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间偶识     
一、《齐桓晋文之事章》(《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前一“欲”字,我以为是衍文。疾,疾恨之意。战国时代,国君剥削奴役人民,十分苛酷,人民自然产生疾恨之情,这种感情,是自然的流露,并不是“欲”不“欲”的问题。就修辞来说,有前一“欲”字,觉赘;无则简净。这句上文是:“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可知此“欲”字是涉上下几个“欲”字而衍。二、《赵威后问齐使》(《战国策·齐策四》): “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这句的“威后”,疑是“太后”之误。前文有  相似文献   

2.
圣·艾克须佩里的《小王子》是蕴涵哲理的给成年人读的童话。本文认为,《小王子》蕴涵着人生哲学:告诫现代人不要被统治欲、占有欲、虚荣心等欲望所异化,学学孩子,保持本真,忠于爱情、友谊,有责任感,有创造精神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3.
"心有他人"是道德的基础,是人际和谐的道德基础."心有他人"作为道德原则有三个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全社会提倡"心有他人",大力宣传、深入人心,道德建设可能出现新的局面,社会风气可能出现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4.
政务大厅在积极开展创新实践的同时,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部门协调难、窗口忙闲不均等诸多问题。量化政务大厅的服务效能,有效识别影响服务效能的关键因素,对于更快更好发挥大厅在"放管服"改革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献回顾与理论推演相结合提炼出大厅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以及效能影响因素指标,基于普查数据量化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服务效能,构建回归模型,同时考虑大厅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分别从总体和分区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服务模式、生产要素、服务内容均会对大厅服务效能产生影响,且各区域大厅的具体影响因素和因素的影响程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应因地制宜开展大厅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大厅建设标准制定;落实审批事项全面进驻大厅,丰富大厅服务种类,优化服务结构。  相似文献   

5.
老亦学而优     
老伴儿刚退休时喜好下象棋,时不时地站在小区下棋的人圈里观战。为了实战演习,又坐到了电脑前,进入"众联"游戏大厅,拉开架势与不相识的伙伴们开杀。厮杀中,有对手给他留言,欲沟通修好。面对着对方留在屏幕上的问候与咨询,老伴儿无语。因为他不会文字录入,无法将自己的回话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对手几次留  相似文献   

6.
可乐说法     
《可乐》2006,(12)
状态兵马未动,酒肉先行;个个灌醉,路路打通;你蒙眬,我蒙眬,你我正好签合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喜剧有心的无力,有力的无钱,有钱的无情,有情的无缘,有缘的无分,有分的正闹着离婚。——人生有太多的阴差阳错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上帝欲使人疯狂,必先使其买房!——房价之痛第一年:他说,她听;第二年:  相似文献   

7.
王海娜 《可乐》2008,(3):45-45
鸟飞于上,其欲在下,故死于网;鱼潜在下,其欲在上,故迷于钩。有个少年在少林寺学武,很想成为最出色的弟子。他问师父:"像我现在这样努力,要多少年才  相似文献   

8.
当前有些管理者只注重学习管理方法而忽视"格物"和"修身",其实,在古代著名的政治家眼里,"格物"和"修身"才是管理者的基本功。《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相似文献   

9.
道家思想对谋略研究有重要启示意义,道家著作尤其是《老子》中有一些论述可视为与谋略有关,比如"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善用人者为之下"、"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等。但《老子》以及其他道家著作并不等同于谋略书。道家一般都对"知"、"智"等持否定立场,也不提倡使用人谋,这是因为通过使用谋略即便会有所得,仍然会有所失,甚至有阴祸。从道家思想基本立场出发,对谋略应持的态度是懂谋略而慎用谋略。  相似文献   

10.
人才招聘市场的大厅内,求职者的长龙在招聘 摊位间缓缓地前行。嘈杂的人声、攒动的人头,真 让人感到求职竞争的激烈。一位身穿黑色束带风衣 的女孩,留着一头乌黑的齐肩短发,脖颈间飘着一 块缀满淡紫色小花的真丝方巾,仿佛一只展翅欲飞 的粉蝶。只见女孩将厚厚一叠简历抱在胸前,紧跟  相似文献   

11.
1中国古典美学中,“虚静”是某些艺术家所极力追求的极致境界。诗文曰静:“陶钧文思,贵在虚静”,“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作画言静:“夫尺幅之画,山水花草树石楼台人物之形,风云之变,纷然杂出其上,素之所余,几不足以容指。而善画者之画,则未尝有一笔一墨著于其间。此何以哉?静故也”;书法求静:“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音乐也讲静:“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这里所说的“静”即“虚静”,或者称为静思、空静、澄心、澄怀、凝神等,  相似文献   

