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议会制度在近现代中国移植失败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证书,宪政的立场就是人的立场。目前,我国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宪政自然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和法律的焦点和核心问题。议会制度作为实现民主宪政的基本表现形式,又成为焦点和核心问题中的中心问题。议会制度在我国引进、演变、消亡的这段历史实际上也是一次法律移植的过程。然而,任何外国的法律制度介绍入我国则无形中随着我国的国情进行改变。实践证明,议会制度在近现代未能成功植入我国,正是由于它不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2.
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违宪审查是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焦点,何时以及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已成为中国宪政建设的一大历史课题.本文通过经济学模型的构建,从经济学的视角对我国违宪审查制度进行实证的研究.基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政治法律制度,中国违宪审查制度应始终与中国的现实国情相适应,以社会发展对该制度需求的满足为边界,循序渐进,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宪政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和紧迫的问题.孙志刚案的发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宪政建设的迫切性,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趋势,结合其他国家宪政建设的经验,我国的宪政建设应从制度建设、宪政实践和宪法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建设,制度建设是前提,宪政实践是根本,宪法文化是基础,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乐松 《中华魂》2013,(7):22-24
近期,"宪政"再次成为一些媒介热议的问题。主张将宪政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和目标模式的"宪政说",其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向是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意在用西方多党制、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逐步取代我国基本政治制度,误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道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应当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坚定对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5.
宪法是一个国家民主制度的基础、法制的核心。历史上,宪法监督制度与宪法是同时产生的,并在长期的宪政实践中逐渐成熟和发展,任何法律,即使是最好的法律,如果不能贯彻执行,也不过是一张废纸。监督宪法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为各国所重视。现代国家一般都建立了适宜本国国情的宪法监督制度。本丈就是从监督宪法实施的主管机关的角度来深入地剖析宪法监督,从而阐述在我国的宪政体系下,人民法院在宪法监督中的义务。  相似文献   

6.
从税法法律主义的历史渊源可以知道:税法法律主义是现代宪政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它要求国 家有一个强大而制度健全的“议会”。本文论述了目前我国税法规范中实现税法法律主义的现实困境———立法简 单、征收执法模式需改革、税款用之于民观念虚化。税法法律主义的生成需要从税法的立法、执法、税款使用等方 面改革。  相似文献   

7.
财产权利与宪政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财产权利是人权和法律活动的核心,它的确立催生了法治,为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现代法治的政治形态-宪政奠定了基础。同时,财产权利尤其是私人财产权的保障又依赖民主、法治和宪政的构建。文章从考察财产和财产权利制度的历史演变出发,对宪政建设中财产权利的问题以及两者之间的矛盾进行探讨,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商事失信惩戒法律制度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我国法律体系中有关商事失信惩戒制度严重缺失,应确立法律制度建设在商事失信惩戒机制中的核心地位,并根据商事信用特点和我国国情确定立法基本原则,构建我国商事失信惩戒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与宪政是一种相互促进与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宪政的产生和发展是和谐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进程可以为宪政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基础。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和谐社会与宪政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我们组织了“和谐社会构建与宪政发展”的笔谈。在笔谈中,常桂祥认为宪政的实质内容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实施宪政是和谐社会形成的根本标志。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有益经验并充分结合我国的国情,积极推进我国的宪政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姜元奎、王彩云认为宪政自身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前提,宪政制度既是和谐社会的核心构件,又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平台,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宪政制度建设。董文芳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维护,不仅依赖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稳固的宪政制度,而且依赖于先进的宪政文化。宪政文化是支撑民主政治有序稳定运转的基石,没有宪政文化的支持,宪政制度不可能实施、确立与巩固。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与宪政是一种相互促进与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宪政的产生和发展是和谐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进程可以为宪政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基础。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和谐社会与宪政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我们组织了“和谐社会构建与宪政发展”的笔谈。在笔谈中,常桂祥认为宪政的实质内容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实施宪政是和谐社会形成的根本标志。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有益经验并充分结合我国的国情,积极推进我国的宪政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姜元奎、王彩云认为宪政自身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前提,宪政制度既是和谐社会的核心构件,又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平台,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宪政制度建设。董文芳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维护,不仅依赖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稳固的宪政制度,而且依赖于先进的宪政文化。宪政文化是支撑民主政治有序稳定运转的基石,没有宪政文化的支持,宪政制度不可能实施、确立与巩固。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与宪政是一种相互促进与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宪政的产生和发展是和谐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进程可以为宪政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基础。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和谐社会与宪政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我们组织了“和谐社会构建与宪政发展”的笔谈。在笔谈中,常桂祥认为宪政的实质内容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实施宪政是和谐社会形成的根本标志。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有益经验并充分结合我国的国情,积极推进我国的宪政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姜元奎、王彩云认为宪政自身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前提,宪政制度既是和谐社会的核心构件,又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平台,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宪政制度建设。董文芳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维护,不仅依赖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稳固的宪政制度,而且依赖于先进的宪政文化。宪政文化是支撑民主政治有序稳定运转的基石,没有宪政文化的支持,宪政制度不可能实施、确立与巩固。  相似文献   

