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的性别是先天的,但性别角色是由社会影响和个体自身的认同决定的。女性自出生开始,就在家庭、学校、媒体以及自身的认同共同作用下,从婴幼儿期与男性的无差别者、学龄早期的优秀者变为青年期的缺乏自信、惧怕成功的矛盾体。教育应加强女性的性别教育,使女性在心理上得到成长。  相似文献   

2.
蘩漪和曹七巧两位“疯女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同遭遇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个案,它昭示了以男性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对女性的角色的期待和认知,透露了现代文学史建构中存在的男权话语,表明了自我社会性别的建立与认同的过程,也是一个权力运作的过程。蘩漪是男性自我的他者,曹七巧是女性自我的替身。  相似文献   

3.
性别比例政策实施以来,一直不乏质疑的声音,其功能也有弱化倾向,其主要原因在于文化转型时期,人们对女性参政的社会认同出现了困境。社会认同是发生于人际间和人与社会之间的价值评价关系,它不仅直接表达着个人、群体和社会三种主体的价值评价,而且还规定着人们对待他人、群体和社会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女性参政的社会认同困境包括女性自我身份、价值观念以及制度政策的认同困境等三个方面。要优化性别比例政策,关键在于构建积极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4.
"义利之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观之辨,它具有深厚的人学底蕴;在人学意义上,"义利之辨"涉及的是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一个人如何对待"自我"、如何对待"他者"的问题;在个体认同意义上,"义利之辨"所内蕴的"自我伦理"和"他者伦理",形塑一种特定的自我观和社会观,为个体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提供一种道德框架.  相似文献   

5.
幼儿性别认同障碍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在3-6岁幼儿时期性别认同障碍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他们成人后患有同性恋、异装癖等心理变态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性别认同障碍,必须从幼儿早期开始防范。首先是性别认同障碍的界定,其次是造成性别认同障碍原因分析,最后是对家庭和幼儿教师性别认同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门自20世纪后半叶开始逐渐形成的新兴的独立学科,男性气质研究试图解构对社会性别和生理性别的单一理解。其研究理论在与女性主义的冲突、对话和结盟中经历了男性性角色,男性权威的表现,男性身份话语的生效方式及其与权力和权力抵抗的关系三个发展阶段。男性气质研究的理论发展表明有关男性气质、男性和男性在性别秩序中的地位已成为世界性的研究问题,且更强调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生理的差异不影响性别的建构,真正对性别划分起作用的是文化的规范,女性在社会性别体系下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她们通过外在的服饰和容貌的投其所好及内在的精神和道德方面俯首就范,对男性话语表示了认同和迎合,做了文化规范的良民和男性的附庸。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了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男性幼教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对761名幼师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男幼师生的专业认同、专业效能感、学业成就显著低于女幼师生,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水平显著高于女幼师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能显著负向预测男幼师的专业认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影响专业认同的路径包括:(1)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直接影响专业认同;(2)通过影响专业效能感间接影响专业认同;(3)通过影响专业效能感来影响学业成就进而影响专业认同。基于上述影响机制本研究提出如下心理干预策略来促进男幼师生的专业认同发展:第一,通过教育淡化性别差异认知来降低社会文化中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第二,学校可减少物质文化环境设置上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线索;第三,采用自我价值肯定干预、性别角色干预、内隐能力观等干预策略改变男幼师生的社会认知以抵御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汉语式微始于20世纪初,它见证了国人自我认同的危机,但这与当今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在综合国力提升之后,语言建设应该纳入重要的战略考量,因为语言不仅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而且涵盖着一种表征潜在价值观的话语系统。只有认同自己的母语,才能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的精华,才能促使国人认同自己的文化价值,也才能在与他者的对话中提升自身的话语分量。  相似文献   

