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客     
高志明 《领导文萃》2006,(7):166-166
有人养了一大笼子猴,并宰猴待客。当客人光临时,他就会穿着白大褂领着客人挑选猴子。笼子里的猴子们摸出了规律,知道白大褂一出现,便会有一个同伴将一去不复返,于是猴子们非常紧张,都拼命地往后躲。当客人选中一只猴子时,其它猴子就使劲把它往外推。被推出去的猴子,明显感觉自己死到临头,因此完全不做任何反抗,一动不动地任人宰割。其余的猴子在一旁幸灾乐祸地眼看着这只猴子被杀掉。这样一幕场景不断重复上演,最终猴子全部被宰杀净尽了。其实,假如这群猴子起而攻之,就很有可能会逃掉。但是,每只猴子并不知道其它的猴子是否会和它一起反抗,…  相似文献   

2.
杨程 《领导文萃》2005,(3):141-143
在上海流传着一个怎样让猴子吃辣椒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有一天,一个人向他的两个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猴子吃辣椒?”朋友一首先说:“那还不容易,你让人抓住猴子,把辣椒塞进猴子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对于这种解决方法,这领导个人摆了摆手说:“每件事应当自觉自愿的。”朋友二回答说:“我首先让猴子饿三天,然后,把辣椒裹在一片肉里,如果猴子非常饿的话,它会囫囵吞枣般地全吞下去。”这个人同样不赞成这种手法。那么,他自己的策略是什么呢?这个人笑着说:“其实这很容易,你可以把辣椒擦在猴屁股上,当它感到火辣辣…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笑话: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去动物园看猴,每当她们扔下一个水果时,猴子们就会做出一种让人开心的动作.母亲对孩子说:"你看猴多傻,只要人一扔吃的,它就会做出让人发笑的动作."  相似文献   

4.
弼马瘟效应     
伊明 《决策》2011,(2):61-61
两千多年前,我国一些养马的人在马厩中养猴,以避马瘟。据有关专家分析,因为猴子天性好动,这样可以使一些神经质的马得到一定的训练,使马从易惊易怒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对于突然出现的人或物以及声响等不再惊恐失措。马是可以站着消化和睡觉的,只有在疲惫和体力不支或生病时才卧倒休息。  相似文献   

5.
史坦普定理     
《领导文萃》2009,(23):122-122
一个国王叫人牵了只猴子来给自己做伴。猴子天性聪明.很快得到国王喜爱。国王周围的人也尊重它。国王对这只猴子更是十分相信和宠爱,甚至连自己的宝剑都让猴子拿着。一天,国王去游园林,只带了猴子。国王游玩累了.对猴子说:“我想在这睡一会儿。如果有什么人想伤害我.你就要竭尽全力来保护我。”  相似文献   

6.
猴子理论家     
孙绍振 《领导文萃》2011,(23):116-118
有一只猴子理论家,特长是逻辑推理,他最大的成就是发现了一个真理:不管是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还是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来推理,猎人的心都是黑色的,不管他们摆出什么样的姿态,其目的都是要剥夺猴子的自由。这个真理使原本愚昧的猴界如醍醐灌顶,猴子理论家遂成猴群的精神导师。  相似文献   

7.
庄子的故事里说,有个主人养了一群猴子,每天早上给它们吃三个果子,晚上给四个.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这群猴子不安分了,一直要求改善待遇.于是,主任说,好吧,从今以后每天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这下该满意了吧.猴子们听了,一个个笑逐颜开,从此天下太平.每天七个果子,什么都没有改变.聪明的人胜利了,愚蠢的猴子却一直成为被嘲笑的对象.两千多年来,没有一个人对此发表过疑义.  相似文献   

8.
古罗马的皇家宫苑豢养着一个猴子军团 成百上千的猴子被养在一个封闭的大院里,训练列队操练,分队进行搏斗。当然,这个军团并不用于战斗,而是用来表演,供人们取乐  相似文献   

9.
李正明 《领导文萃》2012,(22):56-59
2000年11月底的一天,纽约的《村声》周报在头版刊登了一幅漫画,画的是新任总统乔治·布什,但把他画成了猴子模样。这是因为美国有部家喻户晓的漫画《好奇的乔治》,主角是只叫乔治的总爱闯祸的猴子,加上布什长得也是三分猴相,人们就用这幅漫画来讽刺他毫无治国经验以及身上的莽撞劲儿。接下来的几个月,小布什跌跌撞撞地当起了总统。他笨嘴拙舌,为晚间喜剧节目提供了无穷的笑料,似乎注定成为一位平庸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言环境里,“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喜新厌旧”差不多是一个意思,在古代却不然,这个成语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说战国时有一个山里人,养了一群猴子,他每天上山采桃子喂它们,以前都是每个猴子早上四个桃子,晚上三个桃子,有一天他对猴子讲:“以后每天早上给你们三个桃子,晚上再给你们四个桃子。”不料这个方案遭到众猴子的一致反对,山里人最后不得不放弃了新的“朝三暮四”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读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从前,有一个卖草帽的人,在路旁的一棵大树下睡着了。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身旁的草帽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每只猴子的头上都有一顶草帽。他听说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于是赶紧把头上的草帽拿下来,丢在地上。果然,猴子也学着他将草帽纷纷扔在地上。卖草帽的人回家后,将这件奇特的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多年以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他遇到了和爷爷一样的情况:他在树下打盹,草帽被猴子拿走了。孙子想到爷爷告诉他的方法,便如法炮制。奇怪的是,猴子不但没有跟着他做,还直瞪着他看。此时,猴王出现了,捡起…  相似文献   