12.
在朱熹思想中 “欲” 和 “人欲” 是不同的范畴, 其讲 “灭人欲” “去人欲” 并非要人 “灭欲” “无欲”, 而是主张克制不合于理的过分欲望。 虽然朱熹人欲说在中国后世也招致了误解, 但日本近世对朱 熹人欲说的漏读与误读却呈现体系化的特征。 这一现象酝酿于藤原惺窝、 林罗山等所谓朱子学的 “忠实介绍 者” 当中, 至古学派兴起后, 其内部各家儒者开始对宋儒人欲说进行猛烈抨击, 然而观点不尽相同: 山鹿素 行区别了周敦颐和朱熹无欲说的差异, 贬周而褒朱; 伊藤仁斋、 伊藤东涯认为 “主静” 不合于 “天地生物 之心”, 指出无欲是无意义的修养工夫; 荻生徂徕、 太宰春台则考究 “人欲” 在 《礼记·乐记》 中的内涵, 批判宋儒人欲说是对古典真意的背离。 朱熹人欲说被古学派如此误读, 与近世早期朱子学与阳明学对欲望的 严格主义演绎有关, 藤原惺窝、 林罗山等的人欲说中并未传递出朱熹对 “欲” “人欲” 的区分, 而阳明学者 中江藤树与熊泽蕃山则极力表现着儒家无欲境界的奇妙。 这些诠释传统共同构成了古学派理解朱熹人欲说的 历史文脉。  相似文献   

13.
高梓梅 《南都学坛》2006,26(4):46-49
道教的消灾祈祥法术在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贾府,无论主子或奴婢,有的佩戴护身符欲消灾避祸,“仙寿恒昌”;有的炼丹烧汞欲升为神仙;有的打醮设道场欲解除冤孽;有的作法欲诅咒他人等。然而,那些欲消灾者病缠身,欲成仙者命早亡,欲害人者先害己,落了个烟消云散的悲惨结局,无不笼罩着浓重的“悲凉之雾”。撩起悲凉的雾纱,可以窥探出曹雪芹对道教“助教化”无望又找不到“补天”良策的彷徨苦闷心情。曲曲悲歌实际是曹雪芹对道教信仰及其法术失灵的形象化宣泄和标示。  相似文献   

14.
对于<明史>修纂,清初史家潘耒在<修明史议>中提出八条主张,即"搜采欲博,考证欲精;职任欲分,义例欲一;秉笔欲直,持论欲平;岁月欲宽,卷帙欲简",涉及史料采集、史事考证、分工合作、修纂义例、史家立场、评判原则、修纂期限、史书卷帙等,对于当时<明史>和后来的<清史>修纂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天理人欲之辨是宋明理学的一桩重要公案,它经历了一个从"存天理,灭人欲"到"天理就是人欲"的发展过程。发生这一转换的主要原因有三:即宋明理学理欲论的内在矛盾,程朱理学的政治化,中晚明时期社会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爱滋悲歌──五个爱滋病患者的故事天实“早知会日月必当初……”A站在机场大厅里手棒HIV化验单哭了。“爱滋,阴性,第IV型…”A回忆在扎伊尔的人民劳工生活:站在赤道的阳光下,感到炫星、惶恐、不能自主。热、尘土、低的天、民吞吞的人群,空气里混合着迷乱的欲...  相似文献   

17.
正站在上海十六铺码头,外立面呈波浪造型的新建候船大厅正在内部施工。和候船大厅隔江相望,是浦东三座最高的地标建筑: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厦。候船大厅背后腹地高屋广厦林立,复星、交通银行、外滩英迪格酒店等标识悬挂在大楼上。倚靠着十六铺边的栏杆,眺望着黄浦江,温州人张莲英心生重重感慨。40年前,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写的是军中的生活,这一点,人们的看法是一致的。但对于“欲饮琵琶马上催”一句,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把“欲”理解为“正想”、“刚要”等;把“催”理解为“催促”、“催战”等。我以为对“欲”、“催”两字的解释均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关于“欲”的解释,在这诗中我同意“开怀畅饮”而不赞同“想喝”、“正想”、“刚要”等。“欲”字在这里应取其本义——贪。(《说文解字》:欲,贪也。)在此,“欲饮”即为“贪杯” “畅饮”等。至于“催”,译为“催促”“催战”,笔者不敢苟同。《古代诗词曲名句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第一版)  相似文献   

19.
人性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对人性问题的讨论又必然涉及“情”和“欲”的问题。先秦诸子关于性与情、欲的关系有以下几种主要的观点:一为以情、欲为性,认为人的情感、欲望是人的本性;一为以性为情的基础,情由性出,情是性的外现;一种将性与情相对立,认为情感的产生是性的丧失。这些观点对解决现代人的情和欲的问题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仁敏 《山西老年》2013,(5):20-20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朝鲜时间),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签字仪式是在板门店会场区新建的签字大厅中举行的。那天,签字大厅布置得庄严朴素。大厅正中,向北并排排列着两张长方形的会议桌,它们中间是一张置放朝鲜停战协定文本的方桌。会议桌上铺着绿色的绒布,靠西的会议桌上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国旗,靠东的桌上有联合国的旗帜,在大厅西部是朝中方面的席次,东部是联合国军方面的席次。大厅北面凸字形突出部分,设有双方新闻记者的席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