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党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利于农民势弱问题解决。由于农业的特质性、传统社会经济体制长期积累的消极影响、农民自身对新的经济社会环境的不适应等诸多原因,在一定时期内农民可能依然会处于相对势弱的地位。所以,有必要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势弱问题进行前瞻性学理分析,并给出解题思路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大目标,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从政治参与的角度看,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存在政治行为能力差,参与主体意识低,参与渠道不畅通,非制度化扩展,参与机制欠缺等种种问题。我们要从各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激发农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完善农民政治参与的机制,提高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在于利用外部性资源促进村庄的内源性发展,村庄内源性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农民能力建设。农民能力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是一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农民能力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另一方面,农民能力建设又是新农村建设的价值旨归。因此,研究农民能力建设的内容、途径及其机制创新,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增强其参与竞争,抵抗风险、增加收入的能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必须提升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山东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的许多问题。为此,要采取措施不断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制度,创造良好的制度空间,建构全方位的政府支持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对于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农”问题,说到底是个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延伸。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切实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又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政府要肩负起领导重任。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实际上指出了新型农民应该是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有一定的经营管理与产业开发能力、有较强的技术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民。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本质区别在于拥有真正的主体性,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是统筹城乡发展新思路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农民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由于受历史、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多数农民的文化科技、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以及健康水平等,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就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放在突出的位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农村教育为重点,通过采取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城乡交流、改善农村环境等措施,切实提高农民素质,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最大的难点在农村,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大战略任务,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可从激发农民主体的积极性、进行农村制度创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五个方面着手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的素质生发于传统的社会基础,与现代化建设所要求的新型农民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面临着社会现代化的挑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村发展的根本点。应充分发挥政府、教育、城市体验、流动经历等因素在提升农民素质中的作用,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论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和支持。农民、政府和社会力量都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必须明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民是主体中的主体,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力军作用,提出了要不断增强农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1.
农民道德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内在需要。加强农民道德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综观中国贫困问题,贫困的主要区域在农村,农村的贫困主要分布在山区。我国许多山区农村由于受历史原因、自然地理条件、市场经济发育水平的限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普遍较为落后的区域。在对贫困山区农村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寻求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新的综合性的建设事业。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农民工和农村知识分子这三支力量在这项事业中各自发挥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三者充分发挥各自的领头雁、主力军、教育者和培训者的作用并紧密配合起来,才能激发农村自身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新举措,这一政策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文章主要从普遍联系和系统论、真理和价值辩证统一两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极其丰富,新村建设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推进新村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科学合理地进行村庄农房规划,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循序渐进,逐步实施。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世纪难题.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理念的提出旨在探索一种全新的建设模式.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一个单纯的农村经济每年发展多少、农民生活提高多少的问题,也不仅仅局限于各种制度的建设,农民具备现代的政治文化观念至关重要.它是农村发展的政治文化基础,直接影响着农村未来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培育和引导合理的新农村政治文化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构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成看,生态文明包括了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人本是生态文明建构的方向,和谐是生态文明建构的实质,发展是生态文明建构的根本。面向生态文明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突出整合效应,也需要突出创新效应。当前,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育农村人力资本,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大力弘扬和谐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规划先行.本文结合绩溪县的村庄规划实践,探讨了当前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村庄合理规划建设的重要性,并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规划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在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既是最终目的,又是根本动力,同时人的全面发展还是新农村建设速度的关键因素。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0.
农业循环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一致的,是解决“三农”问题,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中国实际,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制度安排主要有: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和循环农业市场体系,做好三大保障工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