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上,理论界长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其二是区域非均衡增长战略。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手段,均衡发展是最终目标。通常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实施不均衡发展战略是被视为促使经济快速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经历了从区域低水平均衡发展战略到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再到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一系列转变过程。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促进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协调发展,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缩小区域经济差别,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西方经济学者和我国经济学界都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做了研究,但其研究均未涉及发展方式转变的区域差异性问题。现阶段我国不同地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事实决定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质量的层次、经济结构的内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程度、区域经济开放度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国家对东西部应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策:东部应实行鼓励内生和包容性增长、提升发展层次与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由速度向效益、由国内向国外转型的政策;西部则应实行外延扩大式和内涵扩大式增长相结合、数量与质量并举、速度与效益并重、国内与国外统筹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郑青 《天府新论》1998,(4):88-90
东西部经济差距何以不断扩大,今后又如何才能实现东西部两大地带的协调发展,这是从现在起到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发展中需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近年来经济研究的热.欠问题。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1997年底已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周殿昆著(中国东西部市场关系与协调发展)一书,是探索这一经济热点问题的一部视角独特、观点新颖的力作。该书有以下一些特点:一、重视从东西部经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中,分析、揭示出两大地带市场关系的本质特征作者在书中指出,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由于受到封建制度及其抑商政策的严厉压制,中国…  相似文献   

4.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和西部地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媛 《兰州学刊》2002,(3):21-23
我国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各地区在自然资源、地理区位以及人文特点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异 ,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使得区域经济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大的问题 ,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发展 ,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十分关注的问题。自新中国建立至今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转变 ,都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粗浅的分析。一、均衡战略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所谓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其主旨在于强调缩小地区差别 ,主张国家投资布局应以落…  相似文献   

5.
要素流动与区域发展差距的理论和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发散理论对于中国地区发展差距的现状和趋势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由此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和启示: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并不像新古典经济学家设想的那样收敛;缪尔达尔等人的非均衡增长理论以及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的解释在我国得到证实;劳动力等要素流动的地区差异与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几乎具有同步变化的趋势;政府目前推行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中部崛起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十分必要;劳动力和资本向东南沿海地区的流动使东部地区的二元产业结构得以维系,这会在一定程度阻碍产业的梯度转移,不利于缩小东中西部差距。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区域经济理论是建国以来邓小平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是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指南。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 ,先沿海后内地的战略布署 ,以及正确处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内涵。江泽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邓小平区域经济理论的继承与丰富。目前 ,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是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从不平衡到平衡发展战略构想的必然实践。这一理论 ,不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基础和优惠政策,吸引了绝大部分的外商直接投资,而广袤的西部地区FDI微乎其微.外商直接投资在推动东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东西部原有的经济发展差距,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本文以1985-2006年为样本期,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与东西部经济增长差异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对于西部大开发的继续推进和实现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向大众化过渡阶段,然而,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既需要多样化的发展体制,也需要合理性的布局。高校在扩展的过程中往往被忽视其布局的合理性,进而带来了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并其非均衡发展状况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其基本格局是东部地区的发展远快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教育资源最为匮乏。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政府教育经费投入、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高等教育的非均衡发展给我们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需要重视高校布局的合理性及其适度超前发展的意义,对我国的高校区域布局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谢浩 《理论界》2014,(10):31-35
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是客观存在的,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条件要求,非均衡发展战略是绝大多数国家实现发展的主要方式。但是非均衡发展并不是目的,只是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手段。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到一定阶段,区域协调发展便成为必然。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之间具有很大的共同性——前者侧重于非均衡发展的极化效应,后者侧重于非均衡发展的扩散效应。鉴于区域经济的巨大发展差距,实现由非均衡到均衡协调发展的转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现状研究,探讨东西部经济合作的问题.选取其中制度的作用进行了全国总量层面的计量经济分析,得出结论制度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思考在东西部经济合作中应该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并且针对现状中的主要问题给出了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区域研究一直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兴趣.这种兴趣的中心可扼要概括为“区域经济的差异与平衡”.东西部在经济发展水平、投资环境、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是明显的.就其原因来说是多方面的,一是历史的原因;二是地理环境的不同;三是国家的投资与政策向东部的“双重倾斜”.如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现“均衡发展”,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全面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区域协调发展内涵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在总结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和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得失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它的本质含义是协调区域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实现区域利益的"分享式改进",最终实现各区域的共同富裕.区域协调发展的动态形式是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是通过非均衡最终实现均衡的发展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变动趋势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定量分析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的变动特征,探讨形成区际差异的原因,指出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山东省在今后发展地区经济的选择,最后,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4.
目前,广西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省域经济结构的适应性不强,表现为高等学校办学水平较低,高水平大学较少,且高等学校区域布局不平衡,无法适应广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对此,应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构建广西高等教育的"发展极",并发挥"发展极"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落后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同时根据各经济区域的内部特点,调整区域高校布局.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刍议魏后凯一、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1978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转轨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一方面,国家投资的地区布局由过去主要强调备战和缩小地区差别,逐步转移到以经...  相似文献   

16.
运用"梯度理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梯度理论是利用梯度差异,通过非均衡增长来促进经济全面发展的新理论,主要应用于区域经济学中研究生产力的布局.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运用梯度理论特有的运作机理,确定正确的梯度推移顺序,培育经济新的增长极,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可以有效地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促进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文耀 《人文杂志》2013,(2):123-1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也变得越来越大。这种差距是多方面的,高等教育也不例外。笔者从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出发,从自身发展和内部关联两个层面说明了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力图促进西部高等教育更好地发展,最终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格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解决非均衡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依法推进,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推进的法治化,不仅是发达国家解决相同问题的成功做法,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而且法治之路具有其他任何手段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非均衡发展战略与优势地区优先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非均衡发展战略的现状与实践改革开放初期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七五”时期 ,国家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时 ,提出了按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安排生产力布局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随后 ,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正式推出 ,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实现了优先发展 ,有力地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程。这一重大的战略举措 ,在理论界被称作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这不仅在全国范围内是如此 ,…  相似文献   

20.
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及其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建国之初便开始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先后经历了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总结反思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进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经验:要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处理好市场调控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以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