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涂怀中的小说《西线轶事》中描述了这样一件事;某连队新来了6名女电讯兵,使得连队的空气骤然活跃起来。球场上,有女兵观看,男兵们更加生龙活虎;训练时,有女兵在场,男兵们尤真刻苦认真;打时,有女兵参战,男兵们特别舍生忘死……这就是“异性效应”的积极作用。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2.
超过16万名美国女兵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作战,这些跟男兵们面临着同样危险的女性,其实还承受着另一种隐蔽的苦难:性侵犯。  相似文献   

3.
一望无垠的大海,酷热难奈的阳光,枯燥单调的生活,除了涛声还是涛声的寂寞……这就是西沙群岛。这里原本是男性的世界。2001年5月14日,首批海军女兵踏上了这片热土,成为中国军队驻防在最南端的女兵。6年过去了,一茬茬女兵在这"天的边际,海的尽头",与男兵们一起战风斗浪,伴涛入眠,共同承担着守卫西沙,建设西沙的光荣使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我们带您走近这些驻防在西沙的女兵。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军方有意为女性军人设计战斗胸罩,以彰显加拿大军方一视同仁的精神。1997年冬天,加拿大军方在国防部召开会议,决定为女兵设计“战斗胸罩”。负责研制女兵胸罩的军服处迪兰奇报告,由于女人乳房形状、曲线、大小等各异,很难设计出统一型式的“战斗胸罩”。许多受征询的女兵也表示,她们情愿使用自己选择的胸罩,也不希望军方统一配发。军方高官认为,既然能够设计出在恶劣天候下保护男兵生殖器部位的军装,就能设计出保护女兵胸部的“战斗胸罩”,故游说国防部长艾格顿斥资240万元再研究女兵“战斗胸罩”。为女兵设计“战斗…  相似文献   

5.
一次喝茶聚会,朋友讲了一 则耐人寻味的故事,说某部队女浴室发生一起煤气中毒事件,竟没有一名男兵敢冲进去将中毒的女兵背出来,最后终因耽误了抢救时间,导致女兵不幸身亡。在一片哑然之后,关于女浴室的故事纷纷出笼。有两名女士的故事格外引人入胜,现转述如下。 故事之一:英勇无畏的大嫂们(叙述者:某集团公司20岁的晏姑娘) 那晚8点多钟,我约几位小姐妹一起去集团公司生活区女浴室洗澡。女浴室每三天开放一次,洗澡的人特别多。“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个比喻在浴室里也得到应验。好几台“戏”同时“献演”,说笑声、吵闹声透…  相似文献   

6.
正一提及南昌起义,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参加起义的铁血男儿。其实,当时起义军中不但有男兵,还活跃着一支女兵队伍,其中大部分是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员(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少数是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创办的妇女训练班的学员,共有30人,这些女学员可以算是人民军队的第一批女兵了。汪精卫叛变革命后,不少女学员便跟随叶挺、贺龙的部队来到南昌,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时,彭漪兰、彭援华和胡毓秀3人被分配到参谋团,其余27人分别被分配到叶挺的十一  相似文献   

7.
琴心 《伴侣(A版)》2014,(12):8-9
前不久,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来访。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的欢迎仪式上,在雄壮的国歌声中,151名最大阵容的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伍里,英姿飒爽的13名女兵持枪正式亮相,接受了中土两国领导人的检阅。参加欢迎仪式的中外宾朋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她们是我军历史上的首批仪仗女兵,其中身材高挑、容貌端庄的女兵队长程诚,一亮相便格外引人注目。2014年7月中旬,央视还特意在《军事纪实》节目里,讲述了她和女兵仪仗队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在茫茫戈壁滩,在弱水河边,在胡杨林中,生在基地、长在基地的女兵们,把一个情字深深埋在黄沙之中,单纯的环境、淳朴的个性,让基地的女兵们不言情。 坐在记者眼前的李艳,便是这样一位来自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女兵,她恬静的讲述早把记者带到了那个童话般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电影《上甘岭》中,当美丽的女卫生员王兰唱着《我的祖国》出现在荧幕上时,感动了亿万观众。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王兰”的原型王清珍至今还健在,她已经在荧幕背后雪藏了很多年。原国防部长秦基伟将军在回忆录中记述了一位朝鲜战场上的女兵事迹:“有一个女战士使我印象至深,她叫王清珍,只有17岁,她在五圣山后面的坑道病房护理20多个重伤员,这个姑娘为了解除战友的痛苦,帮助伤员排尿,情操之高尚,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0.
梁静出生在一个军旅艺术家庭,小时候性格十分倔强,从来不在外人面前掉眼泪。从小,她就喜欢顶着父亲那硕大无比的军帽到处乱跑。还常常骄傲地告诉每个见到她的人:“我是女兵!”得益于良好的艺术遗传基因,梁静从小便开始学习美术和舞蹈,曾经入选福建十佳体育礼仪小姐。长大后的梁静顺利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  相似文献   