10.
民族国家的阶级状况与自我认同的关系有两个层面:首先在民族国家的框架下,国家与个人是互相建构的,而这种互相建构又是以阶级政治为中介的。其次,在当代西方社会,中产阶级更是使自我认同成为一个社会基础。在社会性别方面,女性主义运动和性解放运动都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自我认同,它们都试图把人从私人领域的权力关系中解放出来,使人能在私人领域有更多的自由自主和自我把握。而在由多元族群所构成的民族国家中,族群状况同自我认同的关系也是与民族国家密不可分的。一个多族社会中的族群关系问题可能以同化或多元文化主义的形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
人的自我主体性是现代西方哲学的核心理论,而这种理论是建立在少数男性精英知识分子的立场之上的.后现代主义哲学瓦解了人的主体说,认为主体是被建构的,而不是完整独立、恒定不变的.女性主义者将这些研究成果纳入性别研究领域,提出主体性是男权压迫和男权控制的形式,作为人的主体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性别主体.也是被建构的,而文学叙述是现代性别建构的重要场域.现代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权力秩序和男性主体地位的确立,在于掌握了话语权的男性建立了一套"男性化主体"的自我再现系统,而女性的屈从和他者地位的形成,也是在于女性被剥夺了再现自我和他人的权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社会认同状况研究——以某高校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认同倾向量表对438名大学生的社会认同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认同倾向主要由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组成,其中社会认同除了其本身的内涵外还包括关系认同与集体认同;无论是个人认同还是社会认同,当代大学生认同中的积极成分要高于消极成分;影响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是政治身份、民族、性别、专业、生源、年级,但其各自的影响力度不大;政治身份、专业、生源、年级对社会认同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卡夫卡是20世纪文学史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的作家,国内对他的研究进行了二十几年,这些研究多是采用社会学、心理分析的角度。但是从性别视角的介入分析卡夫卡的小说,就会发现卡夫卡在男权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在作品中流露的对男权的否定和对男性主体意识的超越;另外卡夫卡的作品还体现了他尊重、认同女性的女性意识和对两性双向交流的渴望,他的作品因其所具有的这种超越性别对立的包容性成为真正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性别意识和社会经济地位对女性阶层认同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研究发现:性别意识整体上显著影响女性阶层认同,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正向影响女性阶层认同;性别意识对女性阶层认同影响的城乡差异显著,社会经济地位对女性阶层认同影响的城乡差异不显著。据此,提出健全法律法规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升女性素养以夯实女性的能力基础、强化权利意识以推进性别平等常态化等对策,以期不断促进女性阶层认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同性恋者身份认同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性恋者认同自身的同性恋性身份,不仅意味着将生理欲望指向同性以及具有特定的性行为方式,还意味着认同与同性恋性身份相关的角色和行为规范。"同性恋身份认同"既是同性恋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同性恋人群健康成长、社会稳定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对国内外近20年来关于同性恋身份认同研究的学术论文和专著进行梳理和分析,从相关概念、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角度出发,概括了同性恋身份认同研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总结归纳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研究特别是国内研究对于同性恋的社会认同部分的缺乏等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应该更多转向探讨同性恋身份的社会基础和支持手段,探讨社会认同机制以及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互动、农村同性恋社会认同过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性别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的重大理论建树,于20世纪90年代逐渐被中国的妇女研究者所关注并迅速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理论建构和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实践推进,推动了中国妇女的社会发展和男女关系的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17.
认同作为当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有三种理论取向。自我同一性强调的是自我内部的构建和整合,角色认同理论强调的是我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对自我的界定,而社会同一性理论是在群体成员身份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认同。认同的三种理论取向只有在互相补充、整合的基础上,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自我的认识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斯图亚特·霍尔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对认同性的研究秉承一贯的文化政治批评策略,提出认同是差异性中的同一,认同性是历史变化的,是一种认同政治.通过对认同性概念的梳理,霍尔还结合英国社会中出现的种族主义,提出了新种族性的观点,并指出少数族裔的自我认同是历史文化的认同,也是自我的一种想像性回归.  相似文献   

19.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是教师个体对自己作为专业人员身份的认知,既体现特殊教育教师与所归属专业群体所达成的心理契约状态,又体现了其对特殊教育事业意义及价值的评价与反思。在个人、重要他者、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身份认同以自我认同为核心,以专业自身为对象,并在与重要他者的互动中得以建构。基于关怀伦理视角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建构路径:重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消解专业身份认同无力感;构建良好的关系性状态,形成专业身份认同的持续动力;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情感养成赋权增能;提升教师自身意义境界,促进个体自我认同与自身完整。  相似文献   

20.
白族社会性别结社与族群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理茈碧白族村落的"打老友"、"十姊妹十兄弟"、"洞经会和莲池会"是农村男女两性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的社会性别结社组织,这三种结社组织中不断强化着村民的白族认同.随着男女两性社会性别结社组织人数的不断扩大,白族的民族认同也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