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朱文旭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4):78-82
土家族族源目前有各种说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巴人说,土著与巴人、汉人融合说,濮人说,乌蛮说.本文质疑上述几种说法,并提出土家族来源于"僰人"说. 相似文献
3.
屈川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9):32-35
我国古代铜鼓在四川南部南广河流域发展流传的历史表明 ,川南人是一支拥有巨量铜鼓的古代民族。珙县悬棺岩画中众多的铜鼓形象 ,是川南人铜鼓文化与悬棺葬俗交融渗透的历史记录 ,它们蕴蓄着人铜鼓文化的丰富内涵 ,积淀着人社会发展的原始文明 相似文献
4.
李艳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2)
云南文山州丘北僰人作为我国西南古代少数民族僰人的后裔,因其历史原因和居住环境的缘故,文化特征尚能保留的相对完整。但改革开放以来,在现代化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僰人传统文化出现了式微的趋势。本文通过对丘北僰人语言、风俗习惯、服饰、手工技艺、传统文学、宗教信仰、体育医药等多方面的调查、分析,旨在对僰人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探析,以期僰人文化受到更多的关注,进而得以保护、抢救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普安州志》所载僰语与当代各主要白语方言的对比研究,认为至迟到清代中叶,贵州六盘水一带的白族仍然在使用白语;《普安州志》中所记载的僰语,与当代白语各主要方言差别很小,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误区及对策——以宜宾市僰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代新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1):46-51,78
宜宾具有独特的僰文化资源,然而僰文化的旅游开发却一直陷于困境。本文结合僰文化旅游开发的探讨,指出我国文化旅游发展存在对文化旅游资源的片面理解、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失衡以及资源开发方法单一等误区,提出解决途径和对策。强调对文化旅游及其资源的正确理解是文化旅游发展初期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策划旅游活动、进行景点设计和旅游商品的开发是我国现阶段发展旅游规划应重视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吐火罗人的族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1):102-105
以吐火罗语文献的被发现和解读为线索,结合语言学、考古学、体质人类学乃至遗传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吐火罗人是最古老的原始印欧民族之一,他们操一种属印欧语系西支Centum语的语言,在体质上也表现出典型的原始印欧人种的特征。只是由于各支吐火罗人各自的发展道路不同以及所处的地理、文化环境的差异,从而最终在各地以不同民族的面目出现在以后的历史舞台上。 相似文献
9.
日本大和民族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骥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2):64-68
本文从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体质人类学、遗传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不同角度,探讨了日本大和民族起源问题,提出绳文人源于我国古代越系民族(属南亚人种),弥生人中的外来系弥生人源于东夷中未西迁的氐羌系民族先民(属北亚人种),绳文系弥生人源于东夷中的濮系民族先民(属南亚人种)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11.
王宗凡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
鲁迅与柏杨都以鲜明的人格魅力著称.两人的人格建构,既有鲜明的共同点,也有迥异之处,整体上分别呈现出"高山"与"激流"的特征.鲁迅像一座悲凉深邃的苍山,伟岸挺拔,厚重、深沉;而柏杨则像一条发自高山深谷间的激流,充满自信的生命力,演绎激情人生.鲁迅和柏杨虽然人格建构有差异,但他们都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他们构成中国的脊梁. 相似文献
12.
13.
偃师商城遗址为夏商分界线,是近来“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的共识。但“汤始居亳”在哪里?商汤从何处迁至西亳偃师商城,有各种说法。从考古和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地方史志考察,“汤始居亳”应在山西垣曲。垣曲商城遗址时间早于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商“汤始居亳”,“亳”的名称是因该城址位于亳清河岸,完成灭夏任务后,才迁西亳偃师商城,后扩大其亳邑为郑州商城遗址。 相似文献
14.
谢重光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晋江流域是福建南部(含闽南、闽西南)最早开发的区域。六朝以来,陆续有不少北方汉人迁入,因而在东晋时就在区域内设置了晋江县,为区域内有县级建置之始;晋江县在南朝陈代改为南安县,唐久视元年(700)于南安县东北界置武荣州,景云二年(711)改为泉州。土著越人、南来汉人和域外蕃客,共同生活在泉州这块土地上,经过长期的接触、交流、融合,彼此通婚,子子孙孙都认同泉州为自己的家园,且已形成特有的方言和特有的习俗,一个富有特色的人群———泉州人———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15.
仝秋红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9-73
博爱方言的代词系统比北京话的代词系统复杂,用法上也有复杂的交叉和互补现象。分类描写博爱方言的代词,重点描写其不同于北京话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关于以人为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世荣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6):78-82
在当前"以人为本"的思想研究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的"以人为本"思想,不是个历史观命题,它既不同于西方人本主义的观点,也不同于中国古代"以民为本"的统治术的观点,还区别于当代人类中心主义把人当作万能主体的价值观观点.它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7.
肖丽琼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99-101
白族服饰是白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劳动成果,它随着白族历史的发展,历经演变形成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它凝聚着白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审美情趣、宗教观念等各种文化心态。本文从青铜时代、唐初、南诏大理国、元朝、从明代到民国等时期论述了大理地区的白族服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认为,在二次革命中,柏文蔚一直站在反袁阵线的最前列,他高举反袁大旗,抨击袁世凯践踏民主共和、大搞专制独裁的罪行,并组成革命武装讨伐袁军.并对史学界"讨袁四督"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9.
龙湘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2):97-100
苗族服饰不单纯表现为某个民族专有的艺术形态,它的艺术创新过程,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经过接触、混杂、分裂、融合,按照人类造物的需要,通过群体审美观念的规范,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个性。苗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有形载体,反映出强烈的民族自我认同意识,凸显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主义精神,蕴藏着深层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