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公平政策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效率作为标准或以伦理作为标准而对公平做出的评判是存在差别的.因此,从政策目标的选择来看,需要对伦理公平和效率公平、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绝对公平与相对公平、动态公平与静态公平、长期公平与短期公平、发展公平与静止公平、纵向公平与横向公平、内部公平与外部公平、增长中的公平与停滞中的公平、规则公平与规则执行的公平、微观公平与宏观公平以及局部公平与全面公平等公平目标做出选择.公平政策目标的选择应该根据选择目标对公平、效率与社会福利的影响以及目标实现的现实可能性等因素来决定.  相似文献   

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兼顾的是何种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兼顾的是何种公平 ?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全面理解应该是“竞争规则公平”前提下的“效率优先、兼顾社会公平”。公平可以划分为竞争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社会公平三个层次。在公平的各个层次之间 ,竞争规则公平乃公平的要义之所在 ,同时也是效率提高的前提与保证。“兼顾公平”指的是兼顾社会公平 ,在坚持竞争规则公平、效率优先的同时 ,必须同时兼顾社会公平 ,才能实现以人为本位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 ,“竞争规则公平”前提下的“效率优先、兼顾社会公平”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竞争规则公平”为科学的发展提供社会环境 ;“效率优先”与科学发展观中的发展的思想本身就是一致的 ;“兼顾社会公平”与科学发展观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又具有本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公平思想及其历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公平思想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结果公平等方面.由于脱离了公平实现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基础,毛泽东的公平思想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要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为引领,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6,(5):137-142
公平是社会主义首要且核心的价值观。整体推进且落实社会主义公平,其逻辑性前提就是需要彻底厘清社会主义公平内在的辩证法,否则,社会主义公平的践行必将失去理论根基,无异于缘木求鱼。社会主义公平存在三对矛盾、三组关系,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理念公平、制度公平与实践公平;作为手段的公平与作为目的的公平。无论是我们在理解社会主义公平之时,还是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践行社会主义公平的伟大实践中,都需要恪守唯物辩证法,有效化解这"三对矛盾"、着力协调这"三组关系",以使它们保持必要的张力和统一。唯此,社会主义公平才能由理念、价值变为真切的实践并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5.
论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广平 《河北学刊》2003,23(4):74-76
“公平”是关于权力和利益合理分配的概念。公平从过程的角度可以分为机会公平、起点公平、结果公平 ;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政治公平、经济公平、社会公平。按贡献分配权利是实现公平的根本性原则和标准。公平原则有两层含义 :一是人人享有的基本权利应该完全平等 ;二是人人享有的非基本权利应该比例平等。公平与效率在本质上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6.
吴增基 《学术界》2006,(1):144-153
人们在围绕公平问题的讨论中通常都只是笼统地谈论公平概念,这是对公平问题的讨论出现分歧和争论的一个重要根源。公平有两种基本含义,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实质是“规则公平优先、兼顾结果公平”,因而这一理念的精神实质不是轻视公平,更不是不要公平,而是要求我们正确理解公平的含义,确立起“规则公平”也是一种公平形态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公平观是关于社会公平的基本观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公平不仅仅是一种理性原则和道义要求,更主要的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和满足问题。多少年来,为实现社会公平,人类孜孜以求、不懈奋斗,因而关于社会公平的思想薪火也生生不熄、源远流长。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公平观,系统回答了“什么是公平,怎样实现公平”的问题,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理论创新。这“四个公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形成了关于公平思想的系统完整科学体系。以“四个公平”为核心的新的科学公平观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的突出特征,明确了公平实现的条件、途径和结果,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因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这一新的科学公平观。  相似文献   

8.
"公平"辨正     
公平与正义、公正、平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宜混淆.公平是效率合法、持久的基础,是实现效率的根本方式.公平内含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等层次,后者以前者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公平的类别与公平中的比例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本文从不同角度对社会生活中的公平问题进行了分类研究。作者从各类公平中选择了两个序列 ,即机会的公平、起点的公平、结果的公平 ,以及原则的公平、操作的公平、结果的公平 ,分别阐述了它们各自的内涵和特征 ,并且揭示了各类公平中都存在的比例相等的关系 ,比例相等是达到公平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现代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内涵的范畴。以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活动领域为标准,我们可以把公平外延分为经济公平、政治公平、社会公平和法律公平。从理论上看,影响“公平分享”实现的原因为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等因素。通过法律机制的作用使公平分享目标得以实现,就是着眼于以法律措施来解决目前存在的改革发展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创设实现起点公平、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的法律制度条件。其评判的经济性标准是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和库兹涅茨“倒U型理论”,心理性标准是从结果上、程序上和人际互动上判断公平性,社会性标准是社会指标、社会分层结构和“上升流动”标准。  相似文献   

