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位的二十三年(公元627—649年)政绩卓著,历来为史学家所称顷,被誉为“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里最为突出的太平盛世之一。唐人吴竞编著的《贞观政要》分类编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的问答、争议和大臣的奏疏,以及政治上的设施等。它和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有关贞观政事的记载相比较,更为详细,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有关唐太宗和唐初政治的重要资料。我们认为对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广大中青年干部来说,这是部很值得一读的史书,是可以从中受到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正>公元626年8月,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登基,年号贞观,史称唐太宗。李世民面对经过严重战乱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不堪的局面,励精图治,在不长时间内,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国家逐步强盛的景象,使贞观时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历史把他当皇帝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盛世"出现,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而李  相似文献   

3.
<正> 唐帝国建立,版图辽阔,民族融合,“四夷降伏,海内义安”。这是唐太宗继高祖时平定中原后,又以大半生的精力征服或怀柔边境各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而出现的统一局面。民族和睦,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北方边塞重镇幽州,贞观时期各民族在这里聚居,向着显要名城发展。本文试就这一时期幽州城发展的史实,做简略的论述。一、唐太宗与幽州城形制的确立幽州治所为蓟城,也称幽州城,城址自魏晋以来没有扩大迁移,但其形制规模至唐代才  相似文献   

4.
唐初人才盛极一时,王夫之说:“唐多能臣,前有汉,后有宋,皆所不逮”,高度评价了贞观时期人才济济的盛况。究其原因,唐太宗卓越的人才观是个重大的推进因素。归结起来,兼明善恶、捨短取长,广开才路、善于驱驾;才行俱兼,任贤致治,大体上是唐太宗人才观的集中表现?探讨唐太宗的人才观,吸取其成功的用人经验,我们可以从中获得重要的历史启示。兼明善恶舍短取长人才能否得以施展才能,关键在于选用者的识拔能力,世称唐太宗明于知人、善于用人,征诸史实,殆非虚语。贞观晚年,他总结了自己的用人经验,深刻地指出:“用人主道,尤为未易。已之所谓贤,未必尽善;众之所谓毁,未必全恶。知能不举,则为失材;知恶不黜,则为祸始。又人才有长短,不必兼通。是以公绰优于大国之志,子产善为小邦之相。绛侯木讷卒安刘氏之宗,啬夫利口不任上林之令。捨短取长,然后为美。”唐太宗的“用人之道”归纳起来主要是:知人要兼  相似文献   

5.
唐日关系的若干问题北京大学历史系沈仁安一、贞观唐使高表仁630年东突厥内属,唐初主要边患平定,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统制四夷自此始也”。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贞观五年,631年,倭国“遣使献方物”,②东夷中最远的倭人前来朝贡(在此以前,624年朝鲜...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法制史的发展历程看来,到了唐代,随着封逃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进入比较发达的阶段,作为其重要统治武器的法学思想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是我国封建社会最著名的“治世”之一,也是封建法制较健全的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唐律》,就是在那时制定的。那时司法制度比较完备,执法也颇为严格。这固然应该从当时封建经济和政治的高度发展来作解释,但是也不可忽略法学思想所起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统治阶级总结历代法制实践的经验,都要通过法学思想而体现在法律制度中。  相似文献   

7.
一、“基督东渐”在浙江的历史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主要是通过基督教的传播开始的。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明清以前就有过二次。第一次是在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叙利亚人阿罗本来到长安,进行基督教教派之一景教的传播活动,后由于唐武宗灭佛毁寺,殃及景教,而遭禁绝。这一次传教活动主要在中原地区,浙江一带还没发现有景教士的  相似文献   

8.
论武则天当政时期的经济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唐代前期的经济形势呈“U”字形,即贞观、开元时期是高峰,武则天当政时期是低谷。这种观点颇为流行,成为某些学者否定武则天的根据。事实上,唐代经济在“贞观”之后并未跌入低谷。武则天当政后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使社会经济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正因为如此,在唐玄宗统治的开元年间,才能迅速出现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  相似文献   

9.
论唐太宗对宫体诗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体诗风行梁、陈、隋三代,至唐贞观时,唐太宗依据儒家政教文学观对其进行了全面改造,变其轻艳柔媚为雅正典丽,以使其更好地为新朝服务。他认为儒学才是经邦治国之至道,是创业守成、作训垂范的思想支柱。儒家“诗言志”的思想必然取代元朝以来所形成的“诗缘情”学说。儒家思想复归,引起了初唐诗歌使命的转变,贞观诗坛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实践了诗歌“劝百讽一”的讽谏使命,逐渐走向注重诗歌辞采的典丽高雅,把诗歌从宫廷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提倡南北文风的融合,主张文质并重,以文学服务于政教又不失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今杭州真教寺,与泉州圣友寺、广州怀圣寺合称中国沿海伊斯兰教三大古寺。因真教寺原来的建筑布局形似风凰,故俗称“凤凰寺”。此寺建于何时,众说不一。1981年出版的《宗教词典》在“真教寺”条目下写道:“一说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一说为元延佑(1314——1320)年间回回大师阿老丁所建。”丁瑞华撰《杭州凤凰寺与回民生活》文称:“相传杭州的凤凰寺建筑于唐代武德年间(618——626),一说是贞观元年。”(《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六辑第154——155页)唐建说与元建说之间相差年代竟有七百年。孰是孰非,兹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1.
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谆谆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是毛泽东同志在建国之初讲话文稿中经常出现的特色字眼,也是毛泽东的一个重要的“立国”思想。 初得天下,何以治天下?中国历史上贤明的开国者都曾用心探讨过这一问题。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初年告谓侍臣:“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他的“草创难守成亦难”之见解,去奢省费、澄清吏治之举措,不仅直接造成了唐初的“盛治”,也给后世以鉴镜。  相似文献   