11.
到部队以后,杨坤才从同学们的电话里得知,她是承德医学院当年唯一通过体检入伍的女兵。对于这个“唯一”,大学生士兵杨坤很看重,也很自豪。“我记得很清楚,到部队那天是2003年12月30日晚上,当时的天气异常寒冷,但我的心里却是热乎乎的。”她说。  相似文献   

12.
老人在往可乐瓶做成的水烟筒上装着烟丝,装好后,她抬起头,望着我说:“问吧,孩子。我就是你要找的那个慰安妇。”坐在老人的面前,很久很久了,我不知道该怎样对老人开口。如果有可能,我愿永远不向她提问,不问60多年前在她身上发生过的那些往事。老人将嘴抵在水烟筒上,她深吸了一口,接着又叹息般地呼出刚刚吸进嘴里的烟,开始讲起当年自己被日军强掠进慰安所的悲惨经历。1942年春天的一个中午,未满15岁的陈亚扁正在家中的堂屋里织着桶裙,嫂子和姐姐则在一旁舂米。突然,几个端着枪的日本兵闯进屋来。姑嫂3人吓得呆在那,不知如何是好。“日本兵叽哩咕噜的一阵乱嚷,眼睛在我们3人的身上扫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停留在我的身上。他们把姐姐和嫂子赶出了家门,然后用匕首割断了我身上系着的连着  相似文献   

13.
文彦 《老人天地》2010,(11):33-33
谢冰莹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女兵作家,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她四次从家中逃婚,两次东渡日本,并在日本的狱中饱受皮肉之苦,两次参军奔赴战场。  相似文献   

14.
稻草和巨石     
萍是一位离婚女人,离婚的原因很俗套,丈夫做生意发了财,找了一位年轻漂亮的新情人,逼着她离了婚。作为补偿,他给了她一套房子和10万元钱。最初的时候,我很同情她,一有时间就找她出来坐一坐,安慰她,和她一起痛骂那位负心男人。但是后来,慢慢的,我就开始回避她了。我害怕见她.也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曾是一位特招入伍的漂亮女兵,如花似玉,能歌善舞,她还是篮球运动员。然而,这一切都毁灭于唐山大地震那黑暗的瞬间。医生曾经断言:高位截瘫、只有头部可以自主活动的她,大约只能活5年。现在,30多年过去了,她仍然活着,并且有着令人吃惊的从容和美丽。写字对她来说曾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她却以一种异常艰难的姿势,亲自写下了这些文字,讲述她的欢乐与痛楚,讲述她对生命的感恩。  相似文献   

16.
R姑娘最配得上“平淡无奇”四个字。如果不是听说她喜欢闪闪发光的卷毛男,我从来没有记住她的样子。后来听说她是卷毛男众多爱慕者之一,本着八卦就狗仔到底的精神,我格外留意了她几次。那会儿她已经上了大三,头发半长不短,没有造型,脸圆圆的模糊一团。衣服穿得也是没什么出挑的颜色和轮廓,整个人很像写意不写实的中国山水画。这样的女孩,我们暗自揣测,给卷毛男做“备胎”都不够。  相似文献   

17.
痴迷写作,“丢”了婚姻又“被下岗” 王宛平在部队大院长大,父母兄弟都是军人,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她从小就喜欢文学,做梦都想当作家.15岁那年,她参了军.在部队,她整天看外国小说,和其他女兵谈论的话题也都是小说,那时候她开始试着写些散文之类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一 新来的女上司唐蜜对我有意思,但我对她并不感冒。对这种女高男低的恋爱模式,我是打心底里发怵。这完全是因为遭遇过前女友的惨痛教训。我们是大学同学,当初信誓旦旦地说要一起闯天下,组建爱巢。但后来,我和前女友的人生轨道出现了落差,她几次顺利跳槽,事业运越走越顺,人脉越来越广,在她那个行业圈子里渐渐有了名气。不过一年时间,她就完成了从蛹到蝶的蜕变。  相似文献   

19.
董福民 《老年世界》2014,(12):14-15
我今年73岁,属马,曾与马打了6年交道。1961年6月3日,年满18岁的我应征入伍,原单位内蒙古毛纺厂为我们举行欢送大会。我代表33名入伍的同志在大会上讲了话。毛纺厂多数是女同志,有一位女同志问我是什么兵,武装部部长王义大声告诉她:“是骑兵,骑上那高头大马,可神气啦!”  相似文献   

20.
袁丁  孙雁 《职业》2008,(4Z):4-6
她曾经是位英姿飒爽的女兵,也做过稳定安适的高校教师,如今却是美容化妆界很有名气的"朱校长";她开过美容院,卖过美容仪器,最终却还是选择了自己钟爱的美容教育事业;她自言不善言辞,不爱交际,但学生却遍布全国各地,在社会上口碑甚佳;她说自己最大的梦想是创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色彩体系,让每一个国人都神采飞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