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之变化常常孕育出新的思想文化,而思想文化的变革必将引起人们的社会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的变化。也就是说,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孕育着不同的思想文化,而不同的思想文化导致人们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而这些思想文化却直接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变化。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中国美学的发展历程中明显地看到。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学界 ,在后现代问题清理中有了新的话语转型 :以共同对话取代话语对抗 ,以多元阐释取代话语霸权 ,用兼容并包取代话语独断 ,用承认差异的新思维代替强求统一的旧思路。社会科学在有效厘清后现代理论的负面效应的同时 ,正在不断摆脱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之间话语沟通的理论困境 .当代中国学术界在获得对历史和现实的新的观照中 ,接受新的文化理论变革理念 ,有了真正意义上文化社会的反思。这体现在 :后现代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反思、后现代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关系研究、后现代问题与神学思想的厘定、后现代社会科学问题的剖析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人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引进西方先进的产品和技术 ,到借鉴西方的各种法律、政治、经济制度 ,再到参照西方的价值体系和思想观念对中国文化进行全面分析 ,提出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宏伟口号 ,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一时期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全方位的 ,多层次的。从另一方面看 ,改革开放以来这二十年也是中国文化对西方产生最大影响的二十年 ,西方人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 ,对中国文化精神及其价值的肯定也超过以往。这一现实告诉我们 :每一种具有牢固的精神根基和历史传统的文化体系都不会从根本上被其他文化所取代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 ,任何一种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化体系也不可能不发生变化。中国学术界普遍承认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时期 ,它的文化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型变。为了进一步深入思考全球化趋势下的中西文化交流问题 ,本期主题研讨栏目推出这组短文 ,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热点问题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的中国社会充满了动荡,也充满了变革,在军事领导体制上则突出 地表现为军事指挥权的下移。名义上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周王室很快被弃置一边。随着时间的推移,春秋列国军事领导权下移的倾向犹为突出,具体表现是,一、周天子名义上的 天下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地位已完全丧失,二、相继崛起的诸侯霸主利用旧有的军事领导体 制的某些传统,代替周天子行使名义上的武装力量的统帅权;三、各诸侯国国君手握武装力 量,成为军政首脑。及至春秋后期,各诸侯国君对军队的最高领导权逐渐削弱。国君亲自在统 兵出征的指挥制度被军将统兵所取代。就军事指挥权而言,军权下移在春秋时期既是一个普 遍现象,又成为一个无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汤因比认为社会文化心理是推动文明社会产生、成长、衰落和解体的根本动力。在解体的文明社会中,社会成员在行为方式、文化情感、个人情感和生活方式上分裂为相互对立、彼此冲突的两种类型,它们才是社会解体的根本原因。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历史时期,应借鉴汤因比的相关思想,注重对大众文化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大众拥有健康的文化心理,这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任颖 《唐都学刊》2001,17(4):67-69
众多的历史研究者一直在追求历史发展的终极意义,但真正的历史并非所谓时代的思想代表在著作里构想出来的理论,而应是反映一个时代作为社会主体的芸芸众生的学术著述。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的文化史名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就是这样一本书。布克哈特用人文主义精神去剖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认为人,只有人,才是时代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国民的广义的心理状态,与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在心理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从传统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形成一冲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人的精神素质,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青年鲁迅对“中学”和“西学”都有广泛的接触和了解。他从比较和参照中看到传统文化的许多缺点,西方文化的某些优长,并从而使他在择善而从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富于时代色彩的新的文化意识。考察一下青年鲁迅在当时是如何更加着重于积极从西方文化中吸取先进的思想观念,对于我们今天在借鉴外国时如何摆脱单纯的技术设备,管理制度的引进而特别注意于更新自己的文化意识和心理结构,将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道德需要的文化心理基础;从中国现实生活的角度,窥探道德沦丧与道德回归的原因,从而得出在社会变革的时代,虽然存在困惑,但道德需要仍根植于人的社会本性之中的事实,最终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改普通的“你必须”为“你意欲”。  相似文献   

9.
当代人类社会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之中,使人们认识这一生活环境而又能引领人们走向新世界的,则是影响力巨大而又深远的传播文化.传播文化发展经历了口语文化、书面印刷文化、电子媒介以及网络文化三个阶段.从人类"语文"时候开始,"传播文化"就已萌发,源远流长,对社会影响巨大.使人们在心理上更甚于在地理上的接近.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变迁,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方法和内容瞬息万变.电影、广播、通讯、广告、电视等媒体有如长江后浪推前浪,特别是继电视媒介后网络应运而生,新媒体的诞生及多元化是新一场传播革命,并将传播文化推向颠峰,使传播文化特性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10.
正辛亥革命将中国社会带入了一个称之为"民国"的时代。那是一个混乱不堪的年代,也是一个满怀激情的年代,甚至是一个令人仰望的年代。在那个充满热血与激情、等待变革与重生的时代,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潜在力量,在旧与新的蜕变中苦苦挣扎。这其中,有些永远消逝,有些终于涅槃,而有些,却表现出与所谓"乱世"相符而又相悖的矛盾化繁荣,譬如书法。  相似文献   

