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爱知大学经营学部川井伸一教授的安排 ,2 0 0 4年 3月 2 6日 ,我在名古屋见到了刚刚从中国访问归来的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的加加美光行教授。爱知大学是与中国有着特殊渊源的日本著名大学。其前身是 1 90 1年日本贵族院议长近卫笃麻吕在上海设立的东亚同文书院 (后发展为大学 ) ,1 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时 ,东亚同文书院大学被解散。 1 946年 1 1月 ,同文书院大学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聚集在一起 ,在名古屋重新组建大学 ,起名为爱知大学 ,意为尊崇知识。爱知大学成立后 ,以“为世界文化与和平作贡献”、“培养有国际素质和视野的人才”为…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形势下 ,日本文化正经历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在即将到来的 2 1世纪 ,日本文化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 ,发生怎样的变化 ?是日本研究者必须给以关心和解答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深入把握和更好地解答这一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与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事务所的支持和部分资助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于 2 0 0 0年6月 2 2日共同举办了“2 1世纪日本文化的课题——全球化时代的日本”学术研讨会。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增杰、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徐远和及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事务所所长助理野田昭…  相似文献   

3.
20 0 0年 1月 ,由日本主流派学者组成的“2 1世纪日本的构想恳谈会”向日本总理府提交了题为《日本的新天地在日本崛起》的“最终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 )。作为政治学意义上的理论建树 ,报告书试图构建一种政治制度的创新理论 ,其终极目的在于摸索出适用于新世纪的日本政治发展模式。一、“2 1世纪日本的构想恳谈会”工作始末世纪之交的日本正处在体制转换的激荡时期。当人类踏入新的千年 ,面对席卷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与国内各领域长期积淀下来的堆积如山的问题 ,日本将如何安邦立国 ?将如何发掘生存空间 ?将如何谋求持续性发展 ?一连串令…  相似文献   

4.
日本进口贸易的 30 %、出口贸易的 5 0 %在亚洲 ,但由于日本“重欧轻亚”的传统 ,其亚洲研究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 ,随着亚洲国家 (地区 )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中国的和平崛起 ,一向偏重欧美研究的日本开始高度重视亚洲的研究 ,出现了“新亚洲学”或“现代亚洲学”的说法。所谓新亚洲学或现代亚洲学 ,实际上是有别于过去日本“亚洲研究”的一种说法。日本过去的亚洲研究 ,着重研究亚洲各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社会传统等 ,而且是在“欧美文化先进”、“日本文化先进”的理念下开展研究的。“新亚洲学”是以东亚为中心 ,在经济、国…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 :2 0世纪 90年代是中国哲学研究比较活跃的时期 ,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文化哲学以其探讨中国社会转型期最深层的问题 ,即人的生存方式和文化模式的转变而使其具有突出的地位。出于对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的捕捉和理解 ,我刊从 90年代初就将文化哲学研究列为重点栏目 ,在某种意义上 ,“文化哲学 :跨世纪的思考”专栏记录了上一世纪末中国文化哲学研究所走过的历程 ,是那一时期我国文化哲学研究的一个缩影。本期我刊特邀邹广文教授、荆学民教授、邹诗鹏博士、洪晓楠教授、车玉玲博士对文化哲学的以往研究…  相似文献   

6.
肖向前 《日本学刊》2001,(4):143-144
读过高增杰同志的新作《东亚文明撞击——日本文化的历史与特征》(广西教育出版社 2 0 0 1年版 ) ,回味作者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 ,感受颇多 ,浮想联翩。目前我们正处在 2 1世纪之初 ,回顾激烈动荡的 2 0世纪 ,各种文明的撞击十分深刻。世界格局在近百年来多次发生巨大变化 ,日本本身及其同相邻各国的关系也曾经出现过很大改变。日本认为它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亚洲的一员 ,而在经济发达程度上则排入西方 (以欧美为主 )的行列。自从明治维新以来 ,日本主张“脱亚入欧”,学习西方 ,主动纳入西方轨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日本加入西方帝国列强队伍…  相似文献   