11.
王作宝  李坚 《理论界》2019,(8):56-61
公平是社会保障的起源、目标与约束。社会保障公平包括代内和代际两个维度。代内公平涵盖参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机会公平、参保缴费管理的过程公平以及体现为保障待遇的结果公平;代际公平是指不同代人在社会保障待遇与负担分配方面的公平。社会保障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是对立统一关系,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协调好两种公平,要树立族群理性,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强调自我保障,降低代际转移比重;以代际公平为约束,优先保证代内公平;确立广阈公平导向,建立社会保障不同项目间、社会保障与其他代际公共项目的互通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李济广 《东岳论丛》2011,32(6):125-130
由"公平"范畴的主观性、利益性、多角度和多标准特点所决定,公平感和公平观难以统一,客观唯一性的"公平"并不存在,抽象的"公平"口号容易掩盖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关系本质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因此马克思主义不把"公平"作为研究范式、研究对象、理论范畴和纲领口号。但日常生活中公平感、公平观和一定条件下的角度公平、比较公平和有确切内涵的社会公正不能回避。处理公平问题要创造符合群众利益的公平感,遵循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公平观,在可行的情况下首先实现结果平等和财产平等的最大化,然后在可取的情况下推动不同程度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人际闻社会利益关系的反映、度量和评价,是制度和规则的公平;社会公平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公平具有历史性、层次性、相对性和动态性的本质特点,经济基础是高等教育公平与否的主要社会根源,制度和规则公平是高等教育公平的核心表现;因此高等教育公平可从社会分配、税收、社会补偿及就业等各环节制度层面进行建设性推进。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问题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是包括国民收入再分配权利、条件、机会、规则、过程、结果公平在内的系统公平,以公平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政策目标既出于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也有功利主义的诉求,促进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既可矫正初次分配的不公平,创造初次分配公平的条件,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基本价值的重要条件,也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性和公平程度主要应通过要素供给者的要素供给行为来衡量,同时也应观察"用手投票"的情况等.要处理好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始终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要处理好再分配公平与初次分配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公平应与初次分配公平相协调,要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的整体公平.要保障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必须保证再分配政策的公平取向,必须建立促进再分配公平的制度体系,并保证促进再分配公平的制度能够得到执行.  相似文献   

15.
公平公正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也是实现事业单位改革目标的根本保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公平公正主要包括:机会公平、权利公平、分配公平、保障公平以及奖惩公平。针对目前不同程度存在的公平缺失现象,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建立改革决策方案的道德评审制度、增强改革措施的配套性和协调性、建立公平缺失的补偿机制、加强改革过程的监管及完善政策法规等措施是较为有效地解决此问题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和吸取前人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公平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公平理论和公平保障思想,揭示了社会公平的基本特征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条件,指明了广大劳动群众是推动社会公平保障的主体和真正力量。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平观和公平保障思想包括丰富的内容,主要是社会公平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社会公平保障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类型、实现社会公平保障有赖于社会制度的变革、真正的社会公平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17.
易军 《浙江社会科学》2012,(10):51-57,157
我国民法理论对公平原则存在一些明显不合理的观点。这些缺憾大体上表现为定义同语反复、类型缺乏体系性、将公平原则理解为结果公平、将公平原则定性为授权条款或完全否认其授权功能、认为公平原则只适用于民法的部分领域等。本文认为,在概念上,公平原则宜被界定为,在民事生活领域,应使"各人得其应得"的观念求取最大程度的实现。公平原则依其适用领域分别呈现为交换公平、归属性公平、矫正公平与分配公平。其中,前三者居立一般地位,分配公平为例外;而在交换公平的判断标准中,主观标准为一般,客观标准为例外。这一梳理凸显了公平原则的意义脉络,增强了其体系性。公平原则一般性地表现为程序公平或形式公平,仅例外地具有结果公平或实质公平性,由此所决定,公平原则不能被普遍性地定性为授权条款,仅在例外情况下才具有授权法官为能动司法的功能。公平原则可普遍性地适用于民法诸领域,认其为民法基本原则诚有所据。  相似文献   

18.
追求公平和正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目标和社会理想。在当下社会正义面临各种挑战的情势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和谐社会对公平和正义的崭新要求是: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19.
重新解读马克思公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问题是人们长期以来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直到今天,人们还没有达成共识。关于公平问题,马克思虽然没有用整个篇幅进行专门论述,然而,不能就此说马克思没有公平观。事实上,马克思在很多方面的论述中,都涉及公平,对公平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马克思的公平观,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公平的内涵、公平的标准、实现公平的路径以及公平的归宿等。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教育公平几个焦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育公平是教育的内在要求 ,主要涵盖三个层次的公平 :教育权利的公平、教育活动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焦点问题主要有择校的不公平 ,教育活动有形投入方面的不公平 ,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未能实施应有的教育 ,以及对教育结果的筛选体系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