11.
高方 《求是学刊》2013,40(5):130-134
《左传》是一部以男权文化为核心的春秋信史,但人类社会的两性格局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时代观念却使女性与婚恋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面对社会变革中的礼法规定与自身不可磨灭的人性诉求,《左传》婚恋中的女性有着"守礼"与"非礼"的双重表现,某些非礼性关系甚至引发了重大的家国之乱。《左传》婚恋叙事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考察春秋文化从"天命"转向"人道"的精神轨迹。  相似文献   

12.
心理疾患的社会文化根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心理疾患的社会文化根源上官子木人的心理疾患其成因是复杂的,不仅包含有生物因素、心理因素,而且还有社会文化因素。中国人的心理疾患无论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高发病的类型上都具有一定的人种文化特征,这是与中国人的自我结构、人格类型、文化习俗、社会化方式以及社会...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亚光 《社科纵横》2005,20(1):8-10
国务院两次批准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甘肃共有 5个城市 ,天水、酒泉、武威、张掖、敦煌。为使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进一步深入 ,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切实保护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武威为例证 ,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甘肃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这四个方面是 :丰富的文化遗产 ;时代的必然要求 ;名城的保护规划 ;经济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文化的变迁是客观存在于任何民族之中的普遍现象,因而对各个民族的心理及其发展产生影响,从而成为民族心理学、民族学必然要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动态研究来进一步理解民族心理的形成、发展及其与变动不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 一、社会文化的变迁因素 变迁在所有的社会文化系统中是一个永恒的现象。文化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们认为,变迁一般是由社会文化环境或自然环境的改变引起的。这里所称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人、文化和社会;而自然环境则是指具有某一特征的生态环境。人口密度的增加、与其他民族的接触,一种新的经济制度或政治制度的出现便属于社会文  相似文献   

15.
邓伟龙  尹素娥 《创新》2012,6(3):106-110,128
从多民族文化认同的角度研究刘三姐文化现象,探讨刘三姐文化符号对于多民族认同的作用、价值与意义,以及这个文化符号在多民族文化认同构建中的历史与变化是新时期刘三姐文化研究的深入和实际需要。刘三姐的多民族文化认同不但没有导致民族文化个性和差异的泯灭,还为多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和相互信任与包容的文化心理,这不仅为广西也为其他多民族地区和国家解决民族矛盾与冲突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语境中不同文化的密切交往,使文化心理的差异及相关研究的意义日益凸显。本文梳理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文化与心理研究的知识谱系和学科进展,包括西方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的知识互动与心理人类学的出现、跨文化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的学术旨趣与研究目标、本土心理学的兴起与研究思路等,认为立足于本土社会、文化和历史框架展开具有跨学科意义的文化心理研究,能够更好地把握心理行为的多样化形态,推动心理研究摆脱"欧美中心主义"研究模式,重建全球社会中相关知识体系的秩序与支配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磊 《浙江学刊》2002,(6):19-21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人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引进西方先进的产品和技术 ,到借鉴西方的各种法律、政治、经济制度 ,再到参照西方的价值体系和思想观念对中国文化进行全面分析 ,提出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宏伟口号 ,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一时期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全方位的 ,多层次的。从另一方面看 ,改革开放以来这二十年也是中国文化对西方产生最大影响的二十年 ,西方人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 ,对中国文化精神及其价值的肯定也超过以往。这一现实告诉我们 :每一种具有牢固的精神根基和历史传统的文化体系都不会从根本上被其他文化所取代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 ,任何一种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化体系也不可能不发生变化。中国学术界普遍承认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时期 ,它的文化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型变。为了进一步深入思考全球化趋势下的中西文化交流问题 ,本期主题研讨栏目推出这组短文 ,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热点问题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8.
张承宗 《浙江学刊》2001,(4):117-122
风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久而成的社会风尚、习俗,是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精神的和语言的诸多方面,各方面的风俗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而统治者的风俗政策,对风俗的形成、转变与演化,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分裂割据、社会动荡与剧变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整齐风俗诚非易事.风俗政策与风俗观念的多样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时期,尽管南北风俗不同又各有变化,但南北风尚处于不断融合之中.民间习俗、文化风气的交流与接近,使其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社会风气的开放性;二是个人追求的自由性;三是文化结构的多元性;四是鬼神文化的兴盛;五是风俗文化显著的地域差异.魏晋南北朝社会风俗和文化的这些特征,使其成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而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又是与南北风俗文化的碰撞和南北民族的融合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9.
论文化系统     
对文化系统这一概念的确立我以为也 要取具体、实证的精神。仅仅把文化系统理 解药物质——精神系统是不够的,还必须 作更细致的划分。要从时间—一空间、主体 ——客体、物理——心理这几个系统层次 上来把握文化系统,由此,才能更为全面, 多层次、多侧面地把握住文化的内涵。 时间——空间系统文化具有共时性 和历时性双重特征,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 处于由历史(时间)的纵坐标和社会(空间) 的横坐标所组成的时空坐标系中。从时间 意义上看,一定的文化都归属于特定的历 史的时代文化:从空间意义上看,每一种文 化又都属于民族的地域文化。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正>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能够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朱仙镇木版年画在新的时代获得了新的应用渠道,如装饰家居,作为礼品赠送亲友,作为商业宣传媒介等,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文化价值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