12.
唐太宗为何竭诚纳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太宗的求谏、纳谏,一向被传为美谈。论者无不肯定他这方面的高尚品质,这没有不对之处。可是,唐太宗为何如此卑躬屈膝地听取巨下意见,论者多归之于他对“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我们认为这是不全面的,没有点出其要害,唐太宗那样做是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的。那就是,他的行动是和他面临的处境有着密切关系的。唐太宗于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在玄武门亲手射杀长兄李建成,夺得帝位,制造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  相似文献   

13.
“李世民纵囚”是千百年来烩炙人口的故事;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资治通鉴》194卷唐纪十记载:“(太宗贞观六年)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李世民此举,曾被不少史学家视为奇迹,宣扬他一夜之间,把罪大恶极的“小人”变成知礼守法的“君子”。这种神奇的教化之功,成了“贞观之治”的一种点缀。但宋代著名的政论家欧阳修却对这个“贞观奇闻”持反对态度,还为  相似文献   

14.
1 隋唐之世,是佛教道教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统治者的尊抑声中,佛道势力互有消长。隋代尊佛、唐代崇道都有功利动机。李唐肇始陇西,联姻鲜卑,军功显赫,以武立国。建立中原王朝之后,其旧门第自然不及山东老牌士族清显,于是,积极标榜关陇门阀相高,唐高祖对裴寂说;“前王多兴细微,间关行陈而后成功。我家陇西旧族,世姻娅帝室,一呼唱义,不三月有天下”。唐太宗亦加炫耀,贞观元年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太宗尝言及山东、关中人,”意有同异,(张)行成正侍宴,跪而奏曰:‘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若如是,则示人以隘狭’”。  相似文献   

15.
政治上的唐太宗似乎早有定论,而文学上的唐太宗尚悬而未决。假如我们把梁、陈、隋三代帝王的诗作看作一个大背景,并从中探讨唐太宗的诗及其对转变诗风的作用,也许会对文学上的唐太宗作出近乎公允或比较合理的评价。一在这个大背景中,梁、陈作为前景,以萧衍、萧纲、陈后主的诗作为代表,梁、陈两朝是帝王宫体诗产生、发展以至堕落的时代;隋代作为后景,以隋炀帝的诗作为代表,如果套用闻一多先生“以宫体破宫体”的提法,隋朝则是“以山水破宫体”的时代(至于其程度、效果则又当别论)。梁、陈三主皆以宫体诗作见长。但其情况却各异。萧衍的宫体诗除《游女曲》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长时期持续实现了高速增长,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战后复兴时期(1946—1955年),增长率9.2%;(2)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0年),增长率11.0%;(3)调整时期(1970—1986年),增长率4.2%;(4)新发展时期(1986—1990年),增长率5.3%。这期间也曾有过种种曲折,但实践证明悲观论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按照永井道雄教授的说法:战前日本,明治时代“壮观的起飞”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悲惨的坠落”曾经两次“震惊全世界”。那末,战后日本的勃兴则可以说是第三次震惊全世界。三次震惊,有两次是在昭和时代。在日本可信的历史上,昭和天皇在位年代最长(1926、12、25——1989、1、7,近63年),超过中国的康熙(1662——1722),共60年),接近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1837——1901,约64年)。两次震惊把昭和时代划分为两个时期:走向坠落的昭和前期(1926——1945)和再次起飞的昭和后期(1946年至今)。从“悲惨的坠落”到迅速“再起飞”,这段历史无疑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谓“初唐”,主要指高祖武德建国迄于 武则天专政改制这一历史时期,凡历高祖、太宗、 高宗三朝,出于论述需要间或略作上下延伸。初唐 三朝中,高祖草创,万事未暇一时毕举,而高宗政 事多因循贞观之旧,唯太宗贞观二十余年功业蔚为 宏观,故不得不作为讨论重点。所谓“政治文化结 构”则指其最高统治集团即君相及主要大臣的文化 构成。不能不承认,最高统治集团是各类社会事业 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社会风尚的向导,其于文化 发展又往往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其文化构成不仅关 乎一朝一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尤其是文 化的发展,而且也会对…  相似文献   

19.
西晋末年,中原地区内乱外祸迭至,司马氏被迫南迁,在江南建立了东晋政权。而在北中国,匈奴、氏、羯、羌、鲜卑等五个少数族贵族和汉族人士乘机纷纷立国,先后出现了十六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六国。十六国中有五个凉国政权主要在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前后立国称雄。这五个凉国是:汉族张氏建立的前凉(公元301—376年),氏族吕氏建立的后凉(公元386—401年),鲜卑族秃发氏建立的南凉(公元397—414年),汉族李氏建立的西凉(公元400—421年),匈奴族卢水胡沮渠氏建立的北凉(公元397—439年)。我们把这五个凉国统称为“五凉”,把这个时期简称为五凉时期。  相似文献   

20.
唐太宗不但在政治方面开创了有名的贞观盛世,更是当时的文坛盟主,在文章方面亦颇多创新之举。他不但以实践者的身份在题材、内容、句式骈偶、用典等方面对六朝骈文旧习有所突破,并且提出了新的文风标准,其个人作品也颇有文采,这些情况均标示了唐初文学的渐变趋势,也表明了唐太宗在骈文发展史上的一席重要地位。李世民的文章题材广泛,内容充实,情感真切自然;为文骈散兼用,事典熟悉,使文章更为通脱流畅;反对六朝绮艳文风,倡导为文要庄和典丽,文章颇富文采。这些都对当时骈文乃至整个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