的直接证据。三国时代部分典籍有时忌之局限 ,其撰述简略 ,犯不着“百思不得其解”。嵇康为曹操的重孙女婿 ,官拜中散大夫 ,故有“忠君”思想。释“非汤武而薄周孔” ;关于《文士传》误传的《太平引》一例 ,已为信史《晋书》舍弃 ,成为史学“垃圾”。  相似文献   

11.
政企分开:难题与出路陈乃圣,陈明国有企业改革之初,就提出“政企分开”,并对政企不分是导致国有企业效益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形成共识。改革一多年来党和政府曾三令五申予以重视,政府机构的设置也经过几次调整,但政企不分这一难题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十四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世说》中九个不大引人注目的问题一一检视,认为:一、六朝人惯称《楚辞》为《离骚》;二、东晋一代重视吴声民间歌曲,《世说》是最早提及吴声歌曲的书;三、张湛曾撰《古今九代歌诗》七卷,《古今箴铭集》十四卷;四、世人以郗超比苻坚,非无缘故,乃同“好施”、“奉佛”、“广交才能之士”等;五、《世说》记泰山南城羊氏特多;六、《世说》记单忱后人“诸羊后多知书,而射、奕余艺莫及”有误;七、“羊孚年三十一年”是正确的;八、东晋士大夫作兴书扇;九、《语林》一书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3.
《管子》“至善不战,其次一之”的军事谋略战化军《管子》一书极为重视战争,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强调战争的重要性,认为“君之所以卑尊,国之所以安危者,莫要于兵”,“故兵者尊主安国之经也,不可废也”;(《参患》)另一方面又强调战争的危害性,认为“夫...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四大奇书之一的《红楼梦》,震古铄今,脍炙人口,多少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阅,而读者所得,见人见智,因人而异.我读《红楼梦》,深觉此书世态纷杂,人情繁奥,乃参透社会人生至理之作,非用心研读难有所悟.我虽爱读此书,然自知鲁钝,少有深见,惟觉作者曹雪芹在人物姓名的设定方面颇有艺术机巧和细致的锤炼功夫.洪秋客在《红楼梦抉隐》中说:“《红楼梦》妙处,又莫如命名之切.他书姓名皆随笔来凑,间有一二有意义者,非失之浅率,即不能周详,岂若《红楼》一姓一名皆具深意,推囫囵读之,则不觉耳!”《红楼梦》中大多数人物姓…  相似文献   

15.
“以杀青书”补议张子开刘向作书录所习用的“以杀青书可缮写”一语,历来有在“书”后逗和在“青”后逗两种读法。近来又陆续有文论之,如《漫说“以杀青书”》(《书品》1988年第1期,以下简称《漫说》)、《也说“以杀青书”》(《文史》第36辑,以下简称《也说...  相似文献   

16.
《诗经》“德音”考辨刘运兴“德音”一词乃商周习用熟语,于《诗经》中凡12见:1、《邶风·日月》第三章;“乃加之人兮,德音无良.”传曰:“音,声;良,善也.”笺云:“无善恩意之声语于我也.”2、《邶风·谷风》第一章:“德音莫违,及尔同死。”疏曰:“夫妇...  相似文献   

17.
安妮宝贝 《社区》2013,(23):12-12
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里写下一篇文字。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扈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  相似文献   

18.
《文选·报任少卿书》曰:“李陵既生降,其家声;而仆又似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文中“佴”,李善《文选注》①云:“如淳曰。‘佴,次也,若人相次也。’”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胜②:“佴(er),次,指罪居李陵之次(依王先谦说)。”杨金鼎先生《古文观止全译》“佴”下注③与王力先生《古代汉语》同。郭锡良先生等编《古代汉语》注④:“佴(er),相次,等于说随后。”《辞海》、《辞源》亦将“佴”洲作居次,随后,所引例证曾为《报征少卿书》中这段文字。这样释“佴”极不妥。《古今汉语实用饲典》及《新编汉语实用词典》皆…  相似文献   

19.
答同学问     
承询拙作《王国维评传》(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181页,新版同)称《颐和园词》为七言排律,是否有误?谨答于次:按:陈寅恪在《论再生缘》这篇著名论文中写道:“《再生缘》之文,质言之,乃一叙事言情七言排律之长篇巨制也。”又说:“弹词之文体,即是七言排律。……白香山之乐府及后来摹拟香山,如吴梅村诸人之七言长篇,亦可适用微之、惜抱之说也。”最后称:“如《再生缘》之文,则在吾国自是长篇七言排律之佳诗”王国维的《颐和园词》,作于壬  相似文献   

20.
秦汉弃市非斩刑辨张建国沈家本在《历代刑法考·刑法分考》中考证“弃市”时,根据《周礼·掌戮》郑注:“杀以刀刃,若今弃市也。”认为汉之弃市乃斩首之刑。又提到《史记·高祖本纪》:“偶语者弃市”一句下的索隐:“按礼云刑人于市,与众弃之,故今律谓绞刑为弃市是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