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大众化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成为做好后金融危机时期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期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内涵及构成要素,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造成了世界范围内金融的动荡和经济的萧条,同时也引起了大学生"就业更难"的现象.文章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冲击着大学生就业市场,使毕业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挑战,造成大学毕业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但同时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金融危机,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加快就业信息化建设,为毕业生提供丰富高效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加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做好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帮扶工作,以应对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而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却依然有增无减,就业形势严峻.本文分别从宏观、微观层面从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重心”下移受阻、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效应放大三个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两个创造,两个转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当前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雪上加霜。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不是由于大学扩招,而是与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有关。解决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相关对策应是:国家要调整产业结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机会;高校要改革人才培养规格、模式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结构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连续多年的扩招,造成了高校毕业生高储备、高增长,又逢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企业用工受到较大影响,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高校教育体制和就业体制因素,还有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等因素。我们要深入研究解决这一难题的措施对策,要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平衡;要充分发挥指导和服务作用,积极创建大学生就业平台;要全面加强就业能力培养,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下政府化解就业问题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危机形势下,政府应在化解就业问题过程中发挥主导性作用.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金融危机催化了我国就业问题的凸显.政府应在稳定现有就业人员、解决失业待业人员、减少新增就业人员以及相关配套政策调整等方面采取措施化解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8.
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给世界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而且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全方位的巨大影响,导致了用人单位门槛提高,就业机会锐减;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择业观念扭曲;高校课程体系陈旧,培养模式不合理性突出;政策支持明显不足,政策阻滞严重等后果.因此,在金融危机下,只有树立科学的择业观,拓展更大的就业空间;加强政府就业调控,加大就业的政策支持;完善高校培养模式,创新高校就业服务体系,才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以人口社会学视角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审视发现,金融危机本身这一突发性外部因素对大学生就业会有一定影响,但程度相对有限,只有深化改革、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矛盾或将可能因为这次金融危机获得纾解的时间与机会,而高等教育及其他公共事业由于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冲击可能成为未来需要面对的最大风险,因此,教育及其他公共事业投入与发展规划需将宏观人口发展战略纳入其重要组成部分中。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着经验歧视的问题,经验歧视的普遍性给大学生就业、企业用人方面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导致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缺损和社会财富的减少.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就业中经验歧视的普遍现象进行研究,运用贝克尔歧视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发掘其内在原因,剖析了经验歧视行为产生的各种消极影响,并提出解决经验歧视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各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差异增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本文以四川省部分高校会计学专业为例,对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探索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有效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深化,就业体制的不断变革,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特别是在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就业工作已成为包括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内的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以及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论文针对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以高校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河北省8所高等院校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结合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为构建图书馆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和我国总体就业形势的影响,大学生失业问题成为再次关注的焦点。其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结构的不合理、高校就业指导流于形式、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等。对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大学生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就业评估工作体系;高校应改变办学理念和专业结构,重视学生实践和毕业生自主创业;社会、高校、大学生共同努力,以应对就业危机。  相似文献   

15.
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难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大学生的就业矛盾日益突出.突如其来的世界金融危机,更使本已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如何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寒冬,化"危"为"机"?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要加强管理,整合就业资源;高校要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调整学科结构;大学生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正确定位,抢抓机遇;用人单位要多创造就业岗位,合理选才、储才.  相似文献   

16.
孙云龙  薛明娇 《理论界》2014,(1):194-196
当前,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已经对大学生就业带来影响。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但根本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缺乏。本文以辽宁科技大学为例,选择了10个工科学院300名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利用SPSS11.5和Excel2003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状况,提出了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工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措施,为工科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焦点,并已广泛影响到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显著增大,出现就业心理问题的毕业生人数增多。因此,亟需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探索合适的解决方法与对策。本文试从大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家庭的精心培育、高校支持系统作用的发挥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四个方面来探寻大学生健康就业心理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已引起各级政府和各类高校的普遍重视。如何有效和更快地建立基于市场机制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应通过加快高校就业信息网的建设、科学规划高校专业设置、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等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民生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禹 《兰州学刊》2009,(4):166-169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阐述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入手,着重探讨了促进和保障大学生就业对我国民生建设的意义,进一步提出了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大学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仅影响经济健康发展,更关乎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就业、稳定就业和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市尚有未实现稳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2.2万余人,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要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就要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