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从艺术学与美学的科学定位 ;艺术的本质与艺术活动的特性 ;艺术创造、艺术欣赏、艺术批评与审美创造、审美欣赏、审美批评的关系 ;艺术的功能与效应等 4个方面评析了杨恩寰、梅宝树的新著《艺术学》一书 ,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感悟,是词话批评的重要形式,是中华文化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呈现。它融汇理解与把握,想象与创造,理论概述与艺术感知为一体,多方面地提高艺术批评的水平,丰富艺术批评的内涵,推动艺术批评的向前发展,是值得研究和借鉴的艺术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3.
现代诗歌解释学:可能与现实周晓风在传统的美学观念里,艺术欣赏和艺术解释的地位一直很低。古典主义重视作品的构造技巧,现实主义强调作品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对应关系,浪漫主义则崇尚作者的创造电作用。艺术欣赏基本上处于一种很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与之相关的艺术批评也...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文学批评是社会历史的批评,它强调艺术的表现对象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对应关系,这已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弗罗伊德精神分析的解诗方法则强调艺术创造过程和艺术表现对象都是人类无意识深处性本能作用的结果,一切皆与性有关.韦应物和叶绍翁的两首七言绝句当然也是言性之作.这种理论尽管偏颇,难称科学,但惟其不流俗而让人倍感新奇.这预示着富有个性的多元文学批评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5.
鲁迅论审美创造有其特点。一般审美创造理论所关注的,集中在创作主体的创造来源及构想或冲动上,对现实生活因素与审美创造心境生成之间的关系缺乏认识和思考。而鲁迅却能从自己的体验与认识出发,对审美创作主体所面对物质生活条件、时代审美创造潮流及主体已有的审美批评等与审美创造心境生成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与发现。  相似文献   

6.
真实性是评价文学作品的一个基本标准。文学的真实性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其根本内涵是真实地反映现实关系。历史主义要求观察历史现象,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尊重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反映农业合作化的优秀文艺作品,真实地描写了这场有千百万群众参加的历史性变革,艺术地反映了它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塑造了一大批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精神的农村新人形象,有的还达到了艺术典型的高度,向人民大众提供了一幅幅人民共和国建设社会主义一段实践的历史画卷,它的重大思想艺术价值是不应该否定的。文艺评论要改变从主观出发的批评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历史”批评,才会激励文学家贴近现实、深入时代的生活大潮,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7.
本文故意歪曲和颠倒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说什么艺术“不是表现既成的实在,而是创造新的实在”;所谓“新的实在”又是什么呢?作者公然宣称这是常识和科学范围以外的“实在”,是要通过“心灵”去“构造”出来的。他甚至以抽象画的乱七八糟的“空间、颜色等关系”作为例子,妄图证明腐朽颓废的抽象画也是在“揭示新的实在”.这显然是要否定艺术必须反映社会生活的真理,宣扬艺术家可以凭主观想象任意臆造出客观“实在”来,从而为一切反动透顶的资产阶级艺术大开方便之门。作者并且搬出臭名远扬的詹姆士和柏格森之流的哲学来为他的论点张本,这只能更加表明他的理论的反动性。不仅如此,作者还玩弄“艺术洞察生活”等概念,鼓吹“通过艺术了解关于人性的经验”,强调艺术鉴赏必须“带有个人性质”,艺术批评最重要的是“批评家的个人才能”等等,这是在露骨地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掩盖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的阶级性,并且妄图抗拒广大劳动群众对形形色色反动的资产阶级艺术进行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8.
世界、艺术家、艺术品、接受者、艺术人生、世界依序生发,形成纯粹艺术生态圈.世界、欣赏、批评、研究、创造、世界的环回,显现生态艺术活动圈.人类远古的天成性艺术活动,经由生存艺术活动走向纯粹艺术活动,形成生活艺术活动,抵达生态艺术活动,臻于天生艺术活动,螺旋地回归了天成艺术活动,显示出超循环的整生规律.  相似文献   