7.
杨卓冀 《日本学刊》2002,(3):153-157
“日本模式”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乃至发达国家学习的典范 ,历来为人们所推崇。然而 ,自从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直至现在 ,日本经济一直在低谷徘徊 ,这是否意味着“日本模式”的破产 ?如果是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 ?是政治的或经济的原因 ,还是地理的或文化的原因 ?如果不是 ,那么应当怎样解释日本经济的现状 ?怎样评价日本经济的改革 ?日本经济的出路在何方 ?由于涉及的领域太多太杂 ,对于上述问题 ,各个学术领域见仁见智。即使在同一学术领域 ,意见也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 ,无论日本经济、“日本模式”甚至日本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8月1 0~1 7日,第2 1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召开。会议的主题是“面向世界问题的哲学”。来自世界各国的约2 70 0位哲学家、学者和哲学爱好者会聚一堂,共同探讨当今全球社会的重大问题。会议主席约安娜·库丘阿迪(IoannaKu uadi)教授在开幕式的致辞中强调了这次会议的意义:这次会议将为人们讨论那些关系到我们时代和未来世代发展的人类生存问题提供一次特别的机会,以突显那些在讨论中通常被忽视了的问题。库丘阿迪希望这次会议能展示2 1世纪初的哲学和人文科学的状况,也使人们能够从中看到哲学和人文科学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9.
从宋明新儒学到现代新儒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中国文化哲学、传统学、新人学而进入和合学的探讨,认为和合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首要价值,是超越宋明新儒学和现代新儒学的尝试。作者指出,宋明新儒学的缺陷是把此在所以然与彼在所以然混淆起来。现代新儒学接着宋明新儒学讲,而有新理学、新心学、新气学之分。现代新儒学的基本内涵是:以民族生存的关切情怀,以融摄西方文化之新,而归宗为儒学的精神价值,并以重建儒家形上学为理论核心,以重立儒家理想价值为职志,以开出现代新“外王”为标的,体现出对于文化危机的反思,意义世界的追求,终极关怀的寻觅。但在当前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下,都有成为旧学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和美国过程研究中心 (CenterforProcessStudies)联合主办的“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 :怀特海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6月 1 7~ 2 0日在北京同春园宾馆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等 1 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2 0 0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探讨过程哲学与价值哲学的关系、怀特海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揭示有机的整体的世界观对新世纪价值和文化建设的意义 ,以及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对人类文明发展可能作出的独特贡献。会议的议题涵盖了怀特…  相似文献   

11.
20 0 2~2 0 0 4年,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国研究中心”的研究课题有:1 “中国近现代史”课题,下设“2 0世纪中国的城市社会”课题;2 “2 0世纪的中国文学”课题,下设课题为:(1) 2 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面面观,(2 )中国台湾文学,(3)巴金的《随想录》;3 “古代中国研究:两汉与唐代之间的文学与宗教”课题,下设课题有:(1)有关人性与情感相互关系的哲学讨论,(2 )六朝时期的文学、宗教与社会;4 “中国唐朝(7~9世纪———原文如此)的医学、宗教与社会”课题,下设“敦煌医学手抄本”课题;5 “现代中国与现代日本的教育、语言与…  相似文献   

12.
与日本对世界的其他重大影响相比 ,日本的现代化方式对世界的影响要重大得多。这种影响清楚地表明 ,你并非一定要采取“西方的”文化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达到繁荣昌盛。日本从 1 5 0年前打开国门之时 ,就打算只保持自己文化中的一点而不管其他 ,即所谓“日本精神 ,西方事物”。日本是怎样成功地做到这一点的呢 ?在某种程度上是源于它对国门缝隙的控制 ,这种缝隙会使种种新思想和新做法流传进来。当时的日本将军们把同欧洲人的所有经济和其他方面的交流限制在西南港口长崎的一个微型人造岛上。当美国人于 1 85 3年将舰队开进江户 (今东京 )湾 …  相似文献   

13.
张义素 《日本学刊》2001,(3):138-145
当前 ,日本正处于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变革之中。近些年来 ,日本的社会思潮发生了一系列明显的变化 ,这将对日本的内政和外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 1世纪日本的走向如何 ?这是中日两国研究人员必须关注和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深入研究和解答这一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于 2 0 0 0年 1 2月 1 8— 1 9日共同举办了“当代日本社会思潮”国际学术讨论会。中日两国青年学者围绕日本的国民意识、历史观、新民族主义、社会思潮等诸多问题 ,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交流 ,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一、关于当代社会思潮近年来 ,…  相似文献   

