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着重分析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内涵,认为这个论断突破了对生产力结构理论的传统认识,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生产力中起质变作用的重要因素。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发展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防止和平演变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定性力量。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力量是知识人才。知识人才、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构成了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框架。认真学习和领会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李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制度角度看,只有通过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从生产力自身角度看,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角度看,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是中国人民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只有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武装国民经济和国防,高速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才有强大的物质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理论历经数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在痛苦的折腾中,终于为多数社会主义的决策者们所理解和逐步接受。生产力,作为人类征服、改造自然,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能力,历来就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连在一起,而科学技术又总是与教育分不开。近几年来“生产力内包含科学技术”的论断,引起了人们普遍的重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现实启迪一、发展科技是发展经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二、发展科技基础在于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社去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首要原则。生产力的发展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并与社会关系的发展相还应.生产力是由诸要素构成的,其中科学技术处于支配的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的素质,由此而引起其它因素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受对社会制度的制约,应该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进行改革,以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政治、经济体制.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本文以马恩的有关论述和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o一生产力”理论为指导,就生产力发展的几个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个科学的论断。充分认识这一论断,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从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突飞发展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力系统质的变革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战略发展的需求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一种物质力量及技术手段 ;社会主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与思想武器。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是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必然。邓小平重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理解 ,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找到了一条根本道路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依靠科技进步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与社会主义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原先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既是严峻的挑战 ,也是难得的机遇。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正成为决定社会主义未来命运的关键因素。从本质上讲 ,社会主义制度是更能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制度。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作出了高瞻远瞩的决策 ,即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科技 ,努力抓住知识经济特别是信息化的机遇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以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预示着社会主义与知识经济的结合 ,将给社会主义带来光辉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实践中的悖论现象说明,科学技术固然在生产力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它却不能自发地转化为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正确的前提是:科学技术只有在相应的高效率制度的基础上才能成为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对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一,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看待生产力,阐明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与社会主义的联系。其二,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找到了一条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其三,把生产力确定为判断社会主义真伪的标准。其四,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应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发展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不同。他坚持和发展了以生产力为社会发展主线和最终起着决定作用的观点,尤其重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阐明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他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而回答了科学技术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因素。邓小平的这些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作出了新贡献,同时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不仅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理论,而且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将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为首要内容的"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最根本标准,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二——第一生产力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是证明“第一生产力论”是邓小平新政治经济学两大理论基础之一。第一部分阐述邓小平把科学技术范畴引入政治经济学 ,是对西方经济学假定科学技术不变为前提的否定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第二部分 ,通过“第一生产力”范畴的展开 ,揭示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在先、开路、定向地位和作用 ,为确立经济学研究生产力发展应以科学技术为重点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 ,通过邓小平的 5个推论 ,展示“第一生产力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条件,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得重大胜利、无产阶级专政不断巩固的根本保证.对于我国来说,解放和友展生产力更是革命与建设的最根本任务.毛泽东与邓,]、平对生产力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毛泽东从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时期,都十分注重对生产力问题的研究,取得巨大成果.邓小平同志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生产力的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逐步扭转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局面,引导全党、全国人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提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之后又陆续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论断,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内涵,而且为我国人民提供了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了邓小平新生产力观的主要内容,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 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探讨了邓小平新生产力观对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证明,各国工人阶级执政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注意调整生产关系,克服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发展生产力;为发展生产力,它们采取了下述有力措施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本国生产力,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进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等.在实践中,它们关于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认识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 ,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要注重社会主义制度创新 ,不断保持社会主义活力 ;要针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提出中国的发展战略 ;面对知识经济的大趋势 ,必须进一步加深对“科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在 2 1世纪马克思主义面临许多问题 ,其中制度创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三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回答的。  相似文献   

20.
侧重于从劳动者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以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方面论证生产力的发展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依赖性,从而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