9.
具体的文学批评行为在批评中会产生什么意义,与批评行为发生的条件相关。西方现代诗学中的一些重要流派试图把文学意义的产生与现实的社会生活分割开,在形式领域找到意义发生的机制。但我们看到,遵循艺术规律的逻辑,他们还是发现了批评发生的前提是无法避开的各种现实关系:在与形式“历史”的联系之中,具体批评行为获得具体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当代设计研究中,设计批评主体既可以是一般的个人,也可以是政府、主管机构及其代言人,还可以是看不见的市场,但在学术研究层面,批评的主体应该是专家队伍中具有独立意识的批评家。面对着社会经济的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设计批评要想公正、有效地开展,就必须理清四种主要关系:批评家与设计作品、设计师的关系;设计、设计作品与生活的关系;设计批评与设计史、设计基本理论的关系;古今中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严羽和戴复古是南宋后期的两位重要作家.本文通过对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道路的考察和比较,分析了两人诗歌创作和论诗主张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女性主义批评新的话语生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常生活视角的引入和众多日常生活理论资源的借鉴、吸收和转化,是中国女性主义批评走出研究的危机和困境,获得新的话语生长点和兴奋点的内在要求。从日常生活视角出发,不仅有益于女性主义批评超脱男性中心创作和批评观念的束缚,认识到女性在日常生活叙事的创造天赋以及这种创造天赋的优越性,自觉构建一个女性主义的日常生活诗学体系;还有益于女性主义文学和批评走出“话语象牙塔”,以对日常生活的叙写和阐释影响、沟通、连接中下层女性的生存经验,使自己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并发挥积极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论是古代思想家、文学家对文学的创作、欣赏、批评的论述,是古代士人精神风貌的反映,也是其文化心态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中国古代文论内容丰富,密切关注人的伦理道德世界,在文以载道、以理节情和知人论世三个向度上均体现出鲜明的伦理特征,影响和规约着中国当下文论和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趣”作为我国古代文论审美范畴,它对当代文学创作、文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具体表现为:一、启示文学创作要不断焕发主体灵性,张扬生命自由;二、启示文学创作要不断求新求变,加强艺术表现力;三、启示正确看待文学的社会作用,以审美为文学的价值之所在;四、启示倡导文学审美的多样化,反对单一的文学批评取向;五、启示反对庸俗的文学之趣,追求健康的文学趣味;六、启示文学批评要亲近文学现象,抛却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5.
追寻美的幻影——施蛰存作品女性形象的原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对施蛰存小说创作进行了整体观照和微观探求,重新解读了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描写的原型意蕴,并从作家的身世、性格及所受到的文化教育中解释了文化传承对于作家创作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建立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如何处理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诗文评传统的关系问题。这种关系,朱自清称之为"借镜西方"与"本来面目"的关系。朱自清主张借鉴西方文学理论清理中国传统的诗文评,认清其理论性质,梳理其理论系统,但也认为,在借鉴西方的同时,应该不忘中国文学批评的本来面目,要还原中国文学批评的理论问题、范畴及其历史脉络,用中国的理论间架来论述中国文学批评,而不用西方间架。他的《诗言志辨》等著作正体现了借鉴西方与本来面目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苏非神秘主义在新疆维吾尔族发展历史中形成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方面苏非思想影响下的诗歌繁荣,作品流传千古;一方面苏非领袖和苏非教团进入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影响了很多维吾尔族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然而历史上曾居主导地位的苏非和苏非教团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受到越来越多正统派信众的批判,日趋衰落,或成为民间性活动,不再如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政治性影响,而诗歌却一直在传唱着。  相似文献   

18.
人文情怀的阙如成了当今阻碍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善这一状况,使基于对生命的真诚关怀和理解之上的人文情怀内化为文学专业研究生的一种气质、教养和风度.首先,去"蔽"存真,和"专业"保持适当的距离,以本真之心去感悟文学;其次,广泛地阅读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提倡耐心细致的文本细读;第三,适当地进行创作实践,通过创作与生活保持更紧密的联系,使创作与批评能够相互激发和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