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互相"这个词基本意义的基础上,从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两个方面探讨了"互相"类副词之前所联系的主体及其后所联系的谓词性词语的特征及其语义组合限制.  相似文献   

2.
“范围副词”中的功能差异——兼论副词次类的划分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们通常所说的“范围副词”,应分属于四个不同的副词次类.四类之间语义特征有别,组合功能更是不同.本文主要就四类副词在对被饰成分的选择、与其他副词同现时在线性序列中所处的位置、在句法结构中的语义指向三个方面所存在的差别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提出,划分副词次类,不仅要有语义特征的标准,还应该结合功能特征方面的标准,互相渗透,互为印证.  相似文献   

3.
总括范围副词分为两小类。前文已论述了“皆_1”类,本文论述“皆_2” 类。如前文一样,作者仍从出现频率、语义指向、与主语、谓语结合的紧密程度、分布特征四个方面对皆_2类词进行描写,进而论述皆_2类词的来源及其语义指向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副词"都"的研究一直颇受人们关注.本文主要从副词"都"的义项、语义指向、量化和语用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述评,指出了目前对副词"都"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很+VP”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副词“很”修饰动词及动词短语的情况,从“很+VP”中,VP的构成情况;“很+VP”能够充任的句法成分;“很”的语义指向;“很+VP”的成因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中古汉语副词“更”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古汉语副词“更”语法意义比较复杂,既可表示转折或反诘语气,也可表示动作行为、情况反复、轮迭进行或出现,还可表示程度的加深;在语义指向上,副词“更”既可指向主语、谓语,还可以指向多个成分。在整个中古时期,各种用法的发展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句子中不符合句法关系的语义异常现象,其语义指向根源于概念语义层,形成自语法语义层,表现在句法结构层。前人的研究主要侧重语义指向在句法层面的描写,缺乏更深层次的尤其是概念语义层面的探讨。其实,语义指向在概念语义层面主要体现为概念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构成的概念关系"回路"。它们在概念结构上的机制,可以从言语理解和言语生成两个方面予以解释,常见的句子成分间的语义指向和副词的语义指向也符合概念回路说。另外,语义指向还可以发生在概念结构和概念预设、概念蕴含间,这也是一种概念回路,表现为指向句外的语义指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汉语副词“果真”语法特征的基础上,考察了“果真”的语义、语义框架及语义指向。认为语气副词“果真”是表示推断语气的,推断的结果可能与所说所料相符,也可能不相符,在语义指向上不仅可以指向所修饰的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指向整个句子。  相似文献   

9.
从语义指向、对共现成分的选择限制和语义凸显这三个方面来考察协同副词的内部差异,可将协同副词分为同时性、同时同地性、加合性、整体性四小类。协同副词是从同时性到整体性过渡的一个连续统。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对副词“还”语义考察通常放在“还”字句进行,借此推论出副词“还”在句子中的准确义项、语用功能和句法功能.副词“还”的义项分布广泛而复杂,各义项之间存在交叉现象.针对现代汉语的词汇概括性和模糊性的特点,本文拟从视域图式角度,对副词“还”进行语义焦点分析,进而探讨相关“还”字句式中语用和句法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也谈“与范围副词‘都’相关的一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不同的语言结构,有的能出现在范围副词“都”后,有的则不能;同是表时间的成分,有的可能出现在“都”之后,有的则必须置于“都”之前,这主要是由于主语和谓语的紧密程度不同和谓语的“向”的选择性及“都”的语义指向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常常”与“往往”这两个时频副词共同点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它们在语义及语法分布上的不同 ,指出词义间的细小差异常常会影响到词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3.
时间副词"眼看"通常可出现在两种语义结构模式中,分别是转折性语义结构模式与因果性语义结构模式。其语义特征为:所修饰结果为未实现状态;所修饰的结果与事件运行状态之间的距离短。"眼看"与其前后小句之间存在着较为固定的语义关系,在动态的语篇中,具有强制构拟、预示提醒及增强语势等篇章功能。  相似文献   

14.
副词“不免”、“难免”、“未免”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现代汉语中副词"不免"、"难免"和"未免"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免"、"难免"主要用于修饰或限定动词性复杂短语,"未免"既可以修饰限定动词性复杂短语,也可以修饰限定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文章还进一步指出了它们的不同语义背景和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运动动词的语义合并指词根动词除了包含"运动"或"处所"等内容外,还表现原因、方式、路径等要素.英汉两种语言有共同的语义合并模式,即"动作+伴随事件(Co-vent)";同时,"动作+方式"和"动作+原因"这两种模式在某些动词中可以共存.二者的差异在于,英语倾向于采用综合式表达,更多的体现了语义合并;而汉语则更倾向于分析式,即借助于副词、介词等辅助成分来表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二者的共性和差异学习英语运动动词,有助于他们掌握地道的英语.  相似文献   

16.
语义指向动词中心语的状语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状语的类型不同,状语的语义指向可能不同。通过对搜集到的5000余条状语的语义指向的逐一分析,归纳出状语语义指向的几种类型来揭示状语的语义指向和状语的结构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使状语的语义指向这一语义平面的问题能得到合理的形式上的解释,使状语的研究能更好地把意义和形式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从"潜在歧义论"的观点出发,指出现代汉语中"NP+自己+VP"结构是一种潜在歧义结构,并运用义项和语义特征理论分析了"自己"在"NP+自己+VP"结构的主谓句中的语义指向有前指主语NP和后指谓语VP两种可能,揭示了"NP+自己+VP"结构在实例化为具体语句时,因动词V蕴含的语义特征有[+单方主体]、[-单方主体]之别,从而影响着"自己"的语义指向归属。  相似文献   

18.
“每每”与“往往”、“常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首先揭示"每每"、"往往"、"常常"的历时演变过程之后,从动量的指大性和模糊性以及规律性等方面区别三者的语义特征,从对谓词的选择以及与助词、副词共现等方面对三者的句法特征进行辨析.最后,从句类、语体、心理因素几方面来探讨三者的语用选择.  相似文献   

19.
句法—语义界面理论核心是把句法和语义结合起来去探求语言的内在规律,去寻找句法背后的语义动因。本文通过运用该理论对英语"给予"和"索取"类动词句法表现形式的考察,探寻这两类动词句法表现形式与语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其在汉英互译中趋于"信、达、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副词次类及其特征描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明确提出这样的划分副词次类的原则:以语义特征为标准,辅之以功能特征的验证,并运用这一原则对一定范围内的现代汉语副词作了穷尽性的次类划分。将现代汉语副词分为十一类,这与以往各家的分类都不完全相同。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各次类副词的语义特征和功能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描写,试图寻求副词再分类的合理性和每一单个副词的归类的可信性,并以此解释有关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