12.
独具一格的立宪模式及其获得的巨大成功,使英国宪政问题成为人类学术史上最具魅力的研究课题之一,长期吸引着世界各国学者的注意。文章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英国近代早期的宪政史、法治、议会、宪政思想和观念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能为所有程序制度的具体实施提供指导,能匡约公权力的扩张性。能保障公民权利有效实现,它体现了程序正义的价值追求,是实行宪政的客观需要,世界多数国家通过不同形式将其作为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入宪问题,能为具体程序法治场域突出宪法的权威,其入宪才能使具体的程序法治更有效地实施,以保底性规范来避免法律的真空。“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入宪在我国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已成为世界宪政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宪政的核心价值及其实施的本土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宪政成为理论界尤其是法学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宪政追求的最核心价值是有效限制政府权力以保障个人的合法权利和基本自由.在此基础上,分析宪政实施的保障和探寻宪政实施的本土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宪法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宪政制度的建立离不开宪政文化。处于一个特定文化传统的我们,在接受来自西方的宪政理念时,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合,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们应该在公民中间传播宪政观念,进行普遍的宪政教育,同时,加强宪政制度的建设,以制度来推动和促进宪法文化的建构。设计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宪政文化道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文化。  相似文献   

16.
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宋教仁对资产阶级宪政理论有独到深刻的研究,本文以宋教仁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为核心,对其独特的宪政思想体系作了探讨。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在理论上较为成熟,不可否认他的宪政思想对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他在实践中却很嫩弱,忽视中国的国情而终于失败。而这正证明了一条真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7.
英国以议会制度为核心的独特的混合君主制在17世纪的形成,彰显出英国宪政革命浓厚的博弈色彩。从革命初期到“光荣革命”前的几十年中,先是国王对议会采取不合作策略;继而是革命阵营内部各派政治力量之间互不妥协;再后是议会妥协过度,君主专制复辟,博弈过程总是以零和博弈或负和博弈而结束。最后在“光荣革命”中,国王、辉格党、托利党以及两党内部各派,对各方利益要求理性地加以综合权衡,并在关键时刻和问题上适时地作出必要而适度的让步,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正和博弈效果,完成了建立现代宪政的历史伟业。这一过程启示我们,努力避免负和与零和博弈,争取实现正和博弈,是一条迅速取得立宪成功的便捷之道。  相似文献   

18.
湖北咨议局是试图推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下的一个省级地方议会的预备机构,却在资产阶级宪政请愿运动中一再受挫,由绝望颜色转向革命,在武昌首义中推波助澜。湖北咨议局立场的转变对于武昌首义成果的巩固与扩大乃至对于辛亥革命在全国的深入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组织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方宪政制度建立在对人的善恶双重性的认识基础上:人性的罪恶与卑劣,使限制国家权力成为宪政的核心问题;人的神性与善性,使保障个人权利成为宪政的根本目的。对权力的限制与对权利的保护,构成了宪政的基本精神,也体现出西方宪政的人性化的制度特征。  相似文献   

20.
由于法学院对于法律制度的缔造和变革、生成以法治和政治文明为核心的社会制度以及培育和传播包含人权、宪政与民主内涵在内的法治精神具有制度性的意义,在当前我国的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背景下,法学院应当以法律是什么和法律应该是什么、形式法治原则及其价值背景、制度上的法治理念内涵和价值层面的法治精神为知识对象,实现回应其制度性意义的知识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