14.
王中田 《日本学刊》2001,(6):152-153
由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办的“变动期的东亚社会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2 0 0 1年 9月 8— 1 0日在南开大学举行 ,来自日本、韩国、加拿大以及国内的代表 70余人出席了会议。中华日本学会会长刘德有出席会议并做了主题报告 ,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在开幕式致辞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事务所所长山崎正亲、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也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着东亚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变革 ,从历史到现实 ,从微观到宏观 ,在学术上探讨东亚区域内的文化交融与发展变迁 ,以及东亚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过程 ,交流研…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 ,无论是研究日本近代文学抑或中国现代文学 ,“私小说”都是一个难以忽略的话题。1这首先是因为 ,“私小说”是近代以来日本文学中最独特的样式 ,它所表现出来的诸种特征直接联系着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个性。在这个意义上说 ,理解“私小说”不仅是认识日本的文学而且是理解日本文化、日本民族的精神结构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次 ,众所周知 ,中国现代文学的 3 0年历史与日本社会、文化、文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而其中“私小说”和“普罗文学”尤其引人注目。 2 0世纪 2 0年代 ,以“私小说”为主的日本近代文学 ,极大地影响了一代留…  相似文献   

16.
论日本经济萧条对东亚及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走出金融危机不久的东亚经济近期又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局面 ,甚至有分析认为目前东亚正濒临金融危机的“第二波”。导致东亚经济形势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作为其最大市场的美国经济开始“着陆”,但作为东亚第一经济大国的日本的经济走势同样也不容忽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与日本经济的关联度极高 :以往的东亚经济奇迹在相当程度上就是靠日本经济奇迹来带动的 ;近前的东亚金融危机也与日本的经济萧条和金融危机有着密切关系。那么 ,近期日本经济萧条的恶化甚至衰退将会对东亚及中国经济造成何种影响呢 ?一、东亚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以 1 997年 …  相似文献   

17.
衣俊卿 《求是学刊》2003,30(3):5-13
2 0世纪的人类文化精神处于一种背反和自我冲突的境遇 :繁荣与危机并存。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世界历史“轴心期”的理性文化精神框架在 2 0世纪一方面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潜力和可能性 ,同时也清楚地展示出自身的局限性或极限 ,因此 ,存在着人类精神新的、重大突破的可能性。突破的重要标志是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觉是我们理解 2 0世纪人类精神状况和历史深层内涵的核心。实际上 ,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焦虑是同一个历史进程和思想历程。 2 0世纪的文化危机一方面引发了以 196 8年的“五月风暴”为代表的自发的文化反抗 ,另一方面使文化批判成为 2 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主题之一。在 2 0世纪文化批判理论的谱系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以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现代国家批判、现代性批判等丰富的主题为我们全面理解 2 0世纪的文化危机和文化批判理论提供了最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8.
日本对东亚的直接投资态势、动因、效果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日本对东亚的直接投资迅速增长 ,逐渐成为该地区第一大投资国 ,泰国和菲律宾外来直接投资中的四成以上、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来外来直接投资中的二成以上都来自日本。1同时 ,对东亚直接投资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与地位亦随之空前提高 ,如 1 995年上半年 ,日本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一半就集中在东亚。本文拟就日本对东亚直接投资的基本态势、促动因素、经济效果与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探讨。一、日本对东亚直接投资的基本态势   (一 )日本对东亚直接投资的变化。日本对东亚直接投资在 2 0世纪 80年代后半期开始急速…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与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北京大学东亚学研究中心和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亚洲研究所联合主办 ,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协办的“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与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8月 2 1~ 2 2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来自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蒙古、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 1 2个国家的 1 0 0余名专家、学者及嘉宾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要围绕着在全球化不断发展、演变的今天 ,东亚各国如何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加强区域化合作 ,达到共同发展这一课题展开讨论。开幕式上 ,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教授、北…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自古即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区 ,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 ,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东邻日本即属于此东亚文化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 ,有关日本人及日本文字的起源问题1 ,亦均与中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古以来 ,在日本即有“天孙降临”的典故 ,中国则有“徐福东渡”之传说 ,中日之间更有“同文同种”的说法。但迄今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民俗学等领域的研究表明 ,从严密的科学角度考察 ,此类记载与传说有些是难以凭信的。至于日本人究竟起源如何 ?国内外学者特别是日本学者进行了深入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