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如何利用财政支农资金形成农村集体资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是当前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新时代立论”。财政支农资金转为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是通过形成或壮大农村新型集体合作经济,将集体和农民个人利益联结起来,进而提高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等方式对农民的收入及其内在成分产生影响。利用试点地区四川省广元市572户农民问卷调查数据测算的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资金转为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对农民增收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力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农民个体拥有的资源禀赋差异会影响农民通过改革促进收入增加的程度,其中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拥有较多土地等自然资源并自愿投入改革项目,且选择留在家乡务农、工作和生活的农民,短期内存在总收入的增加不及进城打工收入的情况,但其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有增加;综合保障、区位差异和精准扶贫等其他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变化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1978 ~2006年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及结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有利因素,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却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救济费支出也未产生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预期效果.为此,要发挥财政支农支出积极作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应建立长期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坚持对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实行动态调整的原则,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3.
加入世贸组织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两个问题一个核心 ,就是增加农民收入。现在我们寻求在世贸组织框架下财政支农的有效方式也是为了实现农民增收目标。通过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发展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争得尽量多的比较利益 ,稳定持续地增加农民收入。一、青海农业财政投资的现状分析1.农业财政投资规模的实施分析农业财政投资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村水利气象部门的事业费 ,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 ,农村救济及其他。较长时期以来 ,我们在衡量农业财政投资规…  相似文献   

4.
增加我国农民收入,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影响我国农民增收因素主要有:农业现代化程度低,产品的商品率低,农村基础实施落后等原因。为提高农民的收入,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速城镇化道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政府始终是农业投入的重要渠道 ,而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是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加入WTO之后 ,为减少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冲击 ,增强我国农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现状 ,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  相似文献   

6.
农民分层是在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中国农民迈入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消除城乡差别的普遍规律和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后,在一系列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传统同质化的农民开始分化为不同的阶层,呈现“分层化”的特征。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问题,凸显对提升农民收入、层次和地位的关注。然而,作为国家惠农支持的主要手段——财政支农政策,在农民分层上存在投入总量不足、结构失调、效率不高等问题。通过建立职业农民与农转非者、农业主产区与非农主产区政府之间的博弈模型,结合现实考察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分层行为的影响,提出优化财政支农目标、科学调整支农政策、实现农业资源配置和农民分层的帕累托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验证财政支农支出增长和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并进一步运用计量回归测定当前财政支农结构的合理性,分析得出:财政支农投入仍然不足;为提高财政支农资源的配置效率,必须优先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财政对农村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8.
对1980—2007年辽宁农村居民消费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得知,农村居民消费对辽宁经济增长影响的弹性为0.890042;财政支农支出对辽宁经济增长影响的弹性为0.305216;农民收入对农民消费影响的弹性为0.364024。在此基础上应制订出促进辽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财税政策措施:增加有效需求的财税政策;增强财政转移性支付力度;加大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9.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由转移是资源有效配置、生产率以及农民收入的根本保证。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对下一期的收入增长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当期的收入增长具有负向影响,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应在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前提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0.
乔翠霞  刘韵致  杨晨曦 《东岳论丛》2023,(5):148-159+192
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的关键核心。本文基于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财政支农调节作用下FDI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支农对FDI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有着正向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财政支农对农业技术创新表现出了显著正向且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财政支农在越过0.095门槛值后,对农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化水平较高和财政分权程度较高的地区,财政支农对FDI影响农业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本文为开放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传统和基础产业,财政支持是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手段。基于县域层面的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协整和脉冲响应分析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值影响显著,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且县域层面与国家、省域层面研究结论差异较大。因此,发展农业经济要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整合现有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农口部门,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和考核机制,加快推进农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我国省际财政支农支出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板数据和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省际财政支农支出绩效的实证研究表明,财政在小口径支农、科技支农、基建支农和农村社会救济方面的投入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即支农绩效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科技支农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显著;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绩效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以及省际间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各DEA无效省区在四项支农投入上存在不同的改进方向,其中基建支农支出的改进潜力最大,紧迫性也最高.  相似文献   

13.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首先解决"钱从何来"的问题。由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政府公共财政支农资金须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但学界对公共财政支农支出对于私人部门投资的影响作用的观点分歧较大。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农支出对于私人部门投资的影响,然后基于2007-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和分位数回归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从整体上看,考察期间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于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但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和非对称性等特点;结构性财政视角下地方政府财政的三类支农支出发挥"挤入效应"的机理大致相同,但效应大小有别且各有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挤入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农投资规模巳成为各级政府近年来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手段.但我国在财政支农投资法律依据、管理监督机制、支出结构及项目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财政支农投资涉及国家、社会与广大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以及各级政府的职责分工与权力划分等关系,我国应制定<财政收支分配法>、<农业投资法>和修订<农业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来完善财政支农投资法律体系,并依法规制财政支农投资行为,才能保障财政支农投资的公平、安全与效率.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农业是乡村最大的产业,较高的农业生产率是农业产业振兴的基础和保障.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推动因素主要为技术进步效率,但近些年技术进步效率增速呈下降趋势,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也有所退步,公共财政支持政策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从财政支农支出总量、时期和区域效应来看,财政支农政策效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显著,但需要明确支持重点、优化支持结构.为提高财政支农支出效率,要逐步加大粮食主产区工业化成果向农业转化和应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职业培训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民职业技能,适度扩大农地经营规模,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动农业向纵深发展,实现农业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可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财政支农资金与农业生产总值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河南省财政支农资金支出效率不高,需要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出水平,优化财政支农结构,提高资金管理水平,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等措施,提升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提升河南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支持新农村建设是财政责无旁贷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财政要做的事很多。其中,降低中央财政集中度、归还农民土地收入、着眼于实现农民的利益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是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中要开展的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这四个问题,其他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新农村建设目标就初步实现。基于这样认识,本文集中探讨以上四个问题,对如何降低中央财政集中度提出若干思路,对归还农民收入的必要性作了重点分析,对财政支农重点提出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并重转变为集中于农民的意见,并提出要选准若干基础设施作为财政支农工作突破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自然的依赖决定了农业的弱质性,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与作用决定了农业不能在竞争中被淘汰,农业需要财政的支持。国外实践证明,农业的发达程度与财政的支持力度密切相关。我国农业令人担忧的发展现状决定了财政支持的力度必须不断加大。我国目前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已经具备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的实力。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并不违背WTO原则。应增加支农支出,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调整支农支出结构,明确支持方向和重点;加强支农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0-2009年山东省17地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引入气候因素的农业投入产出生产函数计量模型,对影响山东省农业产出的气候因素、政策因素和投入要素及各变量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09年山东省农业产出增长的主要支撑是财政支农支出、机械动力、化肥、播种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的增加。月均降水量的平均贡献率为69.61%,月均气温为-0.05%,降水对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分地区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鲁西南地区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鲁中地区、鲁西北地区和半岛地区;降水对四个区域的影响都非常大,均大于45%;气温变动相对不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加剧,需要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技术研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980~2009年山东省农业经济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山东省第一产业GDP,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以及财政支农支出四变量的无约束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以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对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动态分析,进而探讨了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以及财政支农支出对山东省农业经济的增长有重要的影响,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