12.
<正> 云南某边检站查获了一车非法偷运的猴子。据说幸亏被查获了,否则将被不法分子卖到南方某市当作一道名菜被人们吃掉。 这事被一个小报记者打听到了,立刻编了一条消息,说这车猴子不论公母全是艾滋病携带者。许多报纸争相转载,反响非同寻常。爱吃猴子的人基本吓得半死,不吃猴子的人对吃猴子的人不但没有表现出起码的同情,还兴灾乐祸。可没过几天,一位有相当责任感的“科学家”专门为猴子作了体检,证实不但没有艾滋病,而且身体比较健康。言下之意:完全符合“食品卫生法”。于是,消息成了谎言,吃猴子的放了心,不吃猴子的白高兴一场。  相似文献   

13.
开会     
一可能从猴子刚变成人那时起,人类就学会了开会;甚至猴子还没变成人就已经会开会了。一群猴子扎成一堆,叽叽吱吱,那不是在开会吗?如果把开会定义为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就  相似文献   

14.
云南某边检站查获了一车非法偷运的猴子。据说幸亏被查获了,否则将被不法分子卖到南方某市当作一道名菜被人们吃掉。这事被一个记者打听到了,立刻编了一条消息,说这车猴子不论公母全是艾滋病携带者。许多报纸争相转载,反响非同寻常。爱吃猴子的人吓得半死,不吃猴子的人对吃猴子的人不但没有表现出起码的同情,而且幸灾乐祸。可没过几天,一位有相当责任感的“科学家”专门为猴子作了体检,证实不但没有艾滋病,而且身体比较健康。言下之意:完全符合“食品卫生法”。于是,消息成了谎言,吃猴子的放了心,不吃猴子的白高兴一场。说实话…  相似文献   

15.
金文学 《领导文萃》2011,(21):118-121
猴子般聪明的韩国人 韩国人看上去好像很聪明并富于智慧。其他暂且不论。仅国民收入达到一万美元,一跃成为发达国家这一点,就令人信然。如果没有聪明的智慧.就不可能跻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  相似文献   

16.
看动物学的书,我们知道,鼓掌并不是人类的专利,动物界中至少猴子和狗熊就会鼓掌。但与人不同的是,猴子和狗熊——落到人手里的例外——的鼓掌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赞成或欢迎,并不像人的鼓掌有时仅是一种表演,一个姿势,一次成功的动作伪装。因为人比猴子、狗熊聪明的地方在于,人知道鼓掌可以用来表示高兴、赞成或欢迎,但反过来鼓掌也可以掩盖不高兴、不赞成或不欢迎。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里,写到苏联大清洗年月里常有的情形:区党代表会议正在进行。主持会的是接替不久前入狱的新区委书记。在会议结束时通过致斯大林的效忠信。不用说,全…  相似文献   

17.
《决策》2008,(9):49-49
把5只猴子关在一个铁笼子里,笼子上头吊着一根香蕉。笼子外头有个机关,只要有猴子去拿那个香蕉,就会有高压水柱喷向笼子,所有的猴子就会被喷个透湿。刚关进笼子时,有猴子想去拿香蕉,但不知为什么有水柱喷过来,其他猴子也效仿,但结果都是一样,于是猴子们一起开会,达成一致意见:无论是谁都不能碰那只香蕉。  相似文献   

18.
妙喻     
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相似文献   

19.
正1. 自我管理。工作不养闲人,团队不养懒人。每天思考今天的工作价值几分,如果满分是5分,那么你当日得分是否可以达到4分?2. 学会投资自己的大脑。入一行,先别惦记着能赚钱,先学着让自己值钱。先值钱,再赚钱!学习是永远不会错的投资。钱是投资出来的,首先要投资大脑!3. 聚焦、坚持,才能到达终点。如果你觉得累,说明你在走上坡路。走下坡路,往往很舒服。没有哪个行业的钱是好赚的。选对行业,聚焦、坚持,才能达到终点。  相似文献   

20.
如果你能避免以下自招失败的蠢事,你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 做个让老板无法不用你的人。工作时间不要与同事喋喋不休。这样做只能造成两个影响,一是那个喋喋不休的人觉得你也很清闲,二是别的人觉得你